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关于元宵的诗句(红楼梦元宵节或春节的描写原文及翻译)
1.红楼梦元宵节或春节的描写原文及翻译
这是讲元宵节的。
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却说贾珍贾琏暗暗预备下大簸箩的钱,听见贾母说"赏",他们也忙命小厮们快撒钱.只听满台钱响,贾母大悦. 二人遂起身,小厮们忙将一把新暖银壶捧在贾琏手内,随了贾珍趋至里面.贾珍先至李婶席上,躬身取下杯来,回身,贾琏忙斟了一盏,然后便至薛姨妈席上,也斟了.二人忙起身笑说:“二位爷请坐着罢了,何必多礼。”
于是除邢王二夫人,满席都离了席,俱垂手旁侍.贾珍等至贾母榻前,因榻矮,二人便屈膝跪了.贾珍在先捧杯,贾琏在后捧壶.虽止二人奉酒,那贾环弟兄等,却也是排班按序,一溜随着他二人进来,见他二人跪下,也都一溜跪下.宝玉也忙跪下了.史湘云悄推他笑道:“你这会又帮着跪下作什么?有这样,你也去斟一巡酒岂不好?"宝玉悄笑道:“再等一会子再斟去。”说着,等他二人斟完起来,方起来.又与邢夫人王夫人斟过来.贾珍笑道:“妹妹们怎么样呢?"贾母等都说:“你们去罢,他们倒便宜些。”
说了,贾珍等方退出. 当下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正在热闹之际,宝玉因下席往外走.贾母因说:“你往那里去!外头爆竹利害,仔细天上掉下火纸来烧了。”宝玉回说:“不往远去,只出去就来。”
贾母命婆子们好生跟着.于是宝玉出来,只有麝月秋纹并几个小丫头随着.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他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
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凤姐儿忙过来笑回道:“今儿晚上他便没孝,那园子里也须得他看着,灯烛花炮最是耽险的.这里一唱戏,园子里的人谁不偷来瞧瞧.他还细心,各处照看照看.况且这一散后宝兄弟回去睡觉,各色都是齐全的.若他再来了,众人又不经心,散了回去,铺盖也是冷的,茶水也不齐备,各色都不便宜,所以我叫他不用来,只看屋子.散了又齐备,我们这里也不耽心,又可以全他的礼,岂不三处有益.老祖宗要叫他,我叫他来就是了。”
贾母听了这话,忙说:“你这话很是,比我想的周到,快别叫他了.但只他妈几时没了,我怎么不知道。”凤姐笑道:“前儿袭人去亲自回老太太的,怎么倒忘了。”
贾母想了一想笑说:“想起来了.我的记性竟平常了."众人都笑说:“老太太那里记得这些事。”贾母因又叹道:“我想着,他从小儿伏侍了我一场,又伏侍了云儿一场,末后给了一个魔王宝玉,亏他魔了这几年.他又不是咱们家的根生土长的奴才,没受过咱们什么大恩典.他妈没了,我想着要给他几两银子发送,也就忘了。”
凤姐儿道:“前儿太太赏了他四十两银子,也就是了。”贾母听说,点头道:“这还罢了.正好鸳鸯的娘前儿也死了,我想他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他家去走走守孝,如今叫他两个一处作伴儿去。”
又命婆子将些果子菜馔点心之类与他两个吃去.琥珀笑说:“还等这会子呢,他早就去了。”说着,大家又吃酒看戏. 且说宝玉一径来至园中,众婆子见他回房,便不跟去,只坐在园门里茶房里烤火,和管茶的女人偷空饮酒斗牌.宝玉至院中,虽是灯光灿烂,却无人声.麝月道:“他们都睡了不成?咱们悄悄的进去唬他们一跳。”
于是大家蹑足潜踪的进了镜壁一看,只见袭人和一人二人对面都歪在地炕上,那一头有两三个老嬷嬷打盹.宝玉只当他两个睡着了,才要进去,忽听鸳鸯叹了一声,说道:“可知天下事难定.论理你单身在这里,父母在外头,每年他们东去西来,没个定准,想来你是不能送终的了,偏生今年就死在这里,你倒出去送了终。”袭人道:“正是.我也想不到能够看父母回首.太太又赏了四十两银子,这倒也算养我一场,我也不敢妄想了。”
宝玉听了,忙转身悄向麝月等鹊*:“谁知他也来了.我这一进去,他又赌气走了,不如咱们回去罢,让他两个清清静静的说一回.袭人正一个闷着,他幸而来的好。”说着,仍悄悄的出来. 宝玉便走过山石之后去站着撩衣,麝月秋纹皆站住背过脸去,口内笑说:“蹲下再解小衣,仔细风吹了肚子。”
后面两个小丫头子知是小解,忙先出去茶房预备去了.这里宝玉刚转过来,只见两个媳妇子迎面来了,问是谁,秋纹道:“宝玉在这里,你大呼小叫,仔细唬着罢。”那媳妇们忙笑道:“我们不知道,大节下来惹祸了.姑娘们可连日辛苦了."说着,已到了跟前.麝月等问:“手里拿的是什么?"媳妇们道:“是老太太赏金,花二位姑娘吃的."秋纹笑道:“外头唱的是《八义》,没唱《混元盒》,那里又跑出'金花娘娘'来了。”
宝玉笑命:“揭起来我瞧瞧。”秋纹麝月忙上去将两个盒子揭开.两个媳妇忙蹲下身子,宝玉看了两盒内都是席上所有的上等果品菜馔,点了一点头,迈步就走.麝月二人忙胡乱掷了盒盖,跟上来.宝玉笑道:“这两个女人倒和气,会说话,他们天天乏了,倒说你们连日辛苦,倒不是那矜功自伐的。”
麝月道:“这好的也很好,那不知礼的也太不知礼。”宝玉笑道:“你们是明白人,耽待他们是粗笨可怜的人就完了。”
一面说,一面来至园门。.。
2.《红楼梦》中所有人物所作的诗词,包括元宵夜宴中薛宝琴所作十首怀
