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古诗的诗句(长歌行全诗句)

1.长歌行全诗句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

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长歌行诗句古诗,长歌行的诗句意思,长歌行中的诗句

2.长歌行的诗句

原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

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

朝露:清晨的露水.

待:动词,等待。

日:太阳。晞:晒干、天亮,引申为阳光的照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天的阳光散布恩惠。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

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huā)叶衰』:

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

时常。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衰:衰老,衰败。○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可译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气了。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可译为“空”。伤悲:悲伤。○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情景动人。

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歌行,古诗,诗句

3.长歌行 诗句

标题】:长歌行 【年代】:汉 【作者】:无名氏(汉乐府) 【选自】:宋 郭茂倩收编的《乐府歌词》汉代民间诗歌 【内容】: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

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

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

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注评】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

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日:太阳。

晞:晒干。○描绘葵的形象。

托物起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

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

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

○对春天的礼赞。 常恐秋节至,焜(kǖn)黄华叶衰。

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时常。

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

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

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

衰:衰老,衰败。○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

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

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

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

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

可译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

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少年时期。

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

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

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

可译为“空”。伤悲:悲伤。

○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情景动人。 【译文】 1)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 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 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 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2)院子里长着青翠碧绿的蔬菜。

等到太阳一出来,菜叶上的露水就被晒干了。 温暖的春天在散布她的恩惠。

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壁壁生晖。 时常担忧秋天的到来。

花啊,叶啊全都枯萎了。 千百条江河都滚滚流向东海。

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返回? 年富力强时不努力发奋作为。 等到年老体衰时就只能空自悲伤。

中心思想:这首诗是触景生情之作,表达了诗人劝导世人要珍惜人生,不要虚度光阴之情。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

4.长歌行古诗

【原文】青青园中葵①,朝露待日晞②。

阳春布德泽③,万物生光辉④。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⑤。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①葵:有锦葵、蜀葵。

邰希蒡日葵等,这里代指花草树木。 ②晞(xī希):因日晒而干。

③阳春:春天。德泽:恩惠,这里指春天的阳光雨露。

④这两句是说,春天的阳光雨露,使万物都焕发出生命力的光彩。 ⑤焜(kūn昆)黄:植物枯黄貌。

华:同“花”。 【赏析】汉代《长歌行》古辞共三首,在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列入“相和歌辞”平调曲,并把后二首合成一篇(其实它们是完全不相干的两首诗,严羽《沧浪诗话》已指出后者应是两首)。

这里要讲的是三首中的第一首,它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就是篇末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由于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释此诗说:“言荣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后世便把这样一首劝人珍惜青春,应当及时努力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诗,说成了劝人及时行乐的作品。

这显然是谬说曲解。因为诗中只说到应当及时“努力”,并没有像《古诗十九首》(其十五)中所说的“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那样带有明显的消沉颓废的思想。

我们完全应该恢复它积极健康的本来面目。关于《长歌行》诗题命义,也是其说不一。

我以为郭茂倩根据《文选》李善注所采用的说法还是比较确切平实的。他说:崔豹《古今注》曰:“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

按《古诗》云:“长歌弥激烈。”魏武帝(当作“魏文帝”)《燕歌行》云:“短歌微吟不能长。”

晋傅玄《艳歌行》云:“咄来长歌续短歌。”然则歌声有长短,非言寿命也。

唐李贺有《长歌续短歌》,盖出于此。看来所谓“长”和“短”都是指歌声和曲调,与内容是无关的。

“寿命长短”云云,更属臆说不可信。这首诗有两个词儿需要特别讲解一下,即首句的“青青”和第六句的“焜黄”。

其它词句大抵浅显易知,无烦在此逐一诠释了。首先,“青青”一词,当然指颜色。

如《诗经·郑风·子衿》所谓的“青青子衿”,即指青色衣服。但从《诗经》、《楚辞》直到汉代的乐府民歌和古诗,“青青”这个词儿经常出现,在指颜色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形容植物少壮时茂盛的样子。

这在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清人段玉裁的《诗经小学》和陈奂的《诗毛氏传疏》里都有具体的解释,而段、陈两家更进一步说明“青青”和《诗经》里的“菁菁”就是同一个词,都是形容植物枝叶茂盛,所谓“茂盛即美盛也”(见陈奂《诗毛氏传疏》)。现在我们常说的“青年”、“青春”,就是从“青青”这个词最早的涵义引申发展而来的。

这就同篇末的“少壮”二字相呼应,而不仅是指“园中葵”的颜色了。其次,对“焜黄”这个词应当怎样理解。

《文选》李善注:“焜黄,色衰貌也。”五臣注:“焜黄,华(花)色坏。”

后来余冠英先生注《乐府诗选》,更进一步认为“焜”是“□(左火右员)”的假借字,释“焜黄”为“色衰枯黄貌”。三十年前我注释《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也是这样理解的。

后来遍检汉晋古书,却发现除此诗外再没有见到用“焜黄”一词的。常见的则为“焜煌”一词(如汉人杂书《急就篇》、扬雄《甘泉赋》、曹操诗《气出唱》以及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引《方言》郭璞注等),称得起屡见不鲜。

按“焜”之本义为形容火光灿烂,与“煇”(即“辉”)原系一字孳乳而成,并无枯黄之意。只因此诗与“黄”字连用,才把它说成“□(左火右员)”的假借字。

但“黄”字在秦汉古书中却与“皇”字通用,最明显的是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声音篇》中把“黄帝”就写成“皇帝”。而“皇”字的本义即指太阳煌煌发光。

后来由于“皇”已变为对帝王的专称,才出现了从“火”的“煌”这个后起字。因此我认为,此诗的“焜黄”实即当时通用的词“焜煌”,不过把“煌”字写成“黄”字罢了。

况且这句诗最末一字是“衰”字,已具枯萎凋谢之义,如把上面的“焜黄”讲成“色衰枯黄貌”,于诗意也不免重复。如果讲成植物的“华(花)叶”在春夏之时原是缤纷灿烂的,一到秋季便开始衰谢凋残,似更为顺理成章。

这个讲法为前人所未及,能否成立,还请读者斟酌。

长歌行古诗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