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薏仁的诗句(古籍里关于薏仁的描述有哪些?)

1.古籍里关于薏仁的描述有哪些?

① 味甘微寒。

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

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生平泽及田野。

——《神农本草经》记载: ② 薏苡,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 ——《本草正》 薏仁味甘,利水。

所以薏仁的“祛湿”是从下而祛的,湿气排除的渠道主要是二便。 吃薏仁后,二便增多,都是正常的排湿现象,只要排便后神清气爽就好。

③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 ——《本草新编》 这里对薏仁的评价很高,不仅祛湿,而且还不损耗津液,尤其提到的是,最宜“湿盛在下”,所以,这些“湿”,薏仁能轻松对付: ④ 脚气、下肢水肿、风湿痹痛、小便频繁、大便不成型、阴囊潮湿、白带异常。

——《本草经疏》。

2.“薏苡明珠”一词的来历

薏苡明珠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率领军队驻扎在交趾(今越南北部)的时候,经常吃一种名叫薏苡的果实。据说常吃这种果实能增强体质,避免瘴气的侵袭。交趾的薏苡果实很大,马援在率领军队返回时京城时,将它满满装了一一车,准备带回去自己种植。

京城里的人从没看到过薏苡的果实,还以为马援从南方带来了不折不扣的奇珍异宝。许多权贵见马援毫无“孝敬”的意思,心里都很不痛快。只是当时马援深受光武帝刘秀信用,那些人只能咬牙切齿的暗中咒骂,秋后算帐。

马援活着的时候,那些人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后来,马援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得病而死,他的仇人,光武帝的女婿梁松便乘机诬陷他,说他贻误军机,又说他在交趾贪污大量珍宝。那些心怀妒忌的人也一个一个地出动了。先是有人上书,详细叙述马援当初将一车珍宝从交趾运到京城的种种情形。光武帝看到接二连三的告诽谤状书,勃然大怒,把封马援为新息侯的大印都追收回去了。

马援的家属为此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甚至不敢将马援的灵柩运回家乡,只是在当地买了几亩地将马援草草安葬。马援的宾客、朋友没有一个人敢来吊唁。

马援的妻子和侄子马严并不知道马援究竟犯了什么罪。一天,他们用草绳把自己绑了,上朝请罪。光武帝把梁松的诉状给他们看,两人这才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他们连连上书诉冤,陈述事情的真相,共上书六次,言辞极其悲切哀伤。这期间出有其他官员为马援说话,光武帝这才允许他们为马援举行葬礼。

故事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后用“薏苡明珠”、“薏苡谤”等比喻遭受诬陷。

诗句,薏仁

3.有关美食的诗句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关于薏仁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