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美景诗句古诗(描写山河风光的诗句)
1.描写山河风光的诗句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玉楼春》【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河边观景色的诗句有哪些?
1.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唐代:胡令能《小儿垂钓》
【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2.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译文】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3.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译文】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4.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杨万里《小池》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5.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
【译文】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6.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先秦:屈原《九歌·湘夫人》
【译文】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7.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代: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8. 描写河流的成语
1. 波澜壮阔[bō lán zhuàng kuò] 原形容水面辽阔。 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2. 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 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3. 黄河水清[huáng hé shuǐ qīng]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4. 气势磅礴[qì shì páng bó]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5. 泾渭分明[jīng wèi fēn míng]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6. 一泻千里[yī xiè qiān lǐ]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7. 俟河之清[sì hé zhī qīng] 俟:等待。 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8. 波涛汹涌[bō tāo xiōng yǒng]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9. 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10. 河山带砺[hé shān dài lì]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11. 鲤鱼跳龙门[lǐ yú tiào lóng mén]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12. 不到黄河心不死[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13. 中流砥柱[zhōng liú dǐ zhù] 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14. 跳进黄河洗不清[tiào jìn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15. 海晏河清[hǎi yàn hé qīng] 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16. 跳在黄河洗不清[tiào zài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17. 河汾门下[hé fén mén xià] 河:黄河。汾:汾水。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3.古诗风景优美的古诗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晓出净慈寺迎凉有感》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5、《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0、《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语不须归。 11、《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5、《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6、《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7、《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8、《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影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9、《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0、《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河边观景色的诗句有哪些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唐代:胡令能《小儿垂钓》【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译文】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译文】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杨万里《小池》【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译文】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先秦:屈原《九歌·湘夫人》【译文】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唐代: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描写河流的成语波澜壮阔[bō lán zhuàng kuò] 原形容水面辽阔。
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 涛:大波浪;骇:使惊怕。
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黄河水清[huáng hé shuǐ qīng]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气势磅礴[qì shì páng bó]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泾渭分明[jīng wèi fēn míng]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一泻千里[yī xiè qiān lǐ]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俟河之清[sì hé zhī qīng] 俟:等待。 等待黄河变清。
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波涛汹涌[bō tāo xiōng yǒng]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
形容气魄很大。河山带砺[hé shān dài lì]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鲤鱼跳龙门[lǐ yú tiào lóng mén]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不到黄河心不死[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中流砥柱[zhōng liú dǐ zhù] 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跳进黄河洗不清[tiào jìn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同“跳在黄河洗不清”。海晏河清[hǎi yàn hé qīng] 晏:平静。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跳在黄河洗不清[tiào zài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河汾门下[hé fén mén xià] 河:黄河。
汾:汾水。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5.关于描写河边的古诗有哪些
1.《青青河畔草》两汉:佚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2.《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五代: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敢辞 一作:不辞)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3.《边词》唐代:张敬忠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旧来迟 一作:归来迟)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4.《晚春江晴寄友人》唐代: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5.《辛未七夕》唐代:李商隐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6.表达山水景色的诗句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鹿柴》也是这样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
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
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
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
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
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王维善于概括地抒写雄奇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