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境诗句(古今意境优美的诗句)
1.古今意境优美的诗句
1.山有木兮木有枝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0.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1.三尺焦桐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12.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14.此情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15.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6.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17.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8.不思量,自难忘 19.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0.清清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1.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22.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2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24.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2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26.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唐;李白〈三五七言诗〉 2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2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29.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30.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31.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吕洞宾《梧桐影》 32.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沁《离人》 33.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狅。 李商隐《无题》 34.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35.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36.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37.慢脸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李煜 《菩萨蛮》 3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3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40.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4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42.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43.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4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45.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4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秦观〈鹊桥〉47.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48.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右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49.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50.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51.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52.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54.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2.表达人生意境的诗句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
3.急求有以下意境的诗关于以下意境的诗!!!急求!!!月,爱
1。
关于月的意境诗 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十里平湖已经是寒霜满地,年华老去,一寸一寸的青丝都慢慢在忧郁中。对青春对爱情的眷恋渴望。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 轼《中秋月》 因为取材相同,所以两诗写月,都绘得淋漓尽致,其咏月名句,也就千古流传了。 王建的诗着重就中秋月的清澈明亮进行描绘:诗人中秋赏月,居于庭院之中,只见月光如水,洒遍大地,庭院在月光的照射下,满地都呈白色,可见月光明亮清澄。
正因为月色清清,所以眼前之景,就一览无余--夜深人静,树影斑驳,那栖在树上的乌鹊在静静地休息;而秋天的露水洒在桂花树上,晶莹剔透,经月光一反射,更显得清透可爱。 诗人把视角对准庭院中可触之物--树,借栖鸦、冷露、桂花之美写出月色溶溶之姿,让人对月不能不产生爱慕之心。
苏轼的诗则着重就中秋月,描绘月之形美。诗中,“清寒”指月光,“银汉”指银河,“玉盘”则指明月。
因为古代很多诗人都将月亮喻为“玉盘”,所以“玉盘”也就成了明月的代名词了。 两首中秋诗在绘摹月色美的同时,也再现了赏月的场面,这就起了很好的侧面烘托作用。
我们说,越是“人尽望”,越显“月之娇”,诗人以侧面烘托的高明技法,将中秋景色烘托得十分美丽,同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
关于柳的意境诗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灞岸晴来送客频,相偎相依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一、从手法上来讲 第2首诗属于典型的送别诗,将主人公的主体感情投射到无感情的柳树中去,认为柳树也在“绊路人”,这类似于“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实际上蜡烛也好,柳丝也好,作为无感情的外物,是不可能惜别的,这是主体感情的外射。 第1首诗中,主体感情也有外射,但程度远不如第2首强烈,而是诗人对柳树做出一个判断(就是认为柳树无情,不解迎人只送人)。
二、从意境上来讲 第2首诗属于典型的送别诗,将惜别之情与柳树这一外物融合在一起。 情与景交融,很圆融的表达了惜别之情。
第1首诗则翻用其意。通过对柳树的“无情”的判断,更曲折、因而也更强烈的表达了惜别之情。
有点类似于毛阿敏的一首歌《思念》:“又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 第一是因为折柳赠别是古人的风气,看到柳,就联想到别。
第二是因为本身就是在送别的时候,这时候看到柳,只能徒增送别的伤感。 第三是因为,从来都是折柳赠别,但从来都没有一次是能够将人留下来的,因此说柳是无情的。
因此这是一种更强烈的表达。 这种表达,在特定的情境中,意味要比第2首的正话正说更浓烈 3。
秋思,归隐,梅兰竹菊。
柳宗元的五绝《江雪》被人称为创造意境的奇绝之作,“二十字可作二十层,却是一片,故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创造出一种奇绝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诗人的主旨,意在巧妙曲折地反映自己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其意不留痕迹地蕴含于所描绘的景象之中。 漫天大雪覆盖大地,那么多的山,那么多的路,竟没有一鸟一人之踪影。
“千山”“万径”,广阔无限,而一“绝”一“灭”又无限阴沉、凄凉、孤寂。寒气笼罩又正下着大雪的江中,竟有一只孤舟,一位披蓑顶笠的老翁,任凭周围环境严酷,坚持着自己能做的工作。
