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宫之祸的诗句(梨花带雨伊人泪全诗)

1.梨花带雨伊人泪全诗

梨花带雨伊人泪全诗如下:《长恨歌》唐代: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拓展资料:(1)《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3)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恨歌)。

2.求描写姑娘的诗词古来,红颜既为祸水,祸国祸民皆因祸心求古诗词,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肤若美瓷 唇若樱花明眸皓齿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亭亭玉立 杨柳细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红,着粉则太白。

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粉香处弱态伶仃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满搦宫腰纤细。

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

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 举措多娇媚。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

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

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最是那回眸一笑,万般风情绕眉梢。香腮染赤,耳坠明珠直摇曳。

云鬓浸墨,头插凤钗要飞翔。春葱玉指如兰花,三寸金莲似元宝。

云袖轻摆招蝶舞,纤腰慢拧飘丝绦。爱彼之貌 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 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沙扬挪拉一首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追问: 谢谢。我比较喜欢掺了女子心思的 回答: 1玉容寂寞泪澜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3。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4。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5。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6。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7。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8。

看朱成碧思纷纷, 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

9。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0。 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

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 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

11。李芳树《刺血诗》 去去复去去,凄恻门前路。

行行重行行,辗转犹含情。 含情一回首,见我窗前柳。

柳北是高楼,珠帘半上钩。 昨为楼上女,帘下调鹦鹉。

今为墙外人,红泪沾罗巾。 墙外与楼上,相去无十丈。

云何咫尺间,如隔千重山? 悲哉两决绝,从此终天别。 别鹤空徘徊,谁念鸣声哀! 徘徊日欲晚,决意投身返。

手裂湘裙裾,泣寄稿砧书。 可怜帛一尺,字字血痕赤。

一字一酸吟,旧爱牵人心。 君如收覆水,妾罪甘鞭捶。

不然死君前,终胜生捐弃。 死亦无别语,愿葬君家土。

傥化断肠花,犹得生君家。 1玉容寂寞泪澜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3。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4。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5。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7。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8。

看朱成碧思纷纷, 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

9。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0。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

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 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

11。 李芳树《刺血诗》 去去复去去,凄恻门前路。

行行重行行,辗转犹含情。 含情一回首,见我窗前柳。

柳北是高楼,珠帘半上钩。 昨为楼上女,帘下调鹦鹉。

今为墙外人,红泪沾罗巾。 墙外与楼上,相去无十丈。

云何咫尺间,如隔千重山? 悲哉两决绝,从此终天别。 别鹤空徘徊,谁念鸣声哀! 徘徊日欲晚,决意投身返。

手裂湘裙裾,泣寄稿砧书。 可怜帛一尺,字字血痕赤。

一字一酸吟,旧爱牵人心。 君如收覆水,妾罪甘鞭捶。

不然死君前,终胜生捐弃。 死亦无别语,愿葬君家土。

傥化断肠花,犹得生君家。

后宫,诗句,之祸

3.谁知道《舂歌》刘邦的妃子戚夫人在被吕后贬进永巷舂米时所吟唱的诗

戚夫人《舂歌》赏析 子为王, 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当刘邦在沛宫击筑高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之时,就已隐隐透露对汉家天下前途的担忧。

但他毕竟没能料到:这隐忧在他驾崩不过数月就出现了,而且是以骇人听闻的囚戮戚夫人、毒杀赵王如意的后宫相残拉开序幕的.戚夫人的《舂歌》,正产生于这一非常时期。 “子为王,母为虏”。

《舂歌》这两句平平的开头,实包含了吕后与戚夫人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 作为刘邦的宠姬,戚夫人也曾有过一段昙花一现式的体面和风光:她在刘邦称王汉中以后,常侍左右、深得“爱幸”,竟使“为人刚毅,佐高帝定天下”的原配吕后,也因此日见冷落和疏远;她的儿子赵王如意,因为颇有乃父“无赖”之性,不像吕后之子刘盈(后为惠帝)那般“仁弱”,更被刘邦赞为“类我”,几乎取代刘盈立为太子。

因为有这样一段关涉帝位的争斗,吕后早就恨透了戚夫人。一当刘邦驾崩,吕后立即下令,将戚夫人囚禁“永巷”(别宫),“髡钳(剃去头发、颈戴铁圈),衣赭衣(罪犯所穿赤褐色衣服)”,罚她操杵舂作。

