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望舒的诗句(《望舒草》的原诗是什么?)
1.《望舒草》的原诗是什么?
《望舒草》是诗集,作者是戴望舒。
此诗集1933年出版,共收集诗41首。大部分抒发伤感的情绪和心情。
其中收录的诗有(夕阳下)、(十四行)、(回了心儿吧)、(自家伤感)等。十四行微雨飘落在你披散的鬓边,像小珠碎落在青色的海带草间,或是死鱼瓢翻在浪波上,闪出神秘又凄切的幽光;诱着又带着我青色的灵魂,到爱和死的梦的王国中睡眠,那里有金色的空气和紫色的太阳,那里可怜的生物将欢乐的眼泪流到胸膛;就像一只黑色的衰老的瘦猫,在幽光中我憔悴又伸着懒腰,流出我以前虚伪和真诚的骄傲;然后,又跟着它踉跄在轻雾朦胧;像淡红的酒沫飘在琥珀钟,我将有情的眼泪藏在幽暗的记忆中。
赏析:这样精致美丽的诗篇,我很想把它归入爱情诗。在这里,诗人的确是有一个描写对象的,关于她的印象,诗人很吝啬笔墨,只用了“你披散的鬓边”一个小小的侧面,一笔带过,简到不能再简。
然而,这一笔,却给了我朦胧的女性的娇美之态。因为她影影绰绰,因而更加引起我们的猜测与想象想象一个轻饰脂粉的背影吧。
诗人与这个印象是喜欢并受其引诱的有着梦幻色彩的。然而,最终,诗人却把那有情的眼藏在了那幽暗的记忆中。
也许,这只是一个过往的片段,一直迷离着到如今。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3.5——1950.2.28),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原名戴梦鸥,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2.有关望舒的古诗词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楚·屈原《离骚》)
曜灵忽西迈。炎烛继望舒。(魏·曹丕《孟津诗》)
望舒离金虎,屏翳吐重阴。(魏晋·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二首其一》)
同宿望舒,参辔羲和。(魏晋·曹摅《赠韩德真诗》)
借问下车日,匪直望舒圆。(南北朝·谢朓《宣城郡内登望诗》)
望舒三五夜,思尽谢玄晖。(唐·钱起《寄郢州郎士元使君》)
无暇然官烛,中流有望舒。(唐·阎防《与永乐诸公夜泛黄河作》)
谁为须张烛,凉空有望舒。(唐·耿湋《喜侯十七校书见访》)
晴夜遥相似,秋堂对望舒。(宋·黄庭坚《次韵答王四)
望舒宫殿玉峥嵘,桂千层,宝香凝。(宋·张鎡《江城子》)
十阅望舒圆,归期在眼前。(宋·郭应祥《菩萨蛮》)
认得灵均初度,直用望舒为御,重耀紫枢庭。(宋·李刘《水调歌头》)
3.含有“望舒”二字的诗词有哪些?
