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节守岁的古诗句(守岁的古诗句)
1.守岁的古诗句
1、守岁
[唐] 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2、天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
[唐] 李世民
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
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
3、秦中守岁
[唐] 储光羲
众星已穷次,青帝方行春。
永感易成戚,离居难重陈。
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
或念无生法,多伤未出尘。
广庭日将晏,虚室自为宾。
愿以桑榆末,常逢甲子新。
4、岳州守岁
[唐] 张说
除夜清樽满,寒庭燎火多。
舞衣连臂拂,醉坐合声歌。
至乐都忘我,冥心自委和。
今年只如此,来岁知如何。
5、钦州守岁
[唐] 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6、守岁诗
[宋] 苏轼
欲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7、守岁
[宋] 苏辙
岁云莫矣谁能守,唯有此心初不移。
宇宙随流任尔去,虚空对面即吾师。
三杯醉倒聊从俗,一点灵明欲语谁。
来日日新无限事,归根一笑彼安知。
8、守岁
[宋] 陈杰
阶前爆竹作惊雷,从俗何妨进酒杯。
微醉偶便深阁坐,好春先入小瓶梅。
焚香静阅年光转,不寐频闻夜漏催。
明日买臣当五十,却思上印故乡回。
2.关于守岁的诗句
1、除夕(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2、除夜寄微之(唐)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3、岁除夜对酒(唐)白居易
衰翁岁除夜,对酒思悠然。
草白经霜地,云黄欲雪天。
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
洛下闲来久,明朝是十年。
4、除夜有怀(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3.写除夕的诗句
元日 宋 ·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拜年 明 · 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意思是: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来问候,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
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人们只会嫌弃简慢,而不会嫌弃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 · 孟浩然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意思是:长期以来两家关系就很好,彼此相知亲密无间。
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
作者现在是四处漂泊随行处且行乐,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也不见。
4.与除夕有关的诗句
按中国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谓“除夕”。晋代官吏周处《风土记》中即有“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的记载。
除夕守岁,是我国传统的习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每到此时,总是诗兴大发,赋诗言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今选录一部分供大家品赏,以增添节日的情趣。
古诗中皇家庆贺春节的诗最多,其次是感慨时序变化,勉励人珍惜光阴的。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除夕》诗云:“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唐代诗人史青的《除夕》诗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皆写得俊逸平淡,但真情朴质,读来非常感人。
明代才子文徵明的《除夕》诗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足见其惜时奋进之意。令人最感兴味的,是清代诗人赵翼在85岁时,还写出自己那老当益壮心情的《除夕》诗,诗云:“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赵老守岁达旦,心里萌动一股活力,明年要与时俱进,创造人生的新辉煌。
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诗中写道:“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他写了皇宫之内除夕守岁的豪华欢乐情景。唐代诗人杜审言也写有一首《守岁》诗:“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阀星河低拂时,殿廷灯烛上熏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观赏寄春前。”唐代诗人张说有《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诗人杜甫以“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诗句来描写守岁的情景。诗人白居易的“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流露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古今名人皆认为,虚掷光阴就是浪费生命,应把握现在而勿幻想将来。北宋苏东坡在《守岁》诗中写道:“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可以看出,诗人在此强烈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今日品读,仍有醒世警人的现实意义。此外,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将欢聚守岁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很多很多年过去了,如今在除夕之夜,家家户户依然沿袭着古老的习俗,男女老少欢聚一起守岁。
5.描写除夕的诗句有哪些
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除夕》诗云:“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
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
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唐代诗人史青的《除夕》诗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皆写得俊逸平淡,但真情朴质,读来非常感人。
明代才子文徵明的《除夕》诗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足见其惜时奋进之意。令人最感兴味的,是清代诗人赵翼在85岁时,还写出自己那老当益壮心情的《除夕》诗,诗云:“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赵老守岁达旦,心里萌动一股活力,明年要与时俱进,创造人生的新辉煌。
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诗中写道:“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他写了皇宫之内除夕守岁的豪华欢乐情景。唐代诗人杜审言也写有一首《守岁》诗:“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
宫阀星河低拂时,殿廷灯烛上熏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观赏寄春前。”唐代诗人张说有《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诗人杜甫以“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诗句来描写守岁的情景。
诗人白居易的“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流露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古今名人皆认为,虚掷光阴就是浪费生命,应把握现在而勿幻想将来。
