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和腊八的诗句(诗句过年时)
1.诗句过年时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 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这里所介绍只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
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
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
2.关于腊八节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人描写腊八节故事词我找了这几个,希望对你有帮助。
1、《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2、《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3、《腊日》——(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4、《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5、《腊八日水草庵即事》——(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6、《腊八粥》——(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3.关于春节、中秋的诗句
春节:《癸巳除夕偶成》清-黄景仁:【其一】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其二】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守岁》北宋-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中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关于腊八节的古诗有哪些 腊八节古诗6首精
1、《腊八》——(清)夏仁虎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2、《腊节》——(北齐)魏收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3氦亥份酵莓寂逢檄抚漏、《腊日》——(唐)杜甫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4、《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5、腊八祝福天寒地冻腊八粥,暖暖亲情涌心头。
电邮动画与健康,获益多多忙稽首。 6、腊八日水草庵即事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5.关于春节,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传说和故事
《元夕·莫道山家不挂灯》宋朝·方岳
莫道山家不挂灯,修身宝月一团冰。清寒照见诸人胆,却问诸人见未曾。
《元夕篇》明朝·薛蕙
皇都佳丽地,春日艳阳年。共爱元宵好,争歌明月篇。元宵明月满蓬莱,春色先从上苑来。千门宛转银屏隔,万户参差金锁开。千门万户连双阙,彩女新妆踏明月。映牖窥窗态转多,。
《州上元》宋朝·晁说之
酷爱鄜州月,真分紫府灯。月收烟荡漾,灯比石棱层。
《意难忘·元宵》清朝·尤侗
春色佳哉。报吴宫花柳,羯鼓方催。羽林千骑去,华屋万家回。罗帐地,锦衣街。灯火上楼台。看满城、星桥高揭,火树丛开。
《元夕》宋朝·晏殊
星粲实灯连九市,水流香毂渡千门。姮娥似有随人意,柳示花前月半昏。
6.关于春节的古诗
关于春节的古诗: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除夜宿石头驿
唐代: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3.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4.除夜雪
宋代: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5.人日思归
隋代: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拓展资料: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7.腊八节的古诗句有哪些
【导语】腊八是春节之前最重大的节日,时间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关于这个节日,流传下来许多的古诗词,以下是由无忧考网整理了关于腊八节的古诗词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篇一】关于腊八节的古诗词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作者: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
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篇二】关于腊八节的古诗词 《大腊》 作者: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
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
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
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
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诗中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篇三】关于腊八节的古诗词 《腊节》 作者: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8.春节的诗有哪些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
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
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只有雪地上留下艰辛的足迹,才会懂得活的珍贵,活的炙热。祝新的一年中你的生活美满幸福。
在这快乐分享的时刻,思念好友的时刻,美梦成真的时刻,祝你——新年快乐,佳节如意!
元旦快乐!合家幸福!在新的一年里好事多多!笑容多多!开心每一秒,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远!
每年的这个时候,祝福就会象海洋涌向你,希望我的祝福象一叶轻舟,载你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新年快乐!
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新年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来年万事圆圆,送一份漂亮的礼物祝你微笑甜甜。
玫瑰是我的热情,糖果是我的味道,星星是我的眼睛,月光是我的灵魂,一并送给你--我的爱人,新年快乐!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