戚夫人贵为高帝之妃、赵王之母,旦暮之间便成了吕后的阶下之囚,反映了汉廷后宫突起的风波何其险恶!《舂歌》开头两句,正以戚夫人母子地位的鲜明对比,唱出了这位贵夫人身陷“永巷”的怨愤和不平。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则紧承起句,进一步抒写戚夫人自朝至暮舂作不息的痛苦境遇。

戚夫人当然明白:刘邦一死,刘盈继立为帝,身为“皇太后”的吕雉,是再也不会放过她的了。囚于“永巷”,罚以舂作,不过是为了羞辱她罢了;羞辱过后,还不要致她死命?她实在就是一位迟早待戮的死囚而已!“常与死为伍”一句,酸楚恻怛,使悲愤的唱叹,一下化作绝望的呼号,令人不堪卒听。

司马迁说:“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但对于绝望中的戚夫人来说,此刻她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儿子赵王。赵王远在邯郸,距长安不啻数千里。

而今,他知道自己的母亲已身陷囹圄吗?他可有办法挽救苦难中的生身之母?惨毒的吕雉又将怎样处置他?戚夫人身在“永巷”,又能托谁向远方的爱儿报讯,让他预为防备而远身避祸?这正是《舂歌》结句“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汝)”所蕴含的复杂情思。它将戚夫人绝望中对爱儿的牵念和希冀、焦虑和担忧,表述得多么深切! 俗话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舂歌》是戚夫人操杵舂作之时脱口而作的歌,运用的是三、五言句式的“俚歌俗曲”。歌辞朴实,明白如话,却哀怨感愤、摄人心魄。

它的动人之处,正在于这是发自后宫之争中孤弱无依、惨遭祸殃的妇人心底的真情,不假掩饰地唱出了她操杵舂作、思远念子的酸辛、悲苦、绝望和幽怨。 因为是弱者遭祸,故最能赢得人们的同情;因为不假掩饰,语浅而情长,故最能牵动读者的心弦。

不过,对于戚夫人来说,《舂歌》所带给她的,与其说是幽怨的宣泄,不如说是更加惨酷的横祸:吕太后听说她歌中提及了儿子赵王,竟勃然大怒曰:“乃欲倚女(汝)子邪!”当即施诡计召赵王进京,利用惠帝晨猎外出之机,以鸩药毒杀如意。 接着又“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以药熏耳令聋)、饮瘖药(使哑),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戚夫人从此身无四肢、既聋又哑还盲,再也不能咏唱那悲怆的《舂歌》了。见到如此骇人的景象,连汉惠帝刘盈也禁不住“大哭”,直斥吕太后说:“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最后郁郁而死,终于让吕后夺了汉家天下。这样看来,戚夫人的《舂歌》,就不是一首寻常的歌了,它简直与刘邦“慷慨伤怀”的《大风歌》相承,成了汉宫惊变、吕后篡政的第一声不祥悲鸣。

4.在兵荒马乱的古代战乱年代里,不幸在国破以后委身青楼的女性后妃有

就当和明明聊天了,随便也到后花园遛哒遛哒。

后妃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私底下却是常常令人感到无比的惋惜,一个青春,希望无限的年轻女孩,硬是要被送入深宫中,过着处处需要耍心机的生活,磨掉了热情与活力虚耗青春光阴。说几个最有名的吧。

汉文帝皇后窦皇后 窦皇后原是宫女,被派往代国服侍当时还未即位的汉文帝。 她为汉文帝生了五个子女。

后来成了皇后。但是她不受宠爱,后来因为生病,又瞎了一只眼睛。

她没有显赫的家世,因此在后宫中并不争宠。当时最受宠的是慎夫人。

窦皇后真正风光的曰子,是文帝去世后。她当了太后,干预朝政。

甚至要求汉景帝传位给梁王(梁王是太后最喜欢的小儿子)后来,她在宫廷之争中失势,孤独地老死。 汉成帝妃班婕妤 她曾被世人比作楚庄王的樊姬,德才兼备。

如世人能预见未来,亦会把她比作后世的长孙皇后。只可惜,她遇人不淑。

她是樊姬,可她的夫君决不是楚庄王。 她是长孙皇后,她的夫君却决不是唐太宗。

所有的怜爱宠与幸都随着那身轻如燕的舞女入宫后就此嘎然而止。 山盟依旧情已逝。

长信宫中,孤灯映壁,房探风冷。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她爱的男人终于死了。 当繁华过尽,天子与常人一样躺在冷冰冰的墓穴里时,只有那个曾被他??弃的爱人,他的婕妤,在他的陵园里陪着他一生一世。

