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吃美食的诗句(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诗句)
1.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诗句
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诗句:
咏元宵(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释义:
第一句写的是一位贵人乘着轿子卷起轿帘欣赏街上热闹的场景;
第二句写的是卖东西的小贩们看到贵人掀起轿帘,便争先恐后地跑到轿子前推销自己的货物;
第三句写的是来推销物品的人太多挡住了轿子的去路;
第四句写的是那些小贩们有些无赖了,如果贵人不买他们的东西,他们便不愿意离开。
《元宵煮浮圆子》宋 周必大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时大臣,平时整肃军政,励精图治。
这首短诗里已经流露出他举碗盼望全国人民团聚的思念,连灶下生火的丫头都为大家煮食汤圆时浸沉在思念故乡那种深沉的情绪里感到诧异呢!吃汤圆,忆亲人,这个习惯就一直传到现在。
2.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元宵节十首古诗词
1、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____李商隐《观灯乐行》 2、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____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3、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____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4、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 5、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____蒋捷《女冠子·元夕》 6、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____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7、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____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8、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____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9、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____符曾《上元竹枝词》 10、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____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云龙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
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
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26、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____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3.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汴京元夕》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 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如霜。 《京都元夕》 元好问 ?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柳梢青》 张孝祥 今年元夕。
探尽江梅,都无消息。草市梢头,柳庄深处,雪花如席。
一尊邻里相过,也随分、移时换节。玉辇端门,红旗夜市、凭君休说。
《上元竹枝词》(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 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 五更飞梦渡鲲洋。
《踏莎行》 侯置 元夕风光,中兴时候。 东风著意催梅柳。
谁家银字小笙簧,倚阑度曲黄昏后。 拨雪张灯,解衣贳酒。
觚棱金碧闻依旧。明年何处看升平,景龙门下灯如昼。
4.又是一年元宵夜,有关元宵、月色的诗词歌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元)元好问 ?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裕β硐愠静痪7汕斫岚槭缘评矗贪烟蠢汕岜稹?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
5.关于汤圆的诗句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平安皮包如意馅,冰天雪地不觉寒。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家庭和谐、吉祥。 冬至汤圆又叫“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汤圆宜水煮,水煮汤圆滑而不腻,口感更佳。而且吃汤圆的时候可以喝少量汤圆汤,有“原汤化原食”之功,使一些流失在汤中的营养不致浪费。
相比之下,煎炸型的汤圆可能闻着比较香,但是也会导致油脂、热量的过多摄入,不利于健康。 汤圆,别称“元宵”“汤团”“浮元子”,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
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然而,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而在南方某些地区,人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
6.描写元宵节的诗句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