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尺牍的诗句(有关“书信”的诗句有哪些?)

1.有关“书信”的诗句有哪些?

1、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自:唐代·杜甫《春望》

释义: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2、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出自: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释义: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3、诗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出自:宋代·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释义: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4、诗句: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出自:两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释义: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5、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出自:唐代·张籍《秋思》

释义: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2.致云夫七弟尺牍释文补充:谢谢,这是原文,我想求白话释文 爱问知识

《黄庭坚 致云夫七弟尺牍》内容简介:云夫七弟。

得书。知侍奉廿五叔母县君万福。

开慰无量。诸兄弟中。

有肯为众竭力治田园者乎。鳏居亦何能久堪。

复议昏对否。寄示兄弟名字曲折。

合族图几为完书矣。但欲为其中有才行者立小传。

尚未就耳。庞老《伤寒论》无日不在几案间。

亦时时择默识者传本与之。此奇书也。

颇校正其差俣(误)矣。但未下笔作序。

序成。先送成都。

开大字板也。后信可寄矣。

蕲州藏记亦不忘。但老来极懒。

故稽缓如此耳。寿安姑、东卿一月中俱不起。

闻之悲塞。二子虽有水桤(碾)为生资。

子顾弟亦能周旋之乎。窀穸之事。

计子顾必能尽力矣。叔母不甚觉老否。

徐氏妹孀居如何。调护令不爽耶。

无期相见。千万为亲自爱。

十月十一日,兄庭坚报。云夫七弟。

我就不给你翻译了,水平有限,万一翻译错了对你是误导。

尺牍,诗句

3.有关陈字的唯美诗句

含林的诗句

1、如含林下情——白居易 (唐)《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2、烟景含虚林——李益(唐)《合源溪期张计不至》

3、林烟含障密——周彦晖 (唐)《晦日重宴》

4、新黄含远林——韦应物(唐)《送豆卢策秀才》

5、林塘含馀清——顾况(唐)《酬本部韦左司》

6、香含紫禁林——杨巨源 (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7、一林先含春——孟郊(唐)《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

8、瑶林琼树含奇花——李商隐(唐)《安平公诗》

9、林含似雨风——刘得仁(唐)《晚步曲江因谒慈恩寺恭上人》

10、就中林野碧含滋——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

11、林泉草木尽含裹——范成大(宋)《淳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登大峨之巅,一名胜》

12、林花含宿润——李复(宋)《春日北园早起》

13、前林尚含冻——梅尧臣 (宋)《唐寺丞知南雄州》

14、林芳含雨滋——秦观(宋)《同子瞻赋游惠山三首》

15、林空含箨笋肌明——释行巩(宋)《偈颂三首》

含陈的诗句

1、含匿不暴陈——王安石(宋)《车螯二首》

2、陈根已含绿——梅尧臣——《寒草》

3、风枝散陈叶,霜蔓綖寒瓜——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

4、回风旦夕至,零叶委陈荄——柳宗元《感遇二首》

5、旋研泪墨泥陈字,总乱深情束小诗。

4.诗句“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爱问知识

作者:李嘉祐出自唐代李嘉祐的《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移家避寇逐行舟,厌见南徐江水流。

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凋弊不宜秋。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只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 【赏析】 该诗为公元762~763年(宝应年间)、763~764年(广德年间)李为避战乱、居家旅泊京口而作。

时北方战火尚未熄灭,南方动乱又起,今江苏、浙江一带大多男子被征发,或事徭役,常年在外,生死不知,没人指望还能与亲人相聚之日;丁壮不存,田野荒芜,已是秋收季节,却无物可收。身为一州之长的李嘉佑都在为生活困顿而愁苦,一般的平民百姓当然更难以为生了。

5.关于书信的诗句

落花时 纳兰容若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李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李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 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

向子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晏几道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柳永 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 香笺小字寄行云。

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李白。

6.谁有关于书信的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

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

7.谁有关于书信的诗句

古代书信的“美称”

河北 张木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参考资料:语文专页报

关于尺牍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