1、《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为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3、《元宵灯谜》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4、《元宵灯谜》
南面而望,北面而朝。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5、《螃蟹咏》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6、《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7、《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8、《题自画石》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9、《红楼梦十二曲——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10、《金陵十二钗正册——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3.四大古典名著中的“元宵节”有何不同
一、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元宵节”花团锦簇,豪门过节最讲究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了贾府的各种节庆活动,涉及了中华民族的几乎每个重要的岁时节令。
纵观这些节庆的详略有序的描写,不难看出,作者曹雪芹除了重中之重地对于大年三十的除夕和正月初一的元旦描写之外,就是浓墨重彩地描写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的又一个高潮。
元宵节在古代又被称为“上元节”、“灯节”。这一夜“金吴不禁”,人们可以彻夜游玩。
二、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元宵节”讨伐国贼,五臣死节最悲惨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是一个发生在许都元宵节的悲惨故事。东汉末年,一代枭雄曹操权倾朝野,挟天子令诸侯,朝野共愤,视曹操为国贼。
于是,朝中五位大臣便联手准备在元宵节的晚上讨伐曹操,以清君侧。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辂知机,讨汉贼五臣死节”一章中,耿纪、韦晃、金袆和吉邈、吉穆等五人计划在许都正月十五庆赏元宵佳节之际起兵讨伐曹操。
五人对天立誓,歃血为盟,不成功便成仁。三、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元宵节”刀光剑影,打打杀杀最热闹古典名著《水浒传》描写的是两宋时期元宵节的活动。
宋代时期人们欢度元宵节长达五天,比起前朝,盛况更为空前,灯市也更为壮观。大诗人苏轼就有诗曰:“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则把元宵之夜描写得更加精彩:“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而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元宵节在描写得十分精彩的同时,又加上刀光剑影、打打杀杀的戏码,让元宵节更加热闹起来。四、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元宵节”火树银花,异国风情最出彩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讲述的是天竺国元宵节的故事,浓郁的异国风情让这个故事被描写的更为出彩。
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一章中,唐僧师徒四人离别了玉华国却到一处,此处名曰金平府。天竺国外郡,金平府是也。
十五元宵之夜,唐僧师徒四人进城观看灯会。正是:三五良宵节,上元春色和。
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
那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这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灯映月,增一倍光辉;月照灯,添十分灿烂。
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
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青狮灯、白象灯,灯架高檠。虾儿灯、鳖儿灯,棚前高弄;羊儿灯、兔儿灯,檐下精神。
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虎儿灯、马儿灯,同走同行。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金鱼灯、长鲸灯,李白高乘。
鳌山灯,神仙聚会;走马灯,武将交锋。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
