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楼阁的诗句古诗(关于楼阁的古诗)
1.关于楼阁的古诗
1、阑杆楼阁帘栊 元 白朴 《天净沙 春》2、楼阁玲珑五云起 唐 白居易 《长恨歌》3、荫花楼阁漫斜晖 唐 冯延巳 《浣溪沙》4、荫花楼阁谩斜晖 唐 李煜 《浣溪沙》5、将军楼阁画神仙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6、曙云楼阁鲜 宋 晏殊 《诉衷情·秋风吹绽北池莲》7、楼阁淡春姿 宋 周邦彦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8、楼阁帘垂乳燕飞 宋 谢逸 《浣溪沙》9、楼阁笼轻雾 宋 曹组 《蓦山溪·草熏风暖》10、城东楼阁连云起 宋 王庭珪 《虞美人·城东楼阁连云起》11、楼阁春风外 宋 朱敦儒 《清平乐·乱红深翠》12、黄昏楼阁乱栖鸦 宋 周紫芝 《朝中措·黄昏楼阁乱栖鸦》13、楼阁峥嵘天尺五 宋 李弥逊 《蝶恋花·百叠青山江一缕》14、五云楼阁蓬瀛路 宋 杨无咎 《青玉案·五云楼阁蓬瀛路》15、斗南楼阁舞祥云 宋 洪适 《朝中措·斗南楼阁舞祥云》16、五云楼阁羡刘郎 宋 赵长卿 《浣溪沙》17、照水参差楼阁 宋 赵长卿 《念奴娇·夕阳底尽》18、楼阁断霞明 宋 陈三聘 《菩萨蛮·杨花满院飞红索》19、楼阁锁参差 宋 无名氏 《导引·上林寒早》20、重重楼阁自分明 唐 吕岩 《七言》21、庄严七宝为楼阁 元 梵琦 《渔家傲·听说西方无量乐》22、锦江楼阁 元 冯尊师 《苏武慢·饭了从容》23、道家楼阁白云中 宋 无名氏 《浪淘沙·修竹间青松》24、水边楼阁 近代 王国维 《青玉案·姑苏台上乌啼曙》25、望中楼阁阴晴变 近代 王国维 《蝶恋花·忆挂孤帆东海畔》26、楼阁门开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二首》27、毗卢楼阁款经行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28、广大楼阁 宋 释师范 《偈颂七十六首》29、弹指作声兮楼阁门开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30、重重楼阁门开也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31、楼阁关开弹指声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32、楼阁门门见善财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33、弥勒驾来楼阁外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34、一弹指响楼阁开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35、楼阁门开指一弹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36、弹指开楼阁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37、弹指作声楼阁开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38、处处失楼阁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39、楼阁门开也头头弥勒 宋 释正觉 《颂古一百则》40、壶冰楼阁禁中春 宋 王珪 《宫词》。
2.关于楼阁的诗词
览亭台楼阁阅千古诗文 ———楼阁诗赋遥想 亭台楼阁,或耸立于青山之上,依附于江河之畔,或点缀于园林之中,生落于繁华之地,似一种装饰依一分山水,亮一道风景,星移斗转它们又成为历史遗迩,文化名胜,著名的亭台楼阁往往融历史文化,逸闻故事,自然景物于一体,众多文人雅士被其吸引。
他们登高远望,追右探胜,有所惑,遂凝化为诗文„„ 爱晚亭 青砖青瓦,石基飞檐,古色古香。四角微微翘起,似大鹏展翅,即将凌空凹曲的屋面,避免了造型的冷峻,优美的镶嵌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仿佛自己成了天地的一部分,寄于了人对自然的无限留恋,停车漫步,枫叶红满天,二月花开,寄情与爱晚,一语中的,品味这飞不起的“翼然”。
八镜台 气势磅礴,光彩夺目,登台远眺可“南望五岭,东关七闽”蓝群山之参差,俯之奔流,云烟出没,草木暮雨,邑屋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桃源世外!如此赣州城明文遐迩的楼阁文化,红色圆柱,翠绿碧瓦,飞檐层层,四面如一,台形长分,安置“双龙之护栏,又似浪花翻卷。大气复然”!【关于亭台楼阁的诗句】 黄鹤楼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尊,看洲诸千年芳草,今日白云尚在,问?落红城五月梅花!心远地宽,把酒凭楼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我辞江去,推窗寄概,问仙人黄鹤,何曰归来?天下江山第一楼,的文量书香谁堪比拟?的一句崔颢的一句“苟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让其声名始盛家喻户晓,千百年来,无数文个量客在此登览圣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是黄鹤楼成为久写不衰的主题。滕王阁 帝子长洲,仙人归馆,将军武库,学士词宗,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株连,都化作空潭云影,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于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王勃,落一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风月无边,坐落在自然之中的滕王阁,好似永远表示着“我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的荡气回肠。
亭台楼阁,集数千年来诗词文化,聚了世中文人墨客,共赏其建筑之伟岸,意境之深幽。关于亭台楼阁的诗句(二):亭台诗词赏析 中国传统亭台楼阁的造型多种多样,其审美价值主要并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建筑物欣赏到四周广阔空间中的自然景象而那些著名的亭台楼阁往往融历史文化、轶闻故事、自然景物于一体,众多文人雅士被其吸引。
他们登高望远,追古探胜,心有所感,形成了大量诗文,这些文学作品往往寄寓了相思送别,游子怀乡、思妇怀人、壮士悲歌、文士不遇等情感,而且许多名篇对后人产生了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相思送别。
陶潜有“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李白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菩萨蛮》);“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灞陵行送别》)。林景熙有“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溪亭》)。
王实甫《西厢记》里有“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现代人最为熟悉的当数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等等。
从这些诗词里可以看出,大多数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亭”,已然成了离别相思的象征。孤亭幽思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菩萨蛮》中写道:“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螟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北宋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清人廖鸿还为此亭赋诗一首:“天涯沦落孤亭在,本是浮生作是观。观尽凄清西湖月,水光尤为美人寒,壮士悲歌,文士不遇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孤独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
这种悲哀常常为封建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 察品类之胜”,游目骋怀之后感受到“情随事迁”,“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拨响了古今文人墨客的心弦,引起了长久的共鸣。
【关于亭台楼阁的诗句】 游子怀乡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杜甫的《登岳阳楼》,作者在迟暮之年登上了慕名已久的岳阳楼,既看到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又感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凉落寞,但更为可贵的是作者面对“戎马关山北”,而“凭轩涕泗流”的忧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后人南宋词人柳永由于游宦他乡,事业难成,而思乡、惜生,在登临之际对生命意义和反思比谁都多。“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3.以楼阁为题材的古诗
