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段文字用上古诗句(谁能写出带有诗句的好段【一段文字中夹杂着诗句】谢谢无限要)
1.谁能写出带有诗句的好段【一段文字中夹杂着诗句】谢谢 无限要
家是温馨的港湾,有人说: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 家是马致远《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 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缕缕愁思。 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歌声。
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似箭归心。 所以我们都要珍惜自己的家》。
2.结合山居秋暝诗句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
山居秋暝改写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 春花春草,任凭它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春花春草,任凭它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秋风拂过,留下一片宁静.黄昏时分,辋川山庄景色旖旎,使我不得不自醉其中.空静的山庄中刚下过一场秋雨,天气已显出秋的凉意,被秋感染的山显得更伟岸通灵,仿佛透露着一种力量与风雅.
皎洁的月光照进松树林,使土地披上了一件班驳的大衣,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温和地滋润着石上的青苔.一切显得那么祥和,那么悠然,好似自己的心也被洗得一尘不染.
竹林深处隐约传出阵阵清脆的笑声,那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灿烂的笑容挂在脸上,竹子仿佛也跟着快乐起来了,伴着微风轻轻摇曳.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碧绿的荷叶摇动着尽显君子的洒脱,原来是打渔的小船打破了这一份宁静,却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虽然春天的花草枯萎凋谢了,但秋天的美永远值得欣赏.虽然春天美得更明艳,但秋天的深沉,秋天的韵味却无与伦比.这山庄的秋色更把完整的秋展现在了我的眼前,丝毫不乏一种自然美,质朴美.
带着一颗归隐的心置身于如此美的奇镜中,是一种享受.我愿意永远看着松树林,看着荷塘,看着青山,做一个面朝自然的人.
3.描写上古洪荒的诗句
上云乐 唐、李白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康老胡雏,生彼月窟。巉岩容仪, 戍削风骨。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
抚顶弄盘古, 推车转天轮。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生死了不尽, 谁明此胡是仙真。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中国有七圣,半路颓洪荒。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
五色师子,九苞凤凰。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
跪双膝,立两肘。散花指天举素手。
拜龙颜,献圣寿。北斗戾,南山摧。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奉和登骊山应制 唐、阎朝隐 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
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 追和贾浪仙古镜 唐、徐夤 谁开黄帝桥山冢,明月飞光出九泉。
狼藉藓痕磨不尽,黑云残点污秋天。 飞龙引 唐、李白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
丹砂成黄金, 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
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侍轩辕, 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载玉女,过紫皇, 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凋三光。
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周祀五帝歌 南北朝、庾信 周祀五帝歌 皇夏 嘉玉惟芳。
嘉币惟量。 成形惟礼。
禀色随方。 神班其次。
岁礼惟常。 威仪抑抑。
率由旧章。 周祀五帝歌 皇夏 惟令之月。
惟嘉之辰。 司坛宿设。
常史诚陈。 敢用明礼。
言功上神。 钩陈旦辟。
阊阖朝分。 旒垂象冕。
乐奏山云。 将回霆策。
蹔转天文。 五运周环。
四时代序。 鳞次玉帛。
循回樽俎。 神其降之。
介福斯许。 周祀五帝歌 青帝云门舞 甲在日。
鸟中星。 礼东后。
奠苍灵。 树春旗。
命青史。 候鴈还。
东风起。 歌木德。
舞震宫。 泗滨石。
龙门桐。 孟之月。
阳之天。 亿斯庆。
兆斯年。 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帝出于震。
苍德于神。 其明在日。
其位居春。 劳以定国。
功以施人。 言从配祀。
近取诸身。 周祀五帝歌 赤帝云门舞 招摇指午。
对南宫。 日月相会。
实沉中。 离光布政。
动温风。 纯阳之月。
乐炎精。 赤雀丹书。
飞送迎。 朱弦绛鼓。
罄虔诚。 万物含养。
各长生。 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以炎为政。
以火为官。 位司南陆。
享配离坛。 三和实俎。
百味浮兰。 神其茂豫。
天步艰难。 周祀五帝歌 黄帝云门舞 三光仪表正。
四气风云同。 戊已行初历。
黄钟始变宫。 平琮礼内镇。
阴管奏司中。 斋坛芝晔晔。
清野桂冯冯。 夕牢芬六鼎。
安歌韵八风。 神光乃超忽。
嘉气恒葱葱。 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四时咸一德。
五气或同论。 犹吹凤凰管。
尚对梧桐园。 器圜居士厚。
位总配神尊。 始知今奏乐。
还用我云门。 周祀五帝歌 白帝云门舞 肃灵兑景。
承配秋坛。 云高火落。
露白蝉寒。 帝律登年。
金精行令。 瑞兽霜耀。
祥禽雪映。 司藏肃杀。
万宝咸宜。 厥田上上。
收功在斯。 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金行秋令。
白帝朱宣。 司正五雉。
歌庸九川。 执文之德。
对越彼天。 介以福祉。
君子万年。 周祀五帝歌 黑帝云门舞 北辰为政玄坛。
北陆之祀员官。 宿设玄璜浴兰。
坎德阴风御寒。 次律将回穷纪。
微阳欲动细泉。 管犹调于阴竹。
声未入于春弦。 待归余于送历。
方履庆于斯年。 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地始坼虹始藏。
服玄玉居玄堂。 沐蕙气浴兰汤。
匏器洁水泉香。 陟配彼福无疆。
君欣欣此乐康。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并为其中一篇写一段赏析文字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
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
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
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 义,应作流动讲。
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
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 ‘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
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
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
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
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 “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
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
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 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
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
……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