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的诗句意思是什么(马诗诗意)
1.马诗诗意
马诗(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
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马诗(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
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
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
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
“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
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
《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
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
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
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
“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
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
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
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
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马诗(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的借马来抒情,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而发出了感叹。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
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
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
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马诗》二十三首的表现方法总体上属比喻。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
2.《马诗》意思
李贺《马诗》早在青年时,就已经熟背了。且《马诗》赋予的诗意,已了然于胸。“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什么时候能解脱掉束缚,由着自己的心在广阔辽远的天地里驰骋啊。这是诗人所倾吐的理想,也是为现实不容许诗人有所作为而抒发的咏叹。
韩昌黎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古到今,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的距离。有人能大展宏图,一展报负。但更多的人郁郁不得志,穷年而终。因此,千里马者未必能奋蹄驰骋,伯乐者也未必明察俊杰,给之以有所作为的天地。
回想自己走过的历程,如今只能一笑置之。马也做了,只是做了一匹庸马。人梯做了,可是为了成就工作,那种无法消解的黑色的记忆会时不时的冲进心灵深处,萦绕思绪之间。真是:喜笑怒骂皆由人,有口难辨天真事
3.马的意思 古诗
此诗乍看写得豪放不羁,挥洒自如,颇有李白的感觉,实则骨气端翔,透漏出李贺无法言说的痛苦。
诗中的马可以看做是李贺自喻,也可看做是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诗中马的意象处于燕山下如雪的大漠之中,立于如钩的小月之下的意境当中,这本是令人意气风发的轻快之景,但无奈骏马为金络所羁绊,而不能驰骋大漠,踏碎清秋,勒石燕山,建功立业。
令人扼腕叹息。这与李贺本人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位“唐诸王孙”面对末世,只因晋肃之谬,不能力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而只能落魄终身,英年早逝。
与诗中的马可谓同声同泣。
4.古诗描写“马”的诗的意思是什么?
1、《调笑令·胡马》 唐代: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释义: 有一匹胡马,被远放在燕支山下。它在沙地上、雪地上来回地用蹄子刨,独自嘶鸣着,它停下来东张张,西望望,发现自己迷路了。
而此刻,辽阔的大草原茫茫无边,天色将晚。 2、《房兵曹胡马诗》 唐代: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释义: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3、《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唐代:李贺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释义: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4、《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宋代: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释义: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
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冶游饮宴的兴致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现在的我已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了。 5、《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唐代: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释义: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5.《马诗》的意思是什么
一、教材分析: 《房兵曹胡马》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这首诗以胡马为题材。
胡马的主人房兵曹,是一位姓房的武官,其生平身世皆不可考。这首诗表面上是赞马,实际上是喻人,用的是所谓的"借物言志"或"托物寓意"。
通过对马的骁腾善驰、可托生死、横行万里、所向无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并寄托了他对未来前途的坚强信念。 《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李贺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字长吉,又称"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有"少年心事拿当云"的壮志,他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由于他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谐音,因此朝廷不许他参加科举考试,后韩愈上文为他辩解,也未获成功。
李贺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过一个奉礼郎的小官,终年二十七岁。《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带着幽冷、凄婉的色彩。
二、教学目的要求: 1. 知识目标 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2.能力目标: 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象同于不同之处。
3.情感目标: 理解诗人借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难点:结合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生平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 电脑,自制课件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讲授新课: (一)《房兵曹胡马》 1、板书:房兵曹胡马 理解题目 1)"胡马"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2)知道"房兵曹"是什么意思吗? 3)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读一读 1)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诗,可以同位读、好朋友读,还可以学着古人的样子来读。
美美地把古诗多读几遍。 3、理解诗句意思 同学之间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的范围内交流。
因本诗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的教导显得分外重要。 要点: 1)篇首直接点题,交代出胡马产地,令人感到它不同寻常。
因为"大宛"一向以出产汗血马而著称于世。接下来写马的形态:骨相瘦劲,状如锋棱。
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对马的审美情趣:他总是重视马的清骨神韵,偏爱瘦马而厌弃肥马。这种审美情趣在以胖为美的盛唐时期,不能不说是超然脱俗的。
2)颌联写了马的外部形态。诗人略去胡马的首尾、毛色等不写,只取具有特征性的"双耳"和"四蹄"来写,形容"耳峻",象竹筒削成;夸张"蹄轻",能急速生风。
这是对也的气质、品格的刻划,同时也借以言志,寄托情怀。 3)颈联承接上句,品评之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能有这样纵横飞驰、勇往直前的马,主人真是可以与它同生共死、共患难了。 4)尾联更是因马及人,人马合写,表达了对马主人的殷切希望之情。
"骁腾有如此"是对上文的总结,"万里可横行"希望友人能够英勇杀敌,保卫祖国横行于疆场之上,立功于万里之外。这也是诗人壮阔胸怀的自我写照。
