关于凄冷的诗句(描写凄冷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凄冷的诗句有哪些?
关河令
作者:周邦彦 朝代:北宋 体裁:词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
①暝:黄昏。
②寒声:秋声。
【译文】
秋天天气反复无常,时阴时晴,天色开始变得昏暗,满庭院一片冷清。我一个人呆呆地立在秋风中,静静地听着带有凉爽的秋声。云色暗下来,却没有大雁来来往往的身影,只能听到一声一声凄凉声音。夜半深更,人们都已散去,天地间悄无声息。屋子里,只有一盏孤灯照着空荡荡的屋子。我的酒意已经清醒,伴着这忽明忽暗的孤灯,一个人怎样能度过,这漫漫的长夜熬到天亮的时候?
卜算子(葛长庚)
古寺枕空山,楼上昏钟静。饥鼠偷灯尾蘸油,悄悄无人影。长剑匣中鸣,今古深思省。此夕行藏独倚楼,风雨凄凄冷。
桃源忆故人 砭顽(洪希文 )
西风摇落梧桐井。气入韩堂凄冷。百炼江心铜镜。照尽孤鸾影。利锥早脱囊中颖。跃冶怎逃顽*。独抱素心谁省。漏瓮劳修绠。
嘉泰辛酉八月四日雨后殊凄冷新雁已至夜复风(陆游)
残暑方炎忽痛摧,无情风雨亦奇哉!但嗟不为贫人计,未动秋砧雁已来。
嘉泰辛酉八月四日雨后殊凄冷新雁已至夜复风(陆游)
仲秋四日雁横天,闭户垂帷意已便。
方叹今年时候早,夜深风雨更凄然。
晨起待子聿归(陆游)
老人盥栉罢,坐待汝晨省;忽思隔重关,怀抱增耿耿。
小雨暗北窗,谁与慰凄冷?卷书默袖手,奈此清昼永!悬知河桥下,亦已唤舴艋。
长路归当饥,呼童具汤饼。
寒夜遣怀(陆游)
临觞本不饮,忧多自成醉。
四方行万里,不见埋忧地。
忆昔入京都,宝马摇香鬃。
酣饮青楼夜,歌声在半空。
去日不可挽,华发忽垂领。
娟娟峨眉月,相对作凄冷。
月落照空床,不寐听寒螿。
早知忧随人,何用去故乡。
九月一日未明起坐(陆游)
病骨清羸八十余,空斋凄冷五更初。
忽闻云表新来雁,起读灯前未竟书。
坐久屡传鸡喔喔,梦残犹化蝶蘧蘧。
葨功渐毕身无事,约束家童种晚蔬。
2.描写凄冷的诗句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月下独自小板凳,此情却是无人解。
3.描写凄冷的诗句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月下独自小板凳,此情却是无人解。
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诗句是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诗句是: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希望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