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态平和的古诗句(描写人心境平和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人心境平和的诗句有哪些?
1. 《菜根谭》洪应明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
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
2.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4. 《饮酒》陶渊明(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 《游山西村 》陆 游 (宋代)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
开轩场面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 《偈一》惠能(唐)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9. 《移居二首其一》宋陶渊明(宋)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0.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描写人心境平和的诗句
太多了
1.荣辱不惊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漫观天外云展云舒
2.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3.
竹影扫阶尘不动,
月轮穿沼水无痕。
水流任急境常静,
花落虽频意自闲。
4.
火烧眉毛心不惊,
强敌压境情坦然。
置身事外有主张,
平和胸襟处波澜!
5.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形容“心平气和”的诗句有哪些
1,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小窗幽记》明:陈继儒
译文: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淡然处之。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宋:赵师秀
译文:夜已过半,(诗人)约好的客人还不见到来,只得对着棋盘独自推敲,不知不觉间灯花都落了。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三国:诸葛亮
译文: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
4,乐之务在于心和,和心在于行之适。—— 《吕氏春秋》战国末期:吕不韦
译文:快乐的要务在于心态平和,心境平和的要务在于行为恰当。
5,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 《读书录》明代:薛瑄
译文:和人说话,应心态平和从容,动不动就生气会导致自己对事事都看不顺眼,感到厌倦。态度严厉,就会使人怨恨。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译文: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7,如姻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赠曾志》陶铸
译文: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尤其是烦心的事.最好全部忘却。不要过分的计较个人的得失,这样才能得到更大的个人空间。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唐:李白
译文:尽管前路困难重重,漫漫无期。只要船乘风迎难而上必将成功。
9,水流任急境常静, 花落虽频意自闲。——《竞秀亭联》南宋:郭沔
译文:意思是修身养性要心态平和,不为万物所动。不管外界怎么变化,都不能影响自己 。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
译文:不因为事物而开心,不因为自己而悲伤。
4.求心态平和、心理健康的古句名篇
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转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具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人道。
命实造于心,祸福为人招,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亦听命,天地自相保。
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
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
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
二行善。 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
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
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
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一切都是轮回!我们都在轮回中!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5.形容“平和”的诗词有哪些
1.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张养浩 《山波羊》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3.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白居易《斋月静居》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5.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6.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白居易《赠吴丹》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9.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10.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11.智者乐山山如画, 仁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陶渊明
12.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
13.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纪昀《训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