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清照以化用诗句的作文(关于李清照等诗人的文化作文)

1.关于李清照等诗人的文化作文

古代才女--李清照 一对描金彩绘龙凤喜烛,插在修长的美人型烛奴上,它的光焰欢快地跳跃着。

两盏垂着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悬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绯红。新人静地坐在妆台前,绣红的大红盖头把她和周围的一切隔开了,眼前只是一片红色的神秘的朦胧。

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就要为人之妇了,她不由想到,十八年恬静的闺阁生活,一晃眼就过去了。

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至诚淳朴的书卷气。

她以王献之的字帖学书,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她对前朝李思训、王维的金碧、水墨两大画派都十分酷爱,也常常研朱挥毫,作几幅翎毛花卉。她通音律,早在儿时就已学会抚琴;她父亲常对她母亲感叹:“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现在她就要成为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媳,青年大学生赵明诚的妻子,她不由感慨系之。

正是冬天,一个丫环特地送来一枝梅花,拜过天地,喝过交杯酒,她和赵明诚入了洞房。 赵明诚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

晃眼婚后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朔、望才能请假回来,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

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

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

游过了大相国寺,蜇进一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 不料,赵挺之与李格非都因得罪权臣蔡京而罢官,赵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赵家父死家败,心寒已极,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开汴京,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

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

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宿减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见的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夫妇二人便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李清照在史事上的博闻强记,甚至超过赵明诚,令赵明诚赞叹不已,欢喜不已。 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

一天,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仿佛不经意为之,可是我苦苦寻思,却总也想不到,道不出。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拙。”

李清照说道:“我幼年弄笔之初,常听父亲说:‘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怜《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古人云:言为心声。乐府诗词并著,讲究词随意发,情景交融。

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动情随。若刻意雕琢,工求纤丽,就味同嚼蜡了。”

接着两人又讨论起本朝的词家柳永、苏轼、王安石。李清照认为柳永词的缺点是:多写风尘浪子,词语尘下。

苏轼的词是:只可称为句读不茸之诗,却不可称之为词,是念得唱不得的。王安石、曾巩的词则更是读也读不得。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刘跋的书信,约他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丰打点行囊,备下菜食,为丈夫饯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赵明诚送别的一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 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

宋徽宗是一个有艺术才华的皇帝,除了笃信道教外,还擅长书、画、乐、舞,喜欢醇酒、美人。精神上的奢靡,必须有物质上的奢靡作后盾,于是蔡京专门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

2.要找一首写李清照的文章,急用!谢谢!

2008-10-01 15:56她刚从我清冷冷的梦中走过。

叹息之声如梦里花落,一朵朵敲击在几案上,如隔窗的雨碎了芭蕉的衣裳。 总想选个月华如水的夜晚与她温一壶薄酒,一脚踏在北宋的沧海,一脚踩在南宋的桑田,醉卧柳荫花阶,流连苹花汀草,抑或泛一叶兰舟,误入藕花深处。

一池青荷幽碧,满目绯红如霞,浅浅涟漪,淡淡氤氲,行如流水,静如处子,罗裳舞翩翩,木筝韵依依。如此美景良辰,携她素手纤纤,游弋于香海花潮,吟唱那词魂诗魄,该是人生怎样的幸事。

无须旁人用多余笔墨为她树碑立传,只那一本《漱玉词》就已写尽春秋与风流。 人间词话,少她则难是一家,多她则自成一体独树一帜。

思绪寂寞地在她的词卷中行走,在字字与句句中一点点触摸,那缠绵着的相思,那悱恻着的怀念,那惆怅着的等待,重叠了多少的年华,恍惚了多少的岁月。那眉头上的一朵愁,隔了千年,依旧在独然然开着,竟是无计可消除。

相思逐流水,闲愁折花黄,在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堪闻的萧声里,又怎盈一地的月光,掬一池的清水,挽一袖的暗香,在她起起落落的词句里,碰的又是谁的伤,撞的又是谁的痛。 风住,尘香,花尽,寥寥素词,淡淡清愁,在阡陌中飞行,在街巷中穿越,在我记忆狭长的隧道中游走。

尚未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羞涩少女初长成,转眼竟是“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那倦倚西窗问海棠花瘦的女子,那把酒东篱待黄昏日暮的孑影,我该用怎样的胭红轻染她唇边的哀伤,该用怎样的脂粉淡抹她腮边的泪痕。

