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岗的好诗句(关于“站好最后一班岗”的诗句有哪些?)
1.关于“站好最后一班岗”的诗句有哪些?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释义:臣的心好似一块磁铁,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释义: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释义: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释义: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释义:粉身碎骨也不惧怕,要留下清白在人间。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释义:这肉体之躯谁能预料,我的心虽在天山,但身却变老在沧州。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
释义: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
释义: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释义: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释义: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2.朋友离别的诗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
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
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
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
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
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
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
3.描写离情别绪的诗句我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在中华文明
1、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4.谁还有关于送别的古诗句啊?
送别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其他诗人的:挑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人东游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选一首〕 细草摇关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依依不舍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 无名氏 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
送陈章甫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芙蓉楼送辛渐 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沈子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嘌盍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齐州送祖三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送别 王维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别董大 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摇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送桂州严大夫 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舟行,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踏莎行 晏殊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南乡子 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
6.有关于送别之情的古诗谢谢大家帮助
送别诗鉴赏 河北 王文平 侯玉鸽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抒写离情之章远在《诗经》中就已出现,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赡望弗及,泣涕如雨”(《邶风·燕燕》),或“我送舅氏,悠悠我思”(《秦风·渭阳》)。伟大诗人屈原说过:“悲莫悲兮生别离。
”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江淹也慨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苏东坡也曾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
如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元好问的《别程女》、黄景仁的《别老母》等等,抒写的是亲人离别之情;而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则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 骎骎 。”
(《别刘 谞 》)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 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梅尧臣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等,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
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为“胸臆语,兼有气骨”(殷 璠 《河岳英灵集》),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如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力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这些诗从情感上看,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为凄悲,催下泪下;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如 (《西厢记》崔莺莺送张生图)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 境,创设轻松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如下几种: 第一,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第二,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第三,夕阳、日暮。 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第四,酒。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第五,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
7.“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是谁的诗词,求全篇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1]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2]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3]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4] 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5]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6] 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7] 年年知为谁生! 【出处】:南宋-姜夔 【注释】: [1]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2]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首诗也就是下阙的「豆蔻词」。
[3]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这首词作于1176年。
[4]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5]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 [6]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杜牧有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7]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简析】: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