静中见动,又“孤”且“独”更增添沉寂清冷气氛。 诗人用暗示象征手段将自己愈挫愈坚的正气意志完全融含于雪压孤舟的白描之中,其奇绝意境天然而成。
《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汾河。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诗人用情景相生、情景“互藏其宅”的方法创造意境,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情意。 首句从景写起,次句由景到叙事,三句由叙事写到心情,最后以景语作结。
前两句侧重写景,皆写那些能够表达感情的景物,后两句以情为主,又不空泛抒情。前后各有侧重,但又“互藏其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尤其收句,以景结情,更显含蓄有深味。此诗寒意之景与烦愁之情水乳交融的意境,浑然纸上,如画彰目。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塞山寺,夜半歌声到客船。
张继的这首七绝之所以成为名作,是因为它宏大开阔且整体相融,具有大手笔风采。 诗体清迥,不雕不饰,读来却形象生动,宛若图画展现眼前。
诗作把形象、色彩、音响交织融汇,而且所写景物的远近、明暗、位置、层次又十分巧妙和谐。夜泊旅人的心情也与诗景融成一体,天衣无缝。
从景物层次上看,远处是秋夜的霜天,无边的残月,啼叫的栖鸦;近处是江畔的枫树,渔舟的火光,桥下夜泊的客船。 远与近,宏观与微观交融和谐。
从景物色彩上看,有霜天残月,有江枫渔火,冷色与暖色分别交织在树、桥、舟、寺的阴影之中,使色彩呈现出或明或暗的景观。这夜泊的特有气氛,已使旅客产生孤寂之感,而震荡天宇的“夜半钟声”,更给。
4.求美丽、有意境的诗句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风剪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 ,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单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5.求几个唯美意境的诗句
1、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3、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4、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5、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6、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7、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8、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9、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0、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
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1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2、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13、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14、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15、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6、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7、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18、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19、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20、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2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4、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25、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6、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27、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28、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9、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30、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1、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32、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33、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34、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35、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36、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37、也许是前世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38、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39、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
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40、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41、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42、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43、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 44、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
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45、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47、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48、你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
49、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50、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6.求能表现意境的诗词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全诗大体分为前后两层。前八句,着重在描写南涧时所见景物;后八句,便着重抒写诗人由联想而产生的感慨。其中状物遣词,确能“体物入情”。如诗歌首句“秋气集南涧”,虽是写景,点出时令,一个“集”字便用得颇有深意:悲凉萧瑟的“秋气”怎么能独聚于南涧呢?这自然是诗人主观的感受,在这样的时令和气氛中,诗人“独游”到此,自然会“万感俱集”,不可抑止。他满腔忧郁的情怀,便一齐从这里开始倾泻出来。诗人由“秋气”进而写到秋风萧瑟,林影参差,引出“羁禽响幽谷”一联。诗人描绘山鸟惊飞独往,秋萍飘浮不定,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在溪涧深处踯躅彷徨、凄婉哀伤的身影。这“羁禽”二句,虽是直书见闻,然“其实乃兴中之比”,开下文着重抒写感慨的张本。诗人以“羁禽”在“幽谷”中哀鸣,欲求友声而不可得,暗示他对同期放逐的“八司马”的怀念,因而使他“怀人泪空垂”了。“体物而得神”是此诗最大特色,苏轼称赞此诗“妙绝古今”,“熟视有奇趣”,也正是从此着眼。当然,这种体物的细致、状物的工巧,首先需要静心地细致观察客观景物,洪亮吉亦曾对柳宗元这两句诗体物的细密、状物的工巧发出感慨:“静者心多妙,体物之工,亦唯静者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