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咨询的诗句(咨询一首诗词)
1.咨询一首诗词
玉蝴蝶
柳 永
望处雨收云断,
凭阑悄悄,
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
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苹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
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
几孤风月,
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
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
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
立尽斜阳。
这首《玉蝴蝶》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 ,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 。这种情怀,又落脚到 “目送秋光”上。“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苹花渐渐老了 ,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 ,梧桐叶变黄了,正在一叶叶地轻轻飘下。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苹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发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苹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在词中是一转折。在景物描写之后,词人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 ,又统摄全篇 ,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在这里情与景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
换头“难忘”二字唤起回忆 ,写怀念故人之情,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 ”,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旨在加强别后的怅惘。“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在这里指友人所在之地,因不知故人何在,故云“ 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 ,无人可托 。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 、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 。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 ,好像在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 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在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
“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断鸿的哀鸣 ,来衬托自己的孤独怅惘 ,人我双合,妙合无垠,声情凄婉。“立尽斜阳”四字,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他久久地伫立在夕阳残照之中 ,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立尽”二字言凭栏伫立之久,念远怀人之深,从而使羁旅不堪之苦在言外自现。
柳永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感情的律动。同时在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见奇,隽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赏。
2.关于“调研”的诗句有哪些?
1.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3.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____陆游《金错刀行》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6.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____杜荀鹤《小松》
7.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9.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郑燮《竹石》
10.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12.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____屈原《国殇》
13.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____李白《将进酒》
14.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____杜甫《蜀相》
16.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7.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陆游《病起书怀》
18.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1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___屈原《离骚》
20.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____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21.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于谦《石灰吟》
22.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23.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____唐寅《把酒对月歌》
24.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李清照《夏日绝句》
25.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____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26.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7.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____佚名《长歌行》
28.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9.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____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30.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郑燮《竹石》
3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2.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____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33.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34.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35.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____曹植《白马篇》
36.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____王勃《滕王阁序》
37.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____杜甫《阁夜》
38.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39.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4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佚名《论语十二章》
41.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____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42.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____查慎行《三闾祠》
43.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3.关于科举的诗句
1、《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名联谈趣》
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 悲风过洞庭。
4、《琵琶记》
高明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5、天一生水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6、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7、《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
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 霭空迷昼景,临宇借寒光。 似暖花消地,无声玉满堂。
洒池偏误曲,留砚忽因方。 几处曹风比,何人谢赋长。 春晖早相照,莫滞九衢芳。
8、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去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9、恐是孙山朝升落、雏雁凯归草再升。
