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生命美好的古诗句(形容人生美好的诗句)
1.形容人生美好的诗句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王建《田家行》: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张籍《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聂夷中《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
韦应物《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杜荀鹤《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王维《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春中田园》: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2.赞美生命古诗词
赞美梅的不畏严寒,绽放美丽: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赞美菊高洁: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赞美竹的坚韧和气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咏鹅: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称赞野草的生生不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初春,草色迷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赞美大自然生意盎然,欣欣向荣: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赞美莲花洁身自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赞美女子的美丽: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 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 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赞美鱼的自在: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有关美好人生的诗句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邯郸驿里逢冬至,报膝灯前影伴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红旗渠水进田间,禾苗长的绿艳艳。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儿童冬雪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3lian.com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坟头岭修个发电站,家家都把电灯安。
关于事理哲理的诗句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