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隐居思想的诗句(求描写归隐的,积极人生态度诗句)
1.求描写归隐的,积极人生态度诗句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
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滕斌〔中吕•普天乐〕《归去来兮四时辞》(一)
〔贺新郎〕奴耕婢织足生涯。随分村疃人情,赛强如宪台风化。趁一溪流水
浮鸥鸭,小桥掩映蒹葭。芦花千顷雪,红树一川霞。长江落日牛羊下。山中宰相,
林外野人家。〔隔尾〕诵诗书教子无闲暇,奉甘旨萱堂到白发。伴辘轳村翁说一会
挺膊子话。闲时节笑咱,醉时节睡咱,今日里无是无非快活煞。
-------孛罗御史〔南吕•一枝花〕《辞官》套曲(节选)
滕斌的《归去来兮四时辞》(一),用绿柳、碧草、红花、游人等寻常景物,写富有人情味的村居生活,衬托急切的归隐之心。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把田园生活描绘的是那么美好,是那么令人向往。孛罗御史的《辞官》,写了他幻想中的农居生活,奴耕婢织、不愁吃穿,在小桥流水、蒹葭苍苍、芦花似雪、红花映霞、牛羊归圈的生活环境中,赏美景,诵诗书,课儿孙,和村民无拘无束的交谈。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羡慕田园的心态。后者如: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
个鹅。闲快活。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适意》
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管什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
也跪他也跪恁也跪。无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红轮日西坠,打的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
碎。
-------无名氏〔正宫•塞鸿秋〕《村夫饮》
闲中放牛,天连野草,水接平芜。终朝饱玩江山秀,乐以忘忧。青箬笠西风
渡口,绿蓑衣暮雨沧州。黄昏后,长笛在手,吹破楚天秋。
-------赵显宏〔中吕•满庭芳〕《牧》
关汉卿的《适意》与无名氏的《村夫饮》都是通过尽情饮酒,写出作者想象中适意、任情的村居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没有官场的虚伪,没有读书人的斯文,更没有世俗的繁褥礼节,一切的一切,都撕下了伪装,有的只是尽兴率真,任情适意,透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羡慕之情,从而隐约传达出他们隐逸避世的人生观。赵显宏的《牧》,通过写牧人“乐以忘忧”的生活,显示了牧人潇洒的人生态度。其中“青箬笠西风渡口,绿蓑衣暮雨沧州”两句,表面上写牧人任意东西,自在逍遥,实际上是塑造了一个隐者形象。“沧州”一词,古代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杜甫有“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悲伤未拂衣”(《曲江对酒》)的诗句,作品暗用其句意,婉转含蓄地表达了隐逸之意。
弃了官,辞了朝,归去来
隐逸散曲第三种表达方式是描写官场险恶,直言仕途坎坷,表达归隐之叹。“书会才人”散曲家的这类作品,因为他们没有官场生活的经历,所以,他们作品中所描写的官场情形,是他们主观想象的产物,只不过借助想象的官场,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抒发隐逸生活的乐趣。如乔吉的〔南吕•玉交枝〕《失题》:
青春空过,早两鬓秋霜渐多。运筹帷幄簪笔坐,费心如安乐窝。黄尘黑海万丈
波,绿袍槐简千家货。算世人难蹬脱,脱这金枷玉锁。问小哥,你省么?拍手笑呵
呵。穿袖衫调傀儡,搭套项推沉磨。我如今得空便都参破,得清闲才是我。
乔吉一生,穷困潦倒,根本没有出仕的机会,作品形象把当官说成是“金枷玉锁”,做官的人,就像是任人摆弄的傀儡和供人驱使的推磨牲畜,这些认识完全是感性化的,对于官场的明争暗斗、如履薄冰,显然没有官宦学者们写得深刻。作者就是通过对官场感性的描述,以此来否定追求功名的为官之路,表达自己林泉之志。
2.表达归隐的诗句
归隐: 1.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鸟好弟兄 . 2.归隐乐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一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鸟好弟兄. 3.离别繁华世, 归隐山竹林. 花香伴左右, 小鸟为君鸣. 4.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 5.鹧鸪天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压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6.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最著名的当然是陶渊明的散文《归去来辞》。
3.哪些诗带有归隐思想?多多益善
归园田居 总共五首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移居二首
作者:陶渊明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陶渊明的都是这些
为谋生计滚红尘
半世依然是白身
余世学修彭泽令
归山封己作诗人
还有很多 就不列举了
4.关于归隐的诗句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我喜欢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
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
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
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
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
谁欲讨□羹?
不愿论簪笏,
悠悠沧海情。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 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 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 西山鸾鹤群。
隐居
朝代:宋 作者:邵棠
结屋水云村,车尘不及门。
坼花春有力,度砌月无痕。
墨带新题湿,醪因旋漉浑。
纷纷名利客,谁解悟孤豚。
寄李隐居
杜荀鹤
自小栖玄到老闲,如云如鹤住应难。
溪山不必将钱买,赢得来来去去看。
题张氏隐居二首
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三首陶渊明的归隐诗
饮酒 陶渊明
其一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其三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四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五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6.陶渊明体现隐居的诗
陶渊明所著《归园田居》系列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7.关于隐士的诗句有哪些
如下:
①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刘安:《招隐士》
②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左思:《咏史》
③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④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⑤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⑦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⑧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孟郊《怀南岳隐士》
⑨潜书周隐士,白云今有期。——元稹 《寄隐客》
⑩今来招隐士,恨不见琼枝。——李德裕《访韦楚老不遇》,等。
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民间教育家。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
隐士首先是知识分子,是“士”阶层的成员之一。并不是所有居于乡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称为隐士,那些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隐士,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也不是隐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之为隐士。
他们跟庄子一样,崇尚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选择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生活方式。隐士一般是道家人物,而道家代表人物也往往是隐士,比如,许由、巢父、列子、庄子、鬼谷子、张良、黄石公、邓禹、诸葛亮、刘伯温、水镜先生、徐茂公、苗训、陈抟、河上丈人、陶渊明等等,当然,还有很多没有留下著作的隐士,这是因为战乱以致于我们无法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