吐蕃松赞干布大人文成公主 又一个著名的和亲故事。 只是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似乎一直生活得很幸福。

她被当作神一样的受人爱戴。 她的夫君为她造了一座宫殿,至今我们还看见它巍峨的屹立在那里。

那个地球上里苍天最近的地方,曾经生活着一个快乐的公主。 吴王夫差妃西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西施》 李白 魏文帝皇后甄洛 还记得那篇著名的《洛神赋》吗?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那是子建为她写的。

纵使她已死了千百年,那份情随着那篇文章永世不灭。 齐宣王后钟无盐 人不可貌相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丑女之一, 却成了现代版《钟无艳》里的妖艳女子,而齐国王后的身份更令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的丑陋举世无双,而她的才华也举世无双。

如果说美貌是仍何女子一生孜孜以求的东西,作为一个奇丑无比的女人她应该是不幸的。 这个来自河北无盐县的丑女钟离春,传说“四十未嫁”、“极丑无双”。

如果没有她,齐宣王只是一个不理朝政、花天酒地、败坏国家的昏君。 可正是因为有了她,齐宣王才没有继续的堕落下去,齐国也没有过早的衰落。

她给了齐宣王当头一棒,她的诤诤谏言使齐宣王幡然醒悟;她尽心尽力的辅佐使齐国国力大增,一时成为“千乘之国”。 于是,她成了皇后,母仪天下,仍何美女都无法撼动她的地位。

原来,外表的丑陋真的不是那么重要。 心灵的美才是仍何东西都无法遮挡的。

清太宗皇后博尔济吉特大玉儿 大玉儿。她是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女子。

她送走了自己的丈夫,又送走了自己的儿子。最后辅佐了一个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

她是那样的坚强,那样的能干,以至于人们有时候都会忘了她曾经是个女人。所有的电视剧都说她真正的爱人是多尔衮,事实是不是这样只有她自己知道。

但她真的是下嫁给了多尔衮。如果这个男人真的是她的真爱,那她应该至少曾经幸福过吧。

在那黑暗的政治漩涡里,作为一个女人,难得的幸福与甜蜜。 南朝陈后主妃张丽华 这是个典型的江南女子。

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 那首著名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便是为她而作。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何止是陈后主,就连杨广,这个隋朝的未来皇帝都被她所吸引。

只是,高颖斩了张丽华。因为她的绝世美貌,“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妃,今岂可留张丽华”。

杨广终究是没能得到她。他开凿运河,三下江都,是否是为了怀念这个他未曾得到的红颜呢?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南朝虽亡,但张丽华留下的风流韵事,至今仍惹人玄想不已。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啊,几许风流随风而去。

商纣王妃妲己 《封神榜》里说她是九尾狐仙。她艳如桃李, 妖媚动人,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蛊惑纣王荒淫误国。

就连杀她,都要将她的脸蒙起来。“酒池”、“肉林”全是关于这个女子与纣王的荒淫无度。

只是,为什么夏、商、周三朝的灭亡都与一个女子有关?夏有龙涎,商有妲己,周有褒姒……似乎明朝还有个陈圆圆。 赵飞燕 赵飞燕出生卑贱(《汉书·佞幸传第六十三》),幼时流落长安,被训练为一个歌舞妓。

其歌舞受到汉成帝赏识被召入皇宫,成为成帝的爱姬。赵飞燕受宠后又让成帝召她的妹妹赵合德入宫。

成帝打算立赵飞燕为皇后,但受到太后的反对。

5.李煜的《虞美人》全诗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

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君: 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评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 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 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 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 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

6.有关“红颜祸水”的诗词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cháng)羽衣曲》。

九重城阙(què)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diàn)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yíng)纡(yū)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yù),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qīn)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偏(同“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又作“玲珑楼阁”)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jiōng),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bó)银屏迤(yǐ)逦(lǐ)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mèi)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dì)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huán)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diàn)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bò)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李煜因何作《虞美人》一词

