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有许多用典的诗句(用典最多的古诗是什么?最好把典故一起都写出来,谢谢!)
1.用典最多的古诗是什么?最好把典故一起都写出来,谢谢!
高中时记得老师说稼轩的这首词用典很多。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年轻时就败曹操于赤壁,造成三国鼎立之势。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东晋王室,北擒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后又杀刘毅,斩谯纵,驱司马休之,使境内统一,继而收复洛阳、长安、灭后秦。真是“气吞万里如虎!”如今,刘裕的寓所已成“寻常巷陌”,但他的业绩,气概仍然令人向往。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4.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5.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2.用典的诗句
【唐多令·柳絮】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粉堕、香残,指柳絮堕枝飘残;粉,指柳絮的花粉。
这里有两个典故。 【粉堕百花洲】说的是晋代石崇,他有一位十分漂亮的爱姬,名叫绿珠,石崇在金谷园中、百花洲畔、建了一座高楼作藏娇之所、将绿珠养在内。
可是、由于绿珠太漂亮、被赵王司马伦看中,对石崇横加罪名,恃权强夺,并要抄斩石崇全家。绿珠见此情景、对石崇说:“祸是因我而起,我就以此身报君吧。”
说完便跳楼自杀了。 【香残燕子楼】说的是唐代歌妓关盼盼。
燕子楼是彭城名楼,其间藏着一段千古伤心的故事。那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张建封管辖徐州,极宠声、色、艺俱佳的歌伎关盼盼,特地在彭城老家建了一座燕子楼给她居住。
这座小楼白墙黑瓦,翘着典型的南方飞檐,楼前临水,远望如雨燕飞翔,故而名为燕子楼。 可惜好景不长,张建封身故,家人扶着灵柩归葬北邙山,盼盼从此便把自己封闭在燕子楼里,过着足不出户的日子,一转眼就是十年。
这十年间,慕盼盼之才名、艳名而来的人着实不少,但盼盼始终惦着张建封的情义,再不肯与人一见,偶有作答,也只是以诗明志而已,十年间积下三百多首寂寞的诗作。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她虽然万念倶灰,心如止水,但却有人偏偏以她作题材。
一个名叫张仲素的诗人写了《燕子楼》三首, 其一: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其二: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其三: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筝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他自觉写得不错、后来还特地送去给大诗人白居易看。白居易看了,也引起兴趣,随即按韵和了三首。
白的三首是这样写的: 其一;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细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着即潜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其三;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这六首诗都是以关盼盼为素材、其内容却是诗人凭空惴猜、虚构而成。其实、诗人尽可凭自己的构思去写你的诗,关盼盼尽可按自己的习惯去过你自己的生活,这是各不相关的事。
可是、由于白诗第三首的后二句内含的封建道德观点刺伤了关盼盼的心。 对于这两句、如果理解为:据说(尚书墓前的)白杨树已经长得很高大,可以作柱子使用了,而关盼盼还依然健在。
那就可能什么不愉快的事都不会发生。可是、这仅是第一种理解,另还可以有; 二:张尚书死了那么久、关盼盼还没有死呢。
三:(既然关盼盼独守空楼那么有情义、)张尚书都死了(那么久)关盼盼为甚么还不去死? 当把这三首诗看完之后,盼盼却发现后边还附着一首七绝: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盼盼看得容颜大变!这首诗是说:当年张建封不惜重金买得绝色女子,尽心尽力地教她们歌舞技艺,但身死之后,那些受张公大恩的歌舞伎却没有一人追随张公而去。人情世态,可为一叹。
这首诗,盼盼边看边哭,边哭边看,最后说道:“我并不是不肯追随张公,只是生怕在我以死殉情之后,世人会因此而批评张公重色。张公若有从死之妾,恐怕清誉受损。”
继而步韵一首,作答白居易: 自守空房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泛称皇帝的近臣、这里是称白居易)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诗中说十年来自己独守空房,愁眉紧锁,当年白居易写诗形容自己如容风中牡丹,而今春去也,牡丹早已凋零,只是心中深意无人会得,不免叹息。又写一联:“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笑白居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此悲哀不食,十多天后便当真追随张建封而去了。
绿珠殉于情。关盼盼也是殉于情。
林黛玉很理解,在她们生活着的那个时代和那个环境,她们都只能像柳絮般地一任“东君”摆布,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如黛玉自己,虽然和贾宝玉倾心相爱,但她已感知终究是不会有结果的。
所以、她见到柳絮就想到自己的未来。她也由此联想到两位殉于情的古人。
她知道,她和她们得到的必然都是悲剧结局的命运。 刘禹锡有两句诗:“自古红颜多薄命,从来尤物不长生。”
3.谁帮归纳下都有哪些用典的诗句啊
泪
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湘江竹上痕无限”,这句用的是娥皇、女英哭湘江,飞泪溅竹成斑的典故;这是伤悼之泪。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4.用典的诗句1~6年级例
1、我家洗砚池头树 用的是什么典故?它属于哪一种用典方法
2、你还知道那些用典诗句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个典故和哪个故事有关
1这里化用了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个典故.引用古籍中的故事属于正面用典.
2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3讲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5.关于用典的诗句
1.李白《行路难》(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 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 从政仍有所期待.
-----------------------------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 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 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 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 分丰富.
-------------------------------
3.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 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 以孙权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