腾王阁序
王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
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
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
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
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
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
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
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
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
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
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
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
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
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
《登观雀楼》
作者:唐朝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4.有什么关于楼阁的诗词
1、天净沙·春元代: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2、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唐代: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3、清明二首唐代:杜甫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4、洛桥晚望唐代: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5、夜深 / 寒食夜唐代:韩偓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5.关于楼阁的诗词
览亭台楼阁阅千古诗文———楼阁诗赋遥想亭台楼阁,或耸立于青山之上,依附于江河之畔,或点缀于园林之中,生落于繁华之地,似一种装饰依一分山水,亮一道风景,星移斗转它们又成为历史遗迩,文化名胜,著名的亭台楼阁往往融历史文化,逸闻故事,自然景物于一体,众多文人雅士被其吸引。
他们登高远望,追右探胜,有所惑,遂凝化为诗文„„爱晚亭青砖青瓦,石基飞檐,古色古香。四角微微翘起,似大鹏展翅,即将凌空凹曲的屋面,避免了造型的冷峻,优美的镶嵌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仿佛自己成了天地的一部分,寄于了人对自然的无限留恋,停车漫步,枫叶红满天,二月花开,寄情与爱晚,一语中的,品味这飞不起的“翼然”。
八镜台气势磅礴,光彩夺目,登台远眺可“南望五岭,东关七闽”蓝群山之参差,俯之奔流,云烟出没,草木暮雨,邑屋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桃源世外!如此赣州城明文遐迩的楼阁文化,红色圆柱,翠绿碧瓦,飞檐层层,四面如一,台形长分,安置“双龙之护栏,又似浪花翻卷。大气复然”!【关于亭台楼阁的诗句】黄鹤楼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尊,看洲诸千年芳草,今日白云尚在,问?落红城五月梅花!心远地宽,把酒凭楼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我辞江去,推窗寄概,问仙人黄鹤,何曰归来?天下江山第一楼,的文量书香谁堪比拟?的一句崔颢的一句“苟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让其声名始盛家喻户晓,千百年来,无数文个量客在此登览圣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是黄鹤楼成为久写不衰的主题。滕王阁帝子长洲,仙人归馆,将军武库,学士词宗,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株连,都化作空潭云影,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于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王勃,落一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风月无边,坐落在自然之中的滕王阁,好似永远表示着“我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的荡气回肠。
亭台楼阁,集数千年来诗词文化,聚了世中文人墨客,共赏其建筑之伟岸,意境之深幽。关于亭台楼阁的诗句(二):亭台诗词赏析中国传统亭台楼阁的造型多种多样,其审美价值主要并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建筑物欣赏到四周广阔空间中的自然景象而那些著名的亭台楼阁往往融历史文化、轶闻故事、自然景物于一体,众多文人雅士被其吸引。
他们登高望远,追古探胜,心有所感,形成了大量诗文,这些文学作品往往寄寓了相思送别,游子怀乡、思妇怀人、壮士悲歌、文士不遇等情感,而且许多名篇对后人产生了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相思送别。
陶潜有“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李白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菩萨蛮》);“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灞陵行送别》)。林景熙有“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溪亭》)。
王实甫《西厢记》里有“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现代人最为熟悉的当数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等等。
从这些诗词里可以看出,大多数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亭”,已然成了离别相思的象征。孤亭幽思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菩萨蛮》中写道:“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螟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北宋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清人廖鸿还为此亭赋诗一首:“天涯沦落孤亭在,本是浮生作是观。观尽凄清西湖月,水光尤为美人寒,壮士悲歌,文士不遇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孤独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
这种悲哀常常为封建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兰亭集序》中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游目骋怀之后感受到“情随事迁”,“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拨响了古今文人墨客的心弦,引起了长久的共鸣。
【关于亭台楼阁的诗句】游子怀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杜甫的《登岳阳楼》,作者在迟暮之年登上了慕名已久的岳阳楼,既看到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又感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凉落寞,但更为可贵的是作者面对“戎马关山北”,而“凭轩涕泗流”的忧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后人南宋词人柳永由于游宦他乡,事业难成,而思乡、惜生,在登临之际对生命意义和反思比谁都多。“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
6.与楼阁有关的诗句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滕王阁》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7.以楼阁为题的古诗词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