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关于钱塘江的诗句(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苏轼的)
1.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苏轼的
催试官考较戏作 宋·苏 轼 八月十五夜, 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屋与市楼, 况我官居似蓬岛。 风味堂前野桔香, 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 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 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 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 门外白袍如立鹄。
其实这是一首希望阅卷官挑灯夜战迅速批出考卷,好让考生们轻松愉快地去欣赏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涌潮。 其中“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赞叹钱塘江的诗句为后来流传。
2.面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我想起了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
苏轼咏赞钱塘江大潮的千古名句是:“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波澜壮阔的壮丽景象。此句出自宋苏东坡《催试官考较戏作》,全文意并不在咏潮,此句却成为了咏潮的千古名句。
原文(节录)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译文
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壮观程度天下难再有第二个了,大潮就像是鹏鸟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更像是十万人的武装部队长驱直入。
扩展资料:
《催试官考较戏作》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熙宁五年八月,苏轼监考贡举时作。贡举是封建社会朝廷开科取士的地方选拔阶段,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日。这一年却迟了两天——八月十七日放榜,不消说那些考生们是等得颇为焦急的,所以作者有催试官之作。较,能校。考校是指试后的阅卷、评定。
立鹄,即鹄立,形容伸着脖子、颠着脚盼望的样子。全首诗仅此二句是催促之词,以上说中秋月,说钱塘江潮,似不相干,实则作者说月说潮以过节、看潮戏催试官,叫他们快点发榜。“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成为了千古流传的描写钱塘江潮的佳句。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催试官考较戏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