1.喜侯十七校书见访唐代:耿湋东城独屏居,有客到吾庐。
发廪因舂黍,开畦复剪蔬。 许酣令乞酒,辞窭任无鱼。
遍出新成句,更通未悟书。 藤丝秋不长,竹粉雨仍馀。
谁为须张烛,凉空有望舒。2.寄郢州郎士元使君唐代:钱起龙节知无事,江城不掩扉。
诗传过客远,书到故人稀。 坐啸看潮起,行春送雁归。
望舒三五夜,思尽谢玄晖。3.江城子(夏夜观月)宋代:张鎡飞来冰雪冷无声。
可中庭。骨毛清。
卧看东南,和露两三星。蓦地神游天上去,呼彩凤,驾云軿。
望舒宫殿玉峥嵘。桂千层。
宝香凝。捣药仙童,邀我论长生。
一笑归来人未睡,花送影,上窗棂。4.水调歌头(寿丘漕·九月初三)宋代:李刘端正九秋月,今夜始生明。
扬辉毓秀,飘然海上跨长鲸。认得灵均初度,直用望舒为御,重耀紫枢庭。
何事乘槎使,尚藉执珪卿。 合东西,瞻使节,镜中行。
腾腾渐渐,绕枝乌鹊不须惊。太白擒胡了未,即墨降城安否,玉斧仗修成。
圆却山河影,捣药兔长生。5.菩萨蛮(六月十三日,同官携具,以予被荐)宋代:郭应祥转头又是清秋近,晚风淅淅凉犹嫩。
多谢客携觞,空惭画饼章。 中亭明月可,未要亲灯火。
十阅望舒圆,归期在眼前。
4.有关望舒的古诗词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楚·屈原《离骚》)曜灵忽西迈。炎烛继望舒。
(魏·曹丕《孟津诗》)望舒离金虎,屏翳吐重阴。(魏晋·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二首其一》)同宿望舒,参辔羲和。
(魏晋·曹摅《赠韩德真诗》)借问下车日,匪直望舒圆。(南北朝·谢朓《宣城郡内登望诗》)望舒三五夜,思尽谢玄晖。
(唐·钱起《寄郢州郎士元使君》)无暇然官烛,中流有望舒。(唐·阎防《与永乐诸公夜泛黄河作》)谁为须张烛,凉空有望舒。
(唐·耿湋《喜侯十七校书见访》)晴夜遥相似,秋堂对望舒。(宋·黄庭坚《次韵答王四)望舒宫殿玉峥嵘,桂千层,宝香凝。
(宋·张鎡《江城子》)十阅望舒圆,归期在眼前。(宋·郭应祥《菩萨蛮》)认得灵均初度,直用望舒为御,重耀紫枢庭。
(宋·李刘《水调歌头》)。
5.含有“望舒”二字的诗词有哪些?
1.喜侯十七校书见访
唐代:耿湋
东城独屏居,有客到吾庐。发廪因舂黍,开畦复剪蔬。
许酣令乞酒,辞窭任无鱼。遍出新成句,更通未悟书。
藤丝秋不长,竹粉雨仍馀。谁为须张烛,凉空有望舒。
2.寄郢州郎士元使君
唐代:钱起
龙节知无事,江城不掩扉。诗传过客远,书到故人稀。
坐啸看潮起,行春送雁归。望舒三五夜,思尽谢玄晖。
3.江城子(夏夜观月)
宋代:张鎡
飞来冰雪冷无声。可中庭。骨毛清。
卧看东南,和露两三星。蓦地神游天上去,呼彩凤,驾云軿。
望舒宫殿玉峥嵘。桂千层。宝香凝。
捣药仙童,邀我论长生。一笑归来人未睡,花送影,上窗棂。
4.水调歌头(寿丘漕·九月初三)
宋代:李刘
端正九秋月,今夜始生明。扬辉毓秀,飘然海上跨长鲸。
认得灵均初度,直用望舒为御,重耀紫枢庭。何事乘槎使,尚藉执珪卿。
合东西,瞻使节,镜中行。腾腾渐渐,绕枝乌鹊不须惊。
太白擒胡了未,即墨降城安否,玉斧仗修成。圆却山河影,捣药兔长生。
5.菩萨蛮(六月十三日,同官携具,以予被荐)
宋代:郭应祥
转头又是清秋近,晚风淅淅凉犹嫩。多谢客携觞,空惭画饼章。
中亭明月可,未要亲灯火。十阅望舒圆,归期在眼前。
6.戴舒望的诗有什么
1、戴望舒的诗歌最为我们熟悉的便是《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
另外,出版的诗集有《我底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37)、《戴望舒诗全编》(1989)。 2、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 诗人。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 今余杭市)人。
代表作:《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 3、诗歌特色及其评价: 戴望舒的诗歌和诗论极富个性,虽然总量不多,却“以少胜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是一位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他的《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堪称中国新诗的杰作。
4、诗歌欣赏: 《雨巷》 我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遇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踟躇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叹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离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甚至她的叹息般的目光 丁香般的惆怅 我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5、《雨巷》创作背景及其时代意义: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