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诗句古诗并分析形象意义(鸟在古诗文中常常代表哪些意义)
1.鸟在古诗文中常常代表哪些意义
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青鸟
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后来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哀鸿(雁)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q0)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燕, 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2.鸟在古诗文中的代表着什么意义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叫象征手法。
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如月亮多代表着思乡和怀念,柳多代表着惜别。
但象征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具体事物在古诗文中都有特定的指向或寓意。但同时排除在一类事物中有一两个特殊的个体被约定俗成地赋予一定的涵义,就说鸟吧,鸳鸯寓意夫妻和睦亲密,青鸟象征着幸福佳音的使者,大鹏则是志向高远前途光明的代表,而凤凰和孔雀则常常象征着幸福和祥瑞。
除此之外在古诗词中特定的环境和意境中鸟及其个类也会透露出特定的意象,如“鸟宿池边树”“月出惊山鸟”等描述夜深寂静情境时它透露的是静谧和安静;而当“鸟雀”和“燕雀”两词出现在古诗词中是多象征着志向卑小苟且偷安。
如此类情况会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但只要我们深刻体会整首作品的思想背景和整体意境,就一定会对其中个别字词背后所隐含或象征的意思有所觉察和理解.。
3.鸟在古诗文中的意义
1如题,2就是鸟,3自然的活力 ,4青鸟为信使 5莺与燕更多象征着爱情6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4.鸟在古诗词中代表的意义(例子)
鸟:(niao第三声)
1.飞禽的同称
2.指东方朱鸟七宿
(diao第三声)
1.骂人的粗话
【鸟道】:鸟飞的道路.形容高峻险窄的道路 唐·李白《蜀道难》诗: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鸟尽弓藏】:谓鸟尽则弓无所用。比喻功成以后功臣遭遇杀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又《淮阴候列传》作:“高鸟尽”.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行,鸟尽弓藏”
【鸟兽散】人群像鸟兽样的散去。《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5.有关鸟的诗句,并写出"鸟"在句中的含义.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6.白居易 古诗 《鸟》 诗意怎么理解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诗文解释】
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
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诗文赏析】
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标 题: 鸟窠与白居易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1年11月24日23:25:40 星期六), 站内信件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
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沉,勾心斗角,
危险就在眼前。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
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这首七佛通偈看起来虽然稀松平常,可是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呢?如果人人能够消极的
不为恶,并且积极地行善,人间那里还有邪恶?社会那里不充满爱心和乐呢?也因此白
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完全改变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
7.有关于鸟的诗句及赏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赏析:这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赏析: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赏析: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