碧纱窗外枕残月,疏帘影下弄灯花,醉里插花花落去,梦里载舟愁更愁,秋千架下,荡起多少丽词清句,藕荷池边,吟落多少华章鸿篇,一身清愁,半世寡欢,一袖家亡怨,一袖国破恨。 宛叹间时光凝成她眸中的瘦水,年华攒成她眉上的浓霜。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如带香的清风,如皎洁的明月,在岁月的清流中缓缓行,徐徐舞,自在花开花落。临水照花的女子,谁不愿在月移花影的旖旎风情下就半枚花笺寄幽怀娇恨,谁愿在颠沛流离的凄凉悲怆中书一页汗青思屈原项羽,那个在“欲将血泪寄山河,去酒东山一掊土”、“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中悲歌的清秀婉约女子,遗世而独立成历史的风景,人如池莲冰清骨,文如秋水不染尘。

何时与她把酒,就砚旋研墨,共桃李春风,一解旧愁。转。

作文,诗句,李清照

3.关于李清照的作文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宁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是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空怀满爱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

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 又如《一剪梅》下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 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

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最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唳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

4.以李清照的诗为主题的作文

千古飘愁未将尽,词采文意贯古今。今日读来愁绪兴,亲识国破怀怅心。斜阳落,愁轻诉,谁知明月寄相思。

——题记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喜欢上了你的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你柔中带刚的魂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逢舟吹取三山去”并不亚于辛弃疾的豪情壮志……相隔千年,我却依然能从你的诗中感受到你的愁。望向窗外,只见窗外雨点淅沥,点滴将天空化作一片青乌,一丝愁绪,在雨中渐渐地湮开。

每每读你的词,都会想你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是否有落叶的神情与秋风的笑容?不然你的词怎能将愁苦写进词里,又穿越千年时光,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飘进我们的思绪里。

命运前期的你,在一个书香环绕、家庭富裕的家庭里生活。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你自幼不同凡俗。当十八岁的你嫁给赵明诚,你们夫妻俩情投意合,让人羡慕。悠远的琴声之下尽是你们的读书笑谈之声。斜阳之下,你们的背影重叠,尽显家和之美。年轻的你如此情趣,情真意切。可人生就是这样不平,当赵成明因失职而被罢官,你们无奈逃向江西,赵明诚却因羞愧突发疾病而死,这可能就是天妒吧。

当经历过天翻地覆的变迁,夫离、国破、家亡之后,你依旧独对斜阳,挺胸直立,用凄凄目光望向故土,却无力回天。为了重寻昔日的一份相识相携的温暖,你抛弃世俗偏见,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生活。当遇人不淑,看清了对方真实的面目之后,你又甘冒声誉扫地,甚至是牢狱之灾,决然离去。一声雁鸣,满地黄花,内心的挣扎与凄苦尽付一首首墨汁点点、如血如泪的新词。

你的愁字有说不尽的韵味,有无尽的美好。如清风荡漾的湖面,如凄凉萧瑟的秋色,如窗前怀怅的黄昏疏雨,如傲寒挺立的梅花,让人感慨万千。

你虽没有李白“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豪迈,但你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思愁;你虽没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但你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的勇气;你虽然没有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高洁,但你有“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的逸兴。你,一个柔弱的女子,却在为国家的兴亡而担忧,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你颠沛流离,希望能够收复中原,但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未能让你实现愿望。无奈的你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唱,却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度过晚年,最后寂寞地在江南逝世。

李清照,你撑起来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凄零的历史。一生的哀愁,贯遍了古今,在纷飞的雨点中化作了泪水。

5.千古风流人物之李清照 作文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就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

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

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了,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之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

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生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

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河山”。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同的。

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

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灾入史册,生前生后受此奇辱。

她能说什么呢?也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之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以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的悲剧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儿称臣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

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

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换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 》,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追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说为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