北宋苏东坡在《守岁》诗中写道:“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可以看出,诗人在此强烈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今日品读,仍有醒世警人的现实意义。此外,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将欢聚守岁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
6.新年守岁诗词
《癸巳除夕偶成》清· 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除夕夜,黄景仁独看星月,颇有些孤单。
虽然说,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可是,我们还是希望有人在身边,共度佳节。新的一年愿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陪你到夜深,有人同你把酒分,有人拭你相思泪,有人与你度红尘。
今日除夕,12首除夕诗词,愿你新年胜旧年,愿你美梦都成真愿你不负时光,有突如其来的运气《客中除夕》明·袁凯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蹉跎半生,客居他乡,总是令人惆怅。愿我们始终有一颗初心,不惊不扰,最美也最善良。
经年之后,回首来时路,无憾亦欢喜,不负时光,不负自己。愿你新的一年有始料不及的运气,会有突如其来的惊喜,愿新年,胜旧年。
今日除夕,12首除夕诗词,愿你新年胜旧年,愿你美梦都成真愿你有家人在旁,和乐吉祥《临江仙·癸未除夕作》清·李慈铭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蜡鹅花下烛如银。
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
屠苏醉醒已三更。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人生中最幸福的是,家人平安,幸福安康。
愿你有家可回,有人在等,有盏灯永远为你守候。愿你在新的一年,家人常伴,和乐吉祥。
7.有关守岁的诗句和俗语或大家的文章
守岁源于何时?《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
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的描写。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到了宋朝,守岁之见遍于城乡。
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描述了守岁的情景。《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国等,由于受我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就连欧美和非洲,也有类似的习俗。常言道:“黄金易得,韶光难留”,爱生命,惜光阴,这也许是普天下守岁之因吧!席振起在《守岁》一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就是一例。 同样,苏轼的一首《守岁》也写出了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
守岁 宋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除旧布新之际,亲朋好友,围炉而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是没有益处的。
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传》里记有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对过去一年得失作一番总结,对我们来说难道不可以借鉴吗! 如果“三十六旬都浪过”,尚不“偏从此夜惜年华”,那么,“守岁”也就失其意义了。
8.有关守岁的诗句和俗语或大家的文章
守岁源于何时?《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
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的描写。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到了宋朝,守岁之见遍于城乡。
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描述了守岁的情景。《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国等,由于受我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就连欧美和非洲,也有类似的习俗。常言道:“黄金易得,韶光难留”,爱生命,惜光阴,这也许是普天下守岁之因吧!席振起在《守岁》一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就是一例。同样,苏轼的一首《守岁》也写出了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
守岁 宋 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除旧布新之际,亲朋好友,围炉而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是没有益处的。
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传》里记有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对过去一年得失作一番总结,对我们来说难道不可以借鉴吗! 如果“三十六旬都浪过”,尚不“偏从此夜惜年华”,那么,“守岁”也就失其意义了。
9.描写除夕的诗句
描写除夕的诗句:
1、《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苏轼。其全文诗句如下: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老去怕着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但把穷愁搏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翻译:冰冷的除夕夜,作者行走在江南道上,思绪千万,为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且行且歌,为黎民百姓的生活担忧。远水,低星渐渐模糊,不眠不是为了守岁,而为不断的在思念,思念家乡,思念父老乡亲。重衾难暖这霜雪浸透了的心田,沐浴后头发倍感稀疏。应该谢谢这残尽的昏灯,在孤舟上与我一夜相依。
2、《除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来鹄。其全文诗句如下: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翻译: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和忧虑,转眼已成空。整夜里都怀着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
10.有关除夕的诗句
《水调歌头(除夕)》
宋代:李处全
今夕定何夕,今夕岁还除。团栾儿女,尽情灯火照围炉。
但惜年从节换,便觉身随日老,踪迹尚沈浮。万事古如此,聊作旧桃符。
任东风,吹缟鬓,戏臞儒。韶颜壮齿,背人去似隙中驹。
杯酌犹倾腊酒,漏箭已传春夜,何处不歌呼。惟愿长穷健,命酹且欢娱。
《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肉团聚,是夕大雪)》
宋代:郭应祥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席间三世共团栾,随分有、笙歌满院。
一名喜雪,二名饯岁,三则是名春宴。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
《卜算子(除夕)》
宋代:朱敦儒
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淡红轻注。
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水龙吟(除夕)》
宋代:孙惟信
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
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
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
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除夕》
作者:陈杰
忆曾守岁荆州夜,多少艰虞共济人。
一纪重来仍作客,百年谁是自由身。
干戈满地今犹昨,日月行天故复新。
愿及春回再清晏,绿蓑永换黑貂尘。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