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方言(我要几首汉字谐音的古诗,急!)
1.我要几首汉字谐音的古诗,急!
谐音双关 清风满地难容我 明月何时再照人 上联:「清」暗寓清朝统治。
下联:「明月」怀念明代。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上联:「丝」谐「私」。
下联:「泥」谐「疑」,方言读音。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上联:荷「何」,藕「偶」。
下联:杏「幸」,梅「媒」。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子路,即孔子的弟子, 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
颜回,即孔子的弟子, 又指「面颜的真容」。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借写竹咏物言志。
粟绽缝黄见 藕断露丝飞 上联谐凤凰。 下联谐鹭鸶。
孔子生於舟末 光舞起自汉中 上联:舟「周」。 下联:舞「武」。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雨洒灰堆成麻子 风吹荷叶像乌龟 上联:成谐(陈)。 下联:像谐(向)。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月朗晴空今夜断言无雨 风寒露冷来晚必定成霜 下联:「成霜」谐「成双」。 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上联:Do, Re, Me, Fa, So, La, Ti。
下联:一至七数字方言读音。 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 尼姑栽秧双手按插布阵 「按插」谐「按察」, 「布阵」谐「布政」。
「尽是」谐「进士」, 「汗淋」谐「翰林」。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橹速」谐「鲁肃」, 「帆快」谐「樊哙」。
「笛清」谐「狄青」, 「箫和」谐「萧何」。 塔内点灯 层层孔明诸角(葛)亮 池中栽藕 节节太白理长根(庚) 上联:诸葛亮字孔明。
下联:李太白字长庚。 细羽家禽砖下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此联之妙,在于末四字既关含义,又是象声。
泥肥禾尚瘦 晷短夜差长 「晷」音鬼。上联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
下联的意思 是:太阳在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所谓晷短,此乃夏至后发生的自然现 象),日夜的时差越来越长。若以谐音读此联,则变成:尼肥和尚瘦 鬼短夜叉长 师姑田里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绣裁 上联为祝枝山所出,下联为沈石田所对。
「禾上」谐音「和尚」, 「绣裁」谐音「秀才」。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明代唐伯虎与张灵,饮酒整日,俱醉,遂对此联。
酒喝得一干二净, 人也真个倒也倒也。贾岛、刘伶,俱为善饮者。
此联好做酒店招牌。 很好了吧“”“。
2.古诗文要用什么方言读啊
官话一直在变,如今的北方官话绝对不是几百年前的正统古音官话了,相反,南方话则保留了很多古音元素。虽然北方话,吴语,粤语都是汉语演变而来的。不过北方话丢掉了很多东西,如kpt入声,m韵尾,8调,浊音。吴语存有入声,但简化为喉塞音,m韵尾消失,但吴语存有8调和浊音。粤语kpt入声,m韵尾具存,声调甚至有9个,但浊音消失。古人写的很多诗句很多时候普通话不押韵,用吴语粤语则肯定押韵。平心而论,南方话确实比北方话更为存古,北方话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阿尔泰语系影响很大,如衍生出来的舌面音和卷舌音,这都是汉语原先所不具有的语素语音。
读任何一篇古诗文(文言)都不适合普通话,因为它实在是一点古韵都冇。而用南方话来读任何一篇古诗文都有不同的韵味,以下根据语言渊源只是给出一个最好的建议。
先秦诸子百家的诗文以《诗经》为代表,推荐用吴语或闽(南)语。因为吴语有浊音,那是从心底流淌出的声音,而讲普通话时,感觉像戴着面具在说话。一次朋友聚会后,一个福建朋友用闽南语唱诗给我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妙如天籁之音,更令人惊异的是,他居然说:我只是像平常说话一样在念白。闽南语有八个声调,唯一保留了魏晋甚至先秦时代的诸多语素。但说其是中国最古老方言吴语的衍生,但吴语在后世发展受北方话侵蚀加重,而闽(南)语则由于远离北方,且地形复杂,得幸保留了较好的古音。另外,越南于宋朝独立,之前阶段一度将汉语原封不动地引进,连声调都没变,因此,越南语也是不错的选择。
唐诗产于唐朝,唐朝北人因“安史之乱”难逃南方,便形成了如今的客家民系。对照《集韵》《广韵》,客家话非常对其完整性,因此唐诗用客家话最合适。当然粤语也不错,因为粤语,客家话两者有几分相像。
宋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婉约首推吴语,像柳永、秦观的作品,用上吴语读完全就是个享受。而且南宋时期政治文化中心在江南,用吴语读合情合理。而豪放派则首推粤语。最著名的《满江红》,用北方话读正如LZ所言“哭不像哭笑不像笑简直糟蹋经典”。罗文曾为83版《射雕英雄传》唱过插曲《满江红》,铿锵有力,意志坚定之情油然而生。南方话中普遍保留古入声,而保留完全而又正统的唯有粤语,粤语-p-t-k三入声保留十分完整,而且听感区分度极强,广府人一般都会将入声发得非常明显强烈(听听TVB新闻便知道了),所以听起来非常刚硬强烈,很适合朗读《满江红》一类的豪放词。
元曲多用于当时的北方口语或半文言创作,不属于文言作品。所以朗诵它便适合用北方话而不适合用南方语言了。但这也不代表适合用普通话。因为元代北方话口音相比现在也是存古得多。当时依然“尖团对立”,“青”不读qing读cing,“蒋”不读jiang而读ziang,如今京剧中依然保留这种口音,其反应的便是以前的口音。因此读元曲可用山东东部地区的方音或河南部分地区的口音,因为该处还保留着尖团音对立。另外,北方话中唯有山西话(晋语)嚡保留着入声,因此用晋语读元曲也不错。
以上全是我个人的意见想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