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的时间诗句(古诗草描写的是什么时间的诗句)
1.古诗草描写的是什么时间的诗句
是指离离原上草的那首吗?
这首诗原名叫《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借物咏怀,并不真正描写风景的。
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如果真要指定时间的话,应该是春天。“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的远芳和晴翠可以看的出。
2.关于草的诗句有哪些?急!!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1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1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3.有关野草的古诗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题解 诗题一作《草》。
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是古人学习作诗,或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诗题前一般冠以“赋得”,类似咏物诗的“咏”。 这首诗是白居易第一次赴长安应考的习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据唐张固《幽闲鼓吹》和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白居易一到长安,就带着诗作去拜谒顾况,以求赏识。顾况是当时享有盛名的诗人,宰相李泌的挚友,当时任著作郎,掌撰碑志、祝文、祭文。
拜访他的人极多,能得到他赞誉的却很少。起初,顾况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少年很不以为然,见他姓名中有“居易”二字,便调侃说:“长安米贵,居住不易呀!” 但等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前两联时,不禁大为赞赏,随即改口说:“有才如此,居亦容易!”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逸话,未必凿然属实,但此诗在当时即为人们传诵,则可以想见。
句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古原上的草啊,一丛接着一丛,一年有一度枯萎也有一度繁荣。开篇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离离”,茂密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草遍地都是。“一岁一枯荣”,道出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不已的生长规律。
作者不说“荣枯”,而说“枯荣”,强调了草的强大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燎原,枯草成灰,却怎么也烧不尽;春风吹拂,小草复生,大地又是一片绿色。
清代田雯《古欢堂集》卷十八说:“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此联岂出自刘欤?白乐天咏原上草送客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之意,分为两句,风致亦自不减。古人作诗,皆有所本,而脱化无穷,非蹈袭也。”
白诗此联一写枯,一写荣,语意简洁流畅,对仗自然巧妙,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所以成为了卓绝千古、过目难忘的名句。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这首诗的接受史证明:这一看法的是没有眼光的。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春风习习,蔓延的芳草,掩没了通向远方的古道;晴日照耀,翠色一片,连接着荒芜的城池。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
“古道”、“荒城”紧扣题面“古原”,与命题作诗要求极恰切。这两个词蕴含着时间与空间的概念,有静止、凝重的气氛;“远芳”、“睛翠”与之形成对照,生存竞争力之强由此可见。
一个“侵”字,一个“接”字,以铺叙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春草的无限生机。 充满诗情画意的、富有生命力的春草,与“古道”、“荒城”结合起来,不仅意境别致,而且为尾联的送别提供了环境。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又要送你远去,繁盛的青草仿佛也充满了离情别意。尾联关合全篇,结清题意,点出送别之意。
“王孙”,公子王孙,此指所送之人。“萋萋”,指青草繁盛纷乱的样子。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游子。这里变其意而用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平添送别的愁情。
评解 这是一曲野草颂,更是一曲生命颂。“草”,作为中心词,构成全诗意境的主体意象。
全诗借景写情,蕴含深刻,刻画形象生动,用语自然流畅,意境浑然完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一定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情,语语有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在“赋得体”中,为千古绝唱。
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的结构也堪称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佳处,远不止于此。
其为名作,实因意胜,即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有人说此诗别有寓意,是喻小人去之不尽,或者是喻世道治乱循环等。
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附会。这首诗正如清代屈复编选的《唐诗成法》所云:“不必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余地气象,便不同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
4.谁有关于草的诗句与成语
《风吹草动》
对于风的挑衅
草一笑了事
风继续暴虐
草会一忍再忍
一直忍到头跄地
任由风踏过他的身子
风过之后
草也不与风计较
他拍拍身上的泥土
重新站直了腰
大地之上
草依旧媚绿地笑
而那些自以为强大的树啊
对风的任何挑衅
都不依不饶
风过之后草看到
遍地是树的尸首
#
《斩草除根》
一棵草
不惧怕刀子
也不惧怕烈火焚烧
如果
你想用千斤的巨石
压制一棵草的生长
那你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草羸弱的手臂
也能高高举起万吨压迫
你想把草连根铲除
然后放到太阳底下
活活烤焦?
有什么手段你尽管使出来吧
只要草还能接触大地
你永远也别想
剥夺他媚绿的笑
#
《墙头草》
一棵草
长在沙漠里
不怕
长在高山之颠
不怕
长在水洼泥沼
都不怕
一棵草
怕就怕
生在墙头
有风来时
往这边倒不是
往那边倒
也不是
如果挺住不倒
他夹在两面风中间
白白地
把命丢掉
#
《草菅人命》
一棵草
自出生那一天
他周围的藤
他头上的飞鸟
都鼓励他做一棵树
都要他向树的伟岸看齐
像树那样
做大地的栋梁
它们说,草和树都是大地的孩子
树能办到的事
草一定也能做到
草从此就认为
是棵参天的树
他拼了性命
要与树比高
他忘却时间
忘却青蛙、蟋蟀、蚱蜢这些朋友
他追赶一辈子
他也赶到一棵树脚踝的高度
朋友啊,当一棵草在自卑而绝望中死去时
他不知道,一棵草也可以有开花的快乐
甚至还可以
跟蝴蝶或者蜜蜂发生芬芳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