4、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 1)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同时指出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生平也是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之一。
2)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这是诗人早期的作品,显示出了健康积极的思想。
这与他后来的艺术风格有所不同。 3) 学生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5、有感情地读诗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放古诗的录音 2)指名读一读。 3)带着自己的感情读出这首诗的韵味。
4)配乐朗诵古诗。 5)一起背诵这首诗。
三、小结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枝奇葩,希望大家运用我们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去学习更多的古诗。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自己尝试说一说本诗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引出新课。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于马的诗歌。
虽然也是唐代的诗人所作,虽然也是关于马的诗,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希望大家将上节课所用到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三、学习《马诗》。 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哪位同学对李贺有所了解,讲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2、学生初读古诗。
1)学生自己尝试读通顺。 2)读给自己的同位听,注意将字音读准确,最好能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
3)全班的范围内读一读。 3、理解诗意。
1)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以前学习古诗时运用的方法来读懂诗意。 2)全班交流这首诗的意思浅显,教师只对个别难以理解的字加以指导即可。
金络脑:把黄金笼头套在马的脑袋上。络,戴、套。
何当:什么时候。 快走:指马飞奔。
全诗的意思: 大沙漠里,黄沙像厚厚的白雪;燕山山头,弯弯的月亮像钩子一样挂在天空。我什么时候才能骑上戴着黄金笼头的骏马,在秋天的大地上飞奔呢? 4、结合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带着幽冷、凄婉的色彩。 5、指。
6.马诗的意思是什么
《马诗·大漠沙如雪》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五篇。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唐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7.《马诗》的意思是什么
一、教材分析:《房兵曹胡马》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这首诗以胡马为题材。
胡马的主人房兵曹,是一位姓房的武官,其生平身世皆不可考。这首诗表面上是赞马,实际上是喻人,用的是所谓的"借物言志"或"托物寓意"。
通过对马的骁腾善驰、可托生死、横行万里、所向无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并寄托了他对未来前途的坚强信念。《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李贺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字长吉,又称"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有"少年心事拿当云"的壮志,他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由于他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谐音,因此朝廷不许他参加科举考试,后韩愈上文为他辩解,也未获成功。
李贺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过一个奉礼郎的小官,终年二十七岁。《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带着幽冷、凄婉的色彩。
二、教学目的要求:1. 知识目标 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2.能力目标: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象同于不同之处。
3.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借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难点:结合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生平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四、教具准备:电脑,自制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1、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讲授新课:(一)《房兵曹胡马》1、板书:房兵曹胡马 理解题目1)"胡马"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2)知道"房兵曹"是什么意思吗? 3)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读一读1)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诗,可以同位读、好朋友读,还可以学着古人的样子来读。
美美地把古诗多读几遍。3、理解诗句意思 同学之间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的范围内交流。
因本诗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的教导显得分外重要。 要点:1)篇首直接点题,交代出胡马产地,令人感到它不同寻常。
因为"大宛"一向以出产汗血马而著称于世。接下来写马的形态:骨相瘦劲,状如锋棱。
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对马的审美情趣:他总是重视马的清骨神韵,偏爱瘦马而厌弃肥马。这种审美情趣在以胖为美的盛唐时期,不能不说是超然脱俗的。
2)颌联写了马的外部形态。诗人略去胡马的首尾、毛色等不写,只取具有特征性的"双耳"和"四蹄"来写,形容"耳峻",象竹筒削成;夸张"蹄轻",能急速生风。
这是对也的气质、品格的刻划,同时也借以言志,寄托情怀。3)颈联承接上句,品评之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能有这样纵横飞驰、勇往直前的马,主人真是可以与它同生共死、共患难了。4)尾联更是因马及人,人马合写,表达了对马主人的殷切希望之情。
"骁腾有如此"是对上文的总结,"万里可横行"希望友人能够英勇杀敌,保卫祖国横行于疆场之上,立功于万里之外。这也是诗人壮阔胸怀的自我写照。
4、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1)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同时指出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生平也是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之一。
2)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这是诗人早期的作品,显示出了健康积极的思想。
这与他后来的艺术风格有所不同。3) 学生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5、有感情地读诗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放古诗的录音2)指名读一读。3)带着自己的感情读出这首诗的韵味。
4)配乐朗诵古诗。5)一起背诵这首诗。
三、小结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枝奇葩,希望大家运用我们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去学习更多的古诗。四、作业布置1、背诵古诗。
2、自己尝试说一说本诗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于马的诗歌。
虽然也是唐代的诗人所作,虽然也是关于马的诗,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希望大家将上节课所用到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三、学习《马诗》。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哪位同学对李贺有所了解,讲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做适当的补充。2、学生初读古诗。
1)学生自己尝试读通顺。2)读给自己的同位听,注意将字音读准确,最好能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
3)全班的范围内读一读。3、理解诗意。
1)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以前学习古诗时运用的方法来读懂诗意。2)全班交流这首诗的意思浅显,教师只对个别难以理解的字加以指导即可。
金络脑:把黄金笼头套在马的脑袋上。络,戴、套。
何当:什么时候。快走:指马飞奔。
全诗的意思:大沙漠里,黄沙像厚厚的白雪;燕山山头,弯弯的月亮像钩子一样挂在天空。我什么时候才能骑上戴着黄金笼头的骏马,在秋天的大地上飞奔呢?4、结合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带着幽冷、凄婉的色彩。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并背诵。
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