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巳的诗句古诗(上巳节的诗词有哪些三月三的古诗词大全精选)
1.上巳节的诗词有哪些 三月三的古诗词大全精选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唐 王维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王维【唐】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
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
苑树浮宫阙,天池照冕旒。
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
卢纶【唐】
钟陵暮春月,飞观延群英。
晨霞耀中轩,满席罗金琼。
持杯凝远睇,触物结幽情。
树色参差绿,湖光潋滟明。
礼卑瞻绛帐,恩浃厕华缨。
徒记山阴兴,祓禊乃为荣。
《上巳》
崔颢【唐】
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
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
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
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
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孟浩然【唐】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
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
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
王勃【唐】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
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
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丽人行》
杜甫【唐】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控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遢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2.求关于“上巳”的古诗词(最好有评析)
西湖春游
陆游
灵隐前, 天竺后,
鬼削神剜作岩岫。 冷泉亭中一尊酒,
一昌可敌千年寿。 清明后,
上巳前, 千红百紫争妖姘。
冬冬鼓声鞠场边, 秋千一蹴如登仙。
人生得意须年少, 白发茏锺空自笑。
君不见灞亭耐事故将军, 醉尉怒诃如不闻。
上巳
苏辙
春服初成日暖, 潩河渐满风凉。
欲复孔门故事, 略有童冠相将。
城西百步而近, 杏花半落草香。
欣然愿与数子, 临水一振衣裳。
故人有酒未酌, 为我班荆举觞。
我虽少饮不醉, 未怪游人若狂。
春风自尔一月, 花絮极目飞扬。
诵诗相劝行乐, 良士但取无荒。
上巳
崔颢
巳日帝城春, 倾都祓禊晨。
停车须傍水, 奏乐要惊尘。
弱柳障行骑, 浮桥拥看人。
犹言日尚早, 更向九龙津。
上巳
陆游
残年登八十, 佳日遇重三。
帘幙低新燕, 房栊起晚蚕。
名花红满舫, 美酝绿盈甔。
春事还如昨, 衰怀自不堪。
3.有关上巳节的诗句,对联,谜语?
上巳节是指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的古诗词很多,下面仅为部分:《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王维【唐】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
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
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王维【唐】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
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 苑树浮宫阙,天池照冕旒。
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王维【唐】彩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
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 不数秦王日,谁将洛水同。
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 天保无为德,人欢不战功。
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聪。《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王维【唐】长乐青门外,宜春小苑东。
楼开万井上,辇过百花中。 画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
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 渭水明秦甸,黄山入汉宫。
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卢纶【唐】钟陵暮春月,飞观延群英。
晨霞耀中轩,满席罗金琼。 持杯凝远睇,触物结幽情。
树色参差绿,湖光潋滟明。 礼卑瞻绛帐,恩浃厕华缨。
徒记山阴兴,祓禊乃为荣。《上巳》崔颢【唐】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
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
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白居易【唐】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孟浩然【唐】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孟浩然【唐】摇艇候明发,花源弄晚春。
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日晚兰亭北,烟开曲水滨。
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石壁堪题序,沙场好解绅。
群公望不至,虚掷此芳晨。《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唐】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
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
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丽人行》 杜甫 【唐】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控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遢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沈佺期【唐】 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
行乐光辉寒食借,太平歌舞晚春饶。红妆楼下东回辇,青草洲边南渡桥。
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徐彦伯【唐】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寒食江州满塘驿》宋之问【唐】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李清照【南北宋】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
可怜春似人将老。《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欧阳修【北宋】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张华【晋】暮春元日,阳气清明。
祁祁甘雨,膏泽流盈。 习习祥风,启滞异生。
禽鸟翔逸,卉木滋荣。《三月三日率尔成章》沉约【梁】丽日属元巳, 年芳具在斯。
开花已匝树, 流嘤覆满枝。《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江总【陈】上巳娱春禊。
芳辰喜月离。 北宫命箫鼓。
南馆列旌麾。 绣柱擎飞阁。
雕轩傍曲池。 醉鱼沉远岫。
浮枣漾清漪。 落花悬度影。
飞丝不碍枝。 树动丹楼出。
山斜翠磴危。 礼周羽爵遍。
乐阕光阴移。 《村居》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有关三月三的诗词有哪些
《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唐代:白居易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
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贞元十六年进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易懂,相传其诗作要老妪听懂为止。
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有《白氏长庆集》。
。
5.上巳在古诗词里的意象有哪些
上巳:古代节日名词,即“上巳节”。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每年的阴历(农历)。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禊祭,或者单称禊。
魏晋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每年的阴历(农历),此后便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有时仍以巳日为上巳节,不固定为每年的阴历(农历)。
《论语·先进·侍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目前倾向于将这里“浴乎沂”中的“浴”理解为古代的一种祭祀,而不是通常的“洗澡”。
《周礼》: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意思是说:女巫职掌每年的祓除仪式,并为人们衅浴除灾。
郑玄《周礼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
这被称为祓祭或禊。到了春秋时代,这种活动已经流传到民间。
《宋书》引《韩诗》:“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后汉书》:“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每年的,而且已不在进行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宴饮、游玩、踏青活动。所谓水边饮宴,称之为“流杯曲水之饮”。
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此风在唐尤甚,至宋则渐无闻,今更无人有此雅兴了。
宋时又以这天为北极佑圣真君的诞辰。各地于这天举行迎神赛会。
《梦梁录》云:“土庶烧香,分集殿庭。诸宫道宇,俱设醮事,上祈国泰,下保民安。
诸军寨及殿司卫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会,结缚台阁,迎列于道,观睹纷纷。”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又各地妇女有于这天带荠菜花的,据宋赞宁《物类相感志》云:“收荠菜花,置灯颈上,则飞蛾蚊虫不投。”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男女皆戴荠菜花。”
上巳还有一个习俗就是佩兰或是杜若。相传周昭王登基二十年的时候,东瓯越族献来两位女子,一个叫延娟,一个叫延娱,皆美丽纤巧,能言善辩,而且会唱会笑。
她们走路不留脚印,太阳下没有影子。一次,她们陪昭王游览长江和汉水,不幸全都随昭王落水而死。
因此,江汉一带,至今人们还怀念她们,并修祠堂立于江边。十年之后,人们每天都可以看见二位女子伴昭王泛舟江上,嬉戏于水边。
到晚春上巳节这天,人们都集中到祠堂前祭祀:有的拿来又甜又新鲜的水果,采来杜兰叶将其包好,沉入水中;有的用五彩线包,还把金属系在上面。这样一来,蛟龙就不会侵害她们的仙体了。
由此,这个祠堂被称为“招祗之祠”。(出自《太平广记》)上巳节的来历上巳节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传说西王母原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上巳节的节日活动(一)高禖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
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
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事实上,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
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
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制下的高禖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先女阴后男根崇拜。
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汉代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旧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并且传说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二)祓禊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
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
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
6.三月三山歌节古诗
描写诗歌节的古诗没有找到,关于三月三古诗倒是找到了几首,如下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王维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
张说的
凤凰楼下对天泉,鹦鹉洲中匝管弦。
旧识平阳佳丽地,今逢上巳盛明年。
舟将水动千寻日,幕共林横两岸烟。
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
《三月三日》
白居易 唐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