那壁厢,索琅琅玉韂飞来;这壁厢,毂辘辘香车辇过。看那红妆楼上,倚着栏,隔着帘,并着肩,携着手,双双美女贪欢;绿水桥边,闹吵吵,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对对游人戏彩。
满城中箫鼓喧哗,彻夜里笙歌不断。
4.红楼梦的故事有哪些关于元宵节
红楼梦中详细描写了贾府过元宵节的情景有两次。
第一次是元妃省亲时,当时贾府处于极盛时,整个荣国府装扮得花团锦簇,灯光灿烂,非寻常人家可比。贾府的元宵节是在《红楼梦》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带,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开始的。
元春晋封贤德妃,回家省亲,便正是元宵佳节。到了贾府第二年再过元宵节时,便开始显露出衰败的景象。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一章中,贾母开夜宴时,虽然荣宁二府赏灯吃酒,笙歌聒耳,喜乐喧天。但是贾氏族人来者却寥寥无几:“贾母也曾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奈他们或有年迈懒于热闹的;或有家内没有人不便来的;或有疾病淹缠,欲来竟不能来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贫不来的;甚至于有一等憎畏凤姐之为人而赌气不来的;或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虽然此时的元宵佳节,还显得流光溢彩,浮华奢侈,但早已没有了过去那种雍容华贵的万千气象。
如此尴尬的情景,也使这年的元宵节成了贾府最后的精彩。
5.红楼梦第一回中癞头和尚说的诗只中“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
红楼梦第一回中癞头和尚说的诗只中“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指的是甄英莲。
这是对香菱的判词。香菱(英莲)生在富康人家,是父母的掌上珠,自然是娇生惯养。
父母拒绝癞和尚的要求,癞和尚说别看你现在宠他,总有一天他要离开你的,真是痴人阿。 “好防佳节元宵后“暗指香菱是在元宵佳节时被人拐走的。
“便是烟消火灭时”意思是甄家整个败落于大火之中,被一把火烧得干净,最后甄老爷也出家了。自然是烟消云散了。
扩展资料 香菱的命运是可悲的,但是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这个人物特别钟爱,赋予她特殊气韵,致使在大观园中游移着一股极清的暗香,虽没有林妹妹般的傲世独立,倒也是一道有着刹那芳华的风景了,然而却终究“菱花空对雪澌澌”。 香菱原名甄英莲,与宝钗、袭人、晴雯等同岁。
她出身在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姑苏,母亲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父亲甄士隐严正清白,禀性恬淡,为本地望族。年已半百的夫妻俩,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
英莲“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全家极其疼爱。 应该说英莲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是幸福美好的。
不幸的是,在她四岁那年的元霄佳节,士隐命家人抱去看灯,至半夜时家人霍启因小解,将英莲放在一家人家门槛上,待他回来,英莲不见踪影。全家人到处寻找,皆无音讯,英莲早被拐子拐去,另走他乡。
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将甄家烧成一片瓦砾场,这一个又一个的不幸遭遇,给英莲的命运笼上了悲剧色彩。甄士隐只得将田庄折变,与妻投岳父家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香菱。
6.红楼梦是如何描写贾府元宵节或中秋节的
宝玉他们兄妹作的灯谜已经预示着贾府的灭亡和各自的下场! 比如: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元宵节已经没什么人气了,原文凄凉的一幕:
贾母也曾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奈他们或有年迈懒于热闹的;或有家内没有人不便来的;或有疾病淹缠,欲来竟不能来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贫不来的;甚至于有一等憎畏凤姐之为人而赌气不来的;或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
中秋更是在标题中就体现出了异兆发悲音: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中秋佳节黛玉却对出了“冷月葬花魂”的对子,为以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