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泛黄的书页的诗句(巴金写哪些诗)

1.巴金写哪些诗

据《巴金年谱》记载,巴金在1923年来沪求学时,曾在《妇女杂志》发表过三首小诗。于是去上海图书馆查阅,终于找到了这本1923年10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妇女杂志》第9卷第10号。小心地翻开微微发黄的书页,果然在后面诗歌专版中,看到了署名“佩竿”(巴金的笔名)所作的三首诗:《一生》《寂寞》和《黑夜行舟》。这三首诗都很短,全部加起来只有11行,但却是20岁的巴金第一次离开生活了19年的故乡成都时思想和感情的真实写照。他在诗中写道:

未开的——含苞了;

将开的——开放了;

已开的——凋残了;

花儿静悄悄地过了她的一生。

——《一生》

一株被扎过了的梅花在盆里死了,

她的一生原是这样的寂寞啊!

——《寂寞》

巴金出生在封闭、落后的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里,从小耳闻目睹的是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大家庭里人们互相倾轧、勾心斗角,封建伦理道德对人们的残害。这一切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压力,使年轻的巴金感到压抑、寂寞、伤感。《一生》正是他这种感情的描写。而“一株被扎过了的梅花在盆里死了……”令人不禁联想起《家》里“梅”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巴金对被封建伦理迫害的无数青年男女的深深同情和对封建专制的厌恶、控诉和反抗。他不甘心寂寞,他渴望冲出黑暗,离开这个被他称为“黑暗的专制王国”的大家庭,去探求真理,奔向光明。1923年5月,他和三哥尧林决心离开成都,去上海求学。“一个理想在前面向我招手,我的眼前一片光明。”

“我看见远方一盏红灯闪闪发光,我不知道灯在哪里,但是它牵引着我的心,仿佛有人在前面指路。”当故乡的景物在视线中消失以后,他久久地在船上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构思了小诗《黑夜行舟》:

天暮了 在这渺渺的河中,

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

远远的红灯啊,

请挨近一些儿罢!

在这首诗中,巴金把“远远的红灯”作为光明与未来的象征,作为人生航标的象征。正如他后来在《激流》总序中所说:“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不会停止,且看它把我带到什么地方去!”这首诗正是表明了他积极的生活态度。

巴金来到上海后,和三哥尧林考入南洋中学,发表这三首诗之时,他正在南洋中学初二住读。南洋中学是上海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该校地处市郊日晖港畔,校园优美,教育上乘,设施完备,有教学楼、宿舍、理化实验室和以藏书丰富闻名沪上的图书馆。而对学生的管理比较宽松,鼓励学生自治、自强。进入这样的环境,使远离故乡的巴金得到一个安定的住宿学习的地方。他一方面努力学习外语,读了不少如狄更斯《双城记》《奥列维·屈斯特》等英文原著,一方面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于是就在此时整理发表了来上海时酝酿成的上述的三首小诗。

2.回忆它好似一枚泛黄的书签 把回忆和现在 隔成两页 这两句歌词是出自

麻花舞台剧《那年的梦想》中的原创插曲

歌名:写一首歌

歌手:贾金金

歌词:

转眼的时间划过一世的流年,

一幕幕重现漫过海天。

把你藏心间已经很多年。

只剩想念,回忆它好似一枚泛黄的书签。

把回忆和现在隔成两页。

模糊的字里行间,

写满怀念 怀念。

写一首歌,只为这一切未走远。

推开眼,会看见的温暖。

唱一首歌,只为这回眸的一瞬间。

一眨眼,一步望,一擦肩。

泛黄,诗句,书页

3.泛黄的书签 歌词

歌曲名:泛黄的书签

歌手:张明敏

专辑:民歌回忆专辑

张明敏-泛黄的书签

作词 作曲

.

只是一张小书签 夹在泛黄的书页间

很偶然地 在无意中滑落眼前

虽然只是小书签 一张被遗忘的纸片

随着你潇洒的字迹 多少往事涌现

唰啦啦多少个雨天 你和我肩并肩

唰啦啦任雨声夹杂在细雨间 HONEY

唰啦啦多少个岁月 和无限的憧憬

唰啦啦已消散如云烟

.

唰啦啦多少个雨夜徘徊在你窗前

唰啦啦任雨点冷却脸上热泪 HONEY

唰啦啦多少个岁月 和无限的期望

唰啦啦已消散如云烟

唰啦啦多少个岁月和无限的憧憬

唰啦啦已消散如云烟

.

唰啦啦多少个岁月 和无限的期望

唰啦啦已消散如云烟

.

/song/23249631

关于泛黄的书页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