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认为的诗歌要「含蓄」和「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白石道人诗说》)的主张,也是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词人「解鞍少驻」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处」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出。
竹西,亭名,在扬州东蜀岗上禅智寺前,风光优美。但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是满目羔坞了。
经过「胡马」破坏后的残痕,到处可见,词人用「以少总多」的手法,只摄取了两个镜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荠麦青青」使人联想到古代诗人反复咏叹的「彼黍离离」的诗句,并从「青青」所特有的一种凄艳色彩,增加青山故国之情。
「废池」极见蹂躏之深,「乔木」寄托故园之恋。这种景物所引起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
清人陈廷焯特别欣赏这段描写,他说:「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赤无此韵味。
」(《白雨斋词话》卷二)这里,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在美学上也是一种移情作用。 上片的结尾三句:「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却又转换了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
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着一「空」字,化景物为情思,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写出了为金兵破坏后留下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愤慨;写出了对宋王朝不思恢复,竟然把这一个名城轻轻断送的痛心;也写出了宋王朝就凭这样一座「空城」防边,如何不引起人们的忧心忡忡,哀深恨彻。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
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
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
「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
8.中国古代都有哪些辞官归隐的诗人
中国古代归隐田园的诗歌并不在少数,当我们提到山水田园诗的时候,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始终是茫茫诗海中那颗闪耀的珍珠。
它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种自然﹑清新﹑纯朴的乡野气息是其它同类诗词所无法相比的,真实的如同诗人锄下翻松的泥土。了解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实质,都必须通过与作者时代的时空转换回到作者的身边看到他是怎样的生活,在怎样的情况下触发了灵感,为什么而创作。
这首诗是在他坚定的走上归隐之路后一年所作,心境已经相当的淡泊成熟,又不乏当日辞官而去的感触余温。在此之前他一直过着仕隐不定的生活。
我把这首诗看作诗人终于发现了自我并勇敢的肯定自我的开篇之作。“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开篇两句颇有一些“人的觉醒”的意味。
诗人受曾祖父和传统儒家教育的影响,也有过济世大志。在多次不得志时他也归隐了多次,但这与后世那些寻求终南捷径的文人们不同,其价值在于他是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并且与社会价值观平行的生存方式而非借此寻找再次出世的机会。
为人生中目标太过明确时,结果往往是迷失了自己,自己为自己设计的那个自己常常不是真正的自己。陶渊明在追求政治理想时必然有着成型的计划,未来的人生一定有着美好的展望,这些可能是他所希望的,也或许是他身边的人对他的期望。
在生活中,现实的世界,大众的意识让我们以为这(我认为出仕是当时文人的普遍理想,文人都追求共同的一个目标,忽略自身的特点。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有着种种自我定义对真实自我的限制。)
就是生活,当我们强迫自己去遵循这种生活的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在努力的使自己变得更加适应这个环境,这使我们感到不适和压抑。执迷于不可见的前方,使得道途上的其它都变成了黯淡的灰色,于是不安和挣扎让我们忽然在某个启示下觉醒,于是回头发现自己还在那里,还是自己,好象已经回到了过去所愿的某个安详的时刻,但实际又是一个升华了的自我。
在不断的反复和徘徊中终于找到了自己。陶渊明的归隐没有丝毫勉强无奈的意思,因而诗中自然清新,朴实中展现农家之乐。
我可以想象诗人在彻底归隐之前的思想斗争的苦闷,不断在社会群体意识与真我的选择中挣扎,想融于社会,却无法按捺自己正直,自由的本性。我想象他是在某个清晨一早醒来,一拍脑门豁然开朗,释然的接受了“性本爱丘山”的自己,拿着锄头悠然归隐去了。
他慨叹道“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流露出的对整个前半生在尘网的痴迷、摇摆的反思和忏悔。
但此笔仅是一叹,并无深及肺腑的悔恨,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在山下劳作时抬头看见夕阳时淡淡一叹,望着红色混合的天边发一小会儿呆,然后继续埋头耕耘,或许他的脸上还挂着一丝淡然的自嘲的笑意也未可知。我们姑且认为出世这一段是诗人的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歧路(违背了诗人的本愿),而诗人也淡泊的接受了这一段。
也许他也希望自己没有经历过这一段会有多好,但也许没有“误落尘网”的这一段,他就永远都达不到这样超然的境地。这就是人生的规律,如同价值规律中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样,人生的轨迹围绕着真我的水平线上下波动,偏离的太远总会回来,我们需要的是在尝试中早点找到自己,增加交点,减少偏离的距离。
然而,面对现实生活时,我们所看到所了解的却常常干扰了选择,我们面对每一具体情况的时候,我们知道很多规则规律经验,可是却常常不知道用哪一条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道德经给了答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何谓自然?自己如尔。西方也探讨这样的规律,从他们的古代就开始,我们可以在希腊神话或者北欧神话里看到无论是伟大的宙斯还是神力的奥定,他们创造了人类,而他们自己的命运却也早已在预言书上写好了,人类创造了神,用他们的喜怒哀乐来解释人世间种种奇妙的现象,而把探讨真正的主宰者——规律的任务交给了他们用无限想象力创造的神们。
这里我总要觉得西方人有着可爱的会偷懒的小聪明,而中国却不安于这些宗教氛围的解释,总有人积极地寻找并早早地给出了“自然”这样精妙的答案。这样看来是简单了,找到自己,照着自己做就可以了,但实践上并非如想象那般容易,国际象棋32个棋子就产生了10的120次方种可能,而人的思想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谁也不知道这无限可能的结果是什么,每个人的故事可能大同小异,可是每个细节都不可能相同,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先哲前辈们给了我们许多经验,可是哪些能用到自己的身上还要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寻找,陶渊明在出世和入世的反复中一定经历过彻夜难眠的夜晚,一定曾郁结而饮酒也不能销愁,然而终于超脱接受了自己,不管三十年还是十三年都只是一个必由之路,他这一声“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的慨叹,因是颇含辛酸,感触良多却淡然而出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则是对自己的选择的一种肯定,认为自己回到了自己。后面几句描写自己的归隐生活,并无铺张华丽的渲染生活,也没有矫揉造作的赞美生活有多美好,朴实平淡的叙述真实而。
9.关于“站好最后一班岗”的诗句有哪些
1、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释义:这辈子难以想到,自己的心思在天山,报效祖国,自己却在沧州慢慢变得衰老。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
释义:我抬头望向西北处的长安,可怜中间无数的山,阻隔了我对于故土的思念。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
释义:可惜时光想流年这般流逝,我担忧着风雨,树都可以这样,坚持着屹立在风雨之中。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释义:落红才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只是因为他们需要自己融入泥土,为花朵提供养料。
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释义:我举起刀,朝着天边大笑,独自留下自己对于苍生关心,在昆仑山之间。
扩展资料
“站好最后一班岗”的相关名言
1、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3、意志在于磨练,成功在于坚持。 ——周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