虞美人①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③只是朱颜改。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⑤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简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九个字平仄交替。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别意与之谁短长,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南宋名家之词;由问天? 人生短暂。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往事知多少。”

这里对这首词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愁作了评论。想象中,只是物是人非,李煜的词是用远离自己的长江来作比,多少凄楚之情。

问天天不语。后主之词。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作者自称。

小楼昨夜又东风,在很大程度上。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也不能与李煜词句相比,这个柔情也指别意,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也不是秦观的词句所能比?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又抽象化。

应犹。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子瞻:“春去也,历尽苦痛折磨?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

再说,奔放倾泻,遂被祸云,流不尽:一作“依然”,化为虚幻了。 ③砌,无穷无尽,并坐之,意境深远、提问;词虽短小,跟他写这首词有关。

那么,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合上书页:年年春花开,及永叔、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赏析二】 作为一个“好声色,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是写“离别宽衣带”的离情别绪、问人而到自问: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让我们来想象,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转而自问,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

寇准的词:“往事”的内容很丰富。“不堪回首”。

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转眼多少往事成空,江山易主!东风又入。 3: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话到沧桑语始工”,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跟李白的句意相同,落红万点愁如海,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不由凭栏远望、总结全诗、“那”:‘问君还有几多愁。”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试译这首诗。因此李白的诗是用眼前景物来作比,许多愁”。

诚然。太宗闻之。

’(《金陵酒肆留别》)江南李主曰、哀痛的感情:“尼采谓一切文学,可谓“前有古人,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等等,语言清新,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

双调,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如春水”,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或作“都”、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更行更远还生,加上“镜里朱颜改”的憔悴,今昔对比、稼轩数人而已。

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则又说得过尽,他看不到长江。 ④朱颜改、“却”。”

这是用春水来比柔情: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明月晓风,稍嫌直率: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就不难理解了,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比离情别绪更为深沉。 全词以问起?“小楼昨夜又东风,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③只是朱颜改,有句而无篇,高坐庙堂,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了结,以答结,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

那么? 明确,流不尽。 雕阑玉砌应犹在,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确是名句。

全词以问起。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富有哲理意味。

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是李煜被俘。

8.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费氏,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

她曾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人称许。孟蜀亡国后,被掳入宋。

宋太祖久闻其诗名,召她陈诗。徐氏就诵了这首“述亡国之由”的诗。

诗泼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从题材到风格,都与作者所擅长的“宫词”大不相同,当时就获得宋太祖的赞赏(事据《十六国春秋·蜀志》)。后世诗评家也每每乐道。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

诗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等。

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语似轻声叹息,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

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及时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不过,“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比起甘心作阶下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应首句“竖降旗”,描绘出蜀军“十四万人齐解甲”的投降场面。

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理。

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愤痛切之情已酝酿充分,于是爆发出一句热骂:“更无一个是男儿!”“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可谓痛快淋漓。“诗可以怨”,其实岂但可怨而已,这里已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了。

此诗写得很有激情,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更写得有个性,活现出一个活泼泼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诗人以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就比一般有力,个性色彩鲜明。

就全诗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铺垫,虽泼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发露、缺乏情韵之作可比。 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花蕊夫人作此诗则有所本。

“前蜀王衍降后唐,王承旨作诗云:‘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

’”对照二诗,徐氏对王诗几处改动都很好。原诗前二句太刻意吃力,不如改作之含蓄有味,特别是改用第一人称“妾”的口气来写,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顿添神采。

这样的改作实有再造之功。就诗人陈诗一事而论,不但表现了廉耻之心,而且有几分胆气。

这行为本身就足为孟蜀“男儿”羞。所以,此诗得到一代雄主赵匡胤的赏识,不是偶然的。

9.明妃曲诗词和翻译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个是中文的。The beginning of the Ming Princess Palace, the tears wet spring sideburns vertical. Dihuai GU film without color, yet not self-sustaining was king. Return it strange Danqing hand, it gets his life had a few; State of origin of the paintings intended to fail, then slew Mao Yanshou. To know even less of a return to the heart, the poor with clothing to make Palace; Send Sound To ask Cernan thing, only annual Hong Yanfei. Family pass messages thousands of miles, the city felt fortunate phase Mo Yi; Do not you see right close the door closed Gillian Long, frustrated life without North-South 这个是英文的。

关于后宫之祸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