4.中国古代朝代科举考试有关的诗句有那些
科举考试悲喜诗
--------------------------------------------------------------------------------
2006年06月14日 10:14
自隋一代开科取士以后,科举考试成了读书人踏入仕途的唯一通路,因为事关荣华富贵,无不梦寐以求金榜题名。然称心如愿的毕竟极少数,也因此有大悲大喜,往往表现了在字里行间。
旧有夸世间得意事,把金榜题名时与洞房花烛夜并列为特大喜事。人逢喜事精神爽,金榜题名者如沐春风,飘飘然得意之至,代表作要数唐孟郊的《登科后》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制,新科进士要举行多种显示其荣耀的庆贺活动,其中一项,是游览京都长安著名花苑。诗人陶醉在美好前途中,过去的穷困潦倒也不值一提了。
唐朝诗人王建中举后同样的心花怒放,挥毫疾书: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二十七岁考取了进士,是十七名新科进士中最年轻的一个,参加了长安“雁塔题名”后,兴奋得夜难成寝,书写了《登第》诗,自豪之情洋溢: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又有《及第诗》,写的也是题名金榜后的喜悦与意气洋洋: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唐袁皓《及第后作》,自比蓬莱岛上神仙,又如展翅高空九万里的大鹏,自夸月宫折桂易哉勿难: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惊。
宋代的梁灏屡试不第,但他并不气馁,苦读如新,有道是天道酬勤,终于在耄耋之年的八十二岁时中了进士,钦点头名状元,兴奋之余写道:
白首穷尽,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这位高龄状元真是老当益壮,自称较之传授《尚书》的伏生还年轻八岁,比辅助周文王的开国功臣姜子牙只大了二岁!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逃不出名落孙山的命运,失望与痛苦可想而知。唐时众多考生落榜后不回家,留在京都长安,既为下一次考试作准备,又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如常建的《落第长安》:
家园好在尚留秦,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这首七律的大意谓:榜上无名感到羞?,回乡恐怕黄莺花草也会嘲笑,所以家园虽好还是留在长安再一年。
豆卢复《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诗,也是自感羞愧,只是换了一个无颜面对的对象,意谓借住长安沉浸在忧愁中忘了春天到来,听到莺歌才知柳条发了新芽,年复一年落第后东回家乡,实在不好意思向长安客栈的店主告别:
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因考场失意而悲泣者大有人在,更有屡试不第年年伤心落泪的,请看钱起《长安落第》:
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
还有为落榜写下绝命词一死了之的,据清代笔记《冷庐杂识》载,咸丰年间江南乡试,一个浙江山阴(今绍兴)的胡姓考生,在考卷上题写云:
黄土丛深白骨眠,凄凉情事渺秋烟。何须更作登科记,修到鸳鸯便是仙。
未待放榜,这个考生已发疯致死,原因是一次又一次榜上无名绝望到顶。无怪乎古人将科场落第列为人间四大失意事之一:
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5.有关“专注”的诗句
1.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来从窦车骑行 自朔方行作》唐. 李益
2.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 ——《杂曲歌辞·缓歌行》唐. 李颀
3.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唐. 高适
4.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宋. 王禹
5.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唐. 王缙
6.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
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
翻译: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2.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 ——《杂曲歌辞·缓歌行》唐. 李颀
读书和任侠,就好比学文和习武,而"任侠"除了说习武外还带有行侠仗毅走江湖的意思.
这话是说:早知道现在读书的好处,后悔当年习武走江湖是错的.
3.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唐. 高适
翻译:有才能的人却不愿意学习请见地位高的人,哪里还用年复一年地空读书
4.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宋. 王禹
翻译昨天去邻家借了点火,点燃窗边的烛台继续读书。
5.有关“专注”的诗句还有:
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 ——《酬包佶郎中览拙卷后见寄》唐. 卢纶
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 ——《答侯少府》唐. 高适
读书惟务静,无褐不忧贫。 ——《送薛秀才》唐. 皇甫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 杜甫
《劝学》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描写“古代科考或赶考”的诗句有哪些
1、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唐代:韦庄《喜迁莺·人汹汹》
译文:彩色旌旗一队队绚烂如天上虹霓,绛红色仪仗一排排壮丽如彩霞,引领着中举的士子去拜见皇后。
2、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唐代孟郊《登科后》
白话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3、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自谓出太早,已有车马行。 ——唐代: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
译文:晚上驾着马车去送举人,东方还没有天明。自己以为自己出来的已经够早,没想到路上已经有了马车行走。
4、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宋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译文: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5、时光似箭如流星,进京赶考求功名。——近现代:卢青山《同前述其歌》
译文:时间如射箭一般如流星一般划过,急着进京赶考去求取功名。
7.在古代诗词中有哪些形容知识渊博的词语或诗句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南宋·陆游《文章》
译文: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
2、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唐·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译文:裴先生你英雄豪迈、才华灼灼,陡然崛起。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译文:看到你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你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4、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南北朝·《南史·谢灵运传》
译文:天下的人才一共一石那么多,曹子建占了其中的八斗,我占了其中的一斗,古往今来的人占一斗。
5、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译文: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必将万古流传。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译文: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7、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译文:虽然才华超群却无用武之地,虽然道德崇高却无人理解。
8、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唐·李白《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译文:令人羡慕的是你们二位前去应举,真如同二条出渊的胶龙,何况你俩又有冠盖当世的才情。
9、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唐·杜甫《不见》
译文:思维敏捷作诗千首,身世飘零喝一杯酒足矣
8.古人有关人生观的诗句
王羲之之前的话,,那些著名的文学作品都有自己著名语句,,,代表便是四书五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里面是一套一套的。。哦,对了,还有个曹操和诸葛亮。
之后么,历朝历代叫得上号的文人们。
南北朝和隋朝就不说,,没有大出彩的。
唐 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宋 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朝就不说了哈。。。艺术才是主流
明 于谦: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戚继光: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9.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诫子书》
白话文释义: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白话文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出自春秋《诗经·小雅·小旻》
白话文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郑燮诗《竹石》
白话文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
白话文释义: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