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关于丘的诗句(诗集里有丹丘子的诗词)

1.诗集里有丹丘子的诗词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

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

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烦。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

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

久欲入(一作寻)名山,婚娶(一作嫁)殊未毕。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

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

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

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

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

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

骑二茅龙上天飞。

2.古诗新唱天净沙丘诗句?

《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六种自然景物,给读者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

【越调】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字词注释:

天净沙:曲牌名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注释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多么的落寞,拖出那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全身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在残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闪闪发亮。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有什么,诗句

3.有关“妖狐”的诗句有哪些

1、江南有毒蟒,江北有妖狐。—《哭王质夫》唐 白居易

【解释】长江以南的地方有毒蟒蛇,长江以北的地方有只妖狐。

2、为作妖狐窟。— 《和《古社》》唐白居易

【释义】作为狐妖的洞穴。

3、借取秦宫台上镜,为时开照汉妖狐。— 《咏怀》唐 徐夤

【释义】借来秦镜,为了这个时候能抓住妖狐。

4、敢效妖狐更假威。—《南乡子·尘梦黍方炊》元 许有壬

【释义】为像狐妖那种人效忠得人更狐假虎威。

5、飞电化为火,妖狐烧作灰—《和》唐 白居易

【释义】闪电化成火,把狐妖烧成灰烬。

6、为作妖狐窟,心空身未摧。—《和》唐 白居易

【释义】作为狐妖的洞穴,树的里面虽然空了,但是树还屹立着。

7、妖狐狡兔无所依。—《津阳门诗》唐 郑嵎

【解释】邪恶的狐狸和狡猾的兔子没有不能依靠的。

8、妖狐昼啸。—《沁园春 嘲昆季析居》元末明初 凌云翰

【解释】狐妖在夜晚嚎叫。

9、妖狐变美女,社树成楼台。—《和》唐 白居易

【解释】一只狐妖变幻成了一个美人,树变幻楼台。

10、惟有空心树,妖狐藏魅人。 —《古社》唐 元稹

【解释】在那空心的树里,狐妖经常迷惑凡人。

4.元好问的(过雁丘)及他的诗词,请提供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试论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各版本的差异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曾听过这几句凄绝优美的情词,就连笔者十数年前年轻时夹于桌垫下的情侣剪纸也有这几句,可见好诗好词之所以能传世不堕必定有其道理,但虽晓得大家所见版本大不相同,不过笔者当然也并没有为这首词下过什么工夫,直到有一天…… 辛巳农历年前,遥光兄忽然转寄了封信说有读者对某一首词之版本提出问题,要笔者帮他解决一下,真是的!居然丢给笔者这么伤脑筋的苦差事。尔后笔者趁过年前的空挡回了封信给他对于此词约略的见解,然而笔者手边关于元好问这阕词的资料不多,故也不敢说结果是对的。

基于本身对诗词的爱好与好奇心驱使下,年后陆续到许多书局去坐拥暂时的五车之富,可惜坊间虽有不少元好问诗文集,但属于词作方面的资料却相对稀少,故笔者仅就目前可得的资料就版本差异勉强稍作说明,希望能因此引起大家研究的兴趣。同样的,笔者不敢说以下所得的绝对正确,此点祈请各位读者特别注意与包涵。

元好问(西元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代秀容县人氏(即今之山西省忻州市),七岁能诗。宣宗贞佑年中,蒙古挥军南侵,元好问为避兵祸南下,居福山县(今河南省宣阳县西六十里)。

三十二岁进士及第,时为兴定五年,后金亡不出仕,自号遗山真隐。与李治、张德辉友善,时号龙山三友。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缪钺一九三五年曾于【国风】期刊中对于元好问有一段评论:“金自大定,明昌以遗,文风蔚起,遂於蔚末造笃生遗山,卓为一代宗师。其诗嗣响子美,方轨放翁,古文浑雅,乐府疏快。

国亡以文献自任,所着【壬辰杂篇】虽失传,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书,故独称雅正。诗文史学,萃於一身,非第元明之后无与颉颃,两汉以来,固不数数觏也。”

这一段大意是评价元好问文学方面的造诣著作以及其在宋元之间的声望。 基本上,元好问真可算是大诗人了,据郝经所撰【遗山先生墓志铭】说他的诗作“共千五百余篇”,这当然是在没有佚失的情况下为数。

至于词方面,也有三百多之谱。虽然元好问填词的造诣或许并不在诗作之上,不过有一首词倒是获得相当多人的喜爱与共鸣,那就是【摸鱼儿━雁丘辞】,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对象。

根据元好问对这首词所作的小序:“乙丑岁赴试并州(按缪钺教授考定,当时元好问十六岁间),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

旧作无宫商,今改订之”,因此应是元好问后来以赴试当时旧作修改的,至于订定年份则不可考。 言归正传,盖房子需要按图施工,作诗要按诗律来作,作词则需要按谱填词,这是认识、写作古典诗词很重要的一点观念,任何一种游戏都有所谓的“游戏规则”,同理,写作古典诗词也有写作古典诗词的游戏规则,既然是游戏规则便代表必须遵守这些规则以达到游戏的目的。

但有许多人以为写古典诗词不需要“拘泥”于格律,其实这样的观念并不可取,也非常不正确,试想我们画图是不是还得在有限的彩笔和有一定大小的纸张作画呢?基于介绍元好问这一首词的必要与必然,我们必须先了解【摸鱼儿】词谱,否则元好问这首【雁丘词】大可随便写、随便人去改,不需要笔者再来试着还原他的面目了。以下笔者将【摸鱼儿】词谱详列于后: 摸鱼儿,双调一百一十六字,有摸鱼子、安庆摸、买陂塘、陂塘柳等别名。

(●仄声,○平声,⊙平仄皆可,◎仄韵,▲协韵) ●○○、⊙○○◎ ⊙○○●○▲ ○○⊙●○○● ⊙●●○○▲ ○●▲ ⊙●●○○、⊙●○○▲(可做⊙●●、○○⊙●○○▲) ○○●▲ ●⊙●○○ ⊙○⊙● ⊙●●○▲ 后阕仅起头二句与上阕一句(含豆)不同,其余相同。 ○○▲ ⊙●○○●▲ ⊙○○●○▲ ○○⊙●○○● ⊙●●○○▲ ○●▲ ⊙●●○○、⊙●○○▲(可做⊙●●、○○⊙●○○▲) ○○●▲ ●⊙●○○ ⊙○⊙● ⊙●●○▲ 好了,既然词谱找到了,笔者就来分析以下读者所提到的版本(虽然笔者还知有其他更夸张的版本)。

摸鱼儿 雁丘辞 元好问 问(世、人)间 情(为、是)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雁)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 (离别、别离、离愁)苦 (就、是、个)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景、雪) (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 寂寞当年萧鼓 荒烟(台)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自)啼风雨 天也妒 未信(与、欤) 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愁)万古 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 来访雁丘处 一、“问人间”:这一句应该是“仄平平”而且是一定的,所以“问人间”、“恨人间”格律上没有问题,但作“问世间”就大大的有问题,因为第二字不可以作仄。另外,使用“问人间”可与下文“情为何物”互相呼应,所以笔者认为“问人间”相较于“恨人间”为优。

但也并不能说“恨人间”不好,基本上都有人采用。

有什么关于丘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