6.关于李清照的诗词600字作文

李清照爱好文艺,从小就有好胜心,为了显示,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才能,她作诗喜押“险韵”,艺术上是最忌平庸。李清照幼年所下的这番功夫,为她在诗词创作上取得杰出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年轻时的李清照,性格活泼、开朗,喜好户外活动,有时在花园荡秋千,有时又和姐弟们到郊外赏景。她喜好自然,也写摹自然。如《怨王孙》,此词作者以亲切清新的笔触,写出暮秋湖上水光山色的优美迷人,表现了她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从情致上可以看出,她此时的生活是安静、平和、闲适、欢快的。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这首词把她热爱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硬说成是水光山色要与人亲近,却偏说沙鸥白鹭舍不得人离去。词中虽写“红稀香少”,但毫无习见的悲秋迟暮之感。整个艺术境界充满了热情豪爽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随着年龄增长,李清照从天真的少女逐渐变成大家闺秀,青春的情怀,人生的滋味,渐渐潜入她的心头。在有些词作中,她也体现了这样的感情,朦胧而羞怯,如《浣溪沙》、《点绛唇》。一个“湿”字,人的心情如天气由情转阴一样转而凄清,仅着一字,一个少女的伤春情怀便神情毕现。后一首中的嗅青梅,更是以动作写心理,把她的爱慕与害羞表现得淋漓尽致。

7.化用古诗词的作文

一是化用诗词;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话题“乐观”片段;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面对选择》片段;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美丽一次》片段;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 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比如下面这些语段: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话题“乐观”片段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江的波涛。

——《面对选择》片段 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点化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才能渲染香炉峰间的日照紫烟。——《美丽一次》片段 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着迷人的清香。

——《简单》片段 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冷香飞上语文》这些文字没有直接引用杜甫、刘禹锡、龚自珍等的诗句,而是将他们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大胆的描写。这样的语段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似的诗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创作者的心声。

同样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当然写作这样的语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

如果不明白诗的意境,随便套用,那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一是仿用诗词。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诗词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句(首)形式一样的诗词,以达到表达自己情意的目的。比如一篇以“家”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 夜来幽梦忽还乡,水汪汪,捕鱼忙。

四寂无声,惟有馨风凉。料得年年思家时,明月夜,芦苇浜。

作文很好地仿用了苏轼《江城子》的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看看这凄凉的短松岗,唯有自己“形影相吊”,怎不叫人思绪万千,愁肠寸断!而对“家”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家乡乡亲忙碌的身影,热闹的劳动场面,相对于自己身边的“四寂无声”,唯有无限的思念了!可以说仿用诗词不仅能借助诗词的形式指引读者走进原诗的意境,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写作上“学以致用”的本领,使文章出采。

不仅古典诗词适于仿用,现代诗词亦可借来“攻玉”。比如作文《责任》的片段就是仿用了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非常巧妙地对文章作了一个漂亮的结尾: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而面对责任,我想说:从今天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恪尽职守,坚守岗位\从今天起,关心环境与他人\我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责任,四季如春。有人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把文章点亮。

我想,诗词就是“萤火虫”,用好了这只“萤火虫”,相信它一定会为你的作文增添绚丽的色彩,照亮你深厚的文化思考,照亮阅卷者“疲惫”的双眼。[推荐原因] 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提高了作文分数,更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高举。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

8.初中600字诗词作文 描写词人李清照的作文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小时候,父母对清照要求极其严格,他们规定,每天黎明即起,早晨朗读背诵,中午讲解诗书,下午作文答对,晚间写大字,间或作画、下棋和游戏等。一次太阳偏西了,清照才有机会坐上小船,在柳絮泉边的池塘或小溪中散心。她奋力地划着双桨,就象要展翅飞翔一般。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溪边的凉亭,城中的楼阁,都被落日的余辉轻轻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幕纱。清照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她坐在小船上一动不动,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花草的芬香。高兴时,她就信口唱几曲新词或旧歌。

夜幕就要降临时,她游兴已尽,才急忙掉转船头回家。不料,她竟把小船划到了藕花丛里。于是只好再次掉转船头,使出平生力气,奋力划桨。只听船桨打得水“啪啪”作响,船舷两旁激起了层层浪花,把躲在水边的各种水鸟,惊吓的“扑楞楞”一齐飞上青空。

后来,

李清照回忆起这段幸福的往事,挥笔填词,作了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幕,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从小生长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里,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同时,也为她今后的艺术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希望对你有帮助o(∩_∩)o ★★★★★请及时给予好评或采纳,万分感谢! (*^__^*)

关于李清照以化用诗句的作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