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字古诗句(关于足的古诗大全)
1.关于足的古诗大全
1、老去何足惊 唐 白居易 题旧写真图》
2、欢娱未足身先去 唐 白居易 《闻乐感邻》
3、去去何足道 唐 李白 《赠别从甥高五》
4、泰去否来何足论 唐 戎昱 《赠别张驸马》
5、看奴未足抛奴去 宋 晁端礼 《千秋岁·飞云骤雨》
6、功成足步红莲去 宋 可旻 《渔家傲·人世罪冤知底数》
7、花前饮足求仙去 唐 刘商 《杂言同豆卢郎中郭南七里桥哀悼姚仓曹》
8、绊足去何因 唐 柳宗元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9、去悔何足追 唐 刘叉 《勿执古寄韩潮州》
10、洗足北林去 唐 周贺 《送僧归江南》
11、风足去稗秕 唐 陆龟蒙 《杂讽九首》
12、去住人情足可安 唐 杜荀鹤 《入关因别舍弟》
13、折足去踸踔 唐 韩愈 《城南联句》
14、箪瓢未足去无缘 宋 陆游 《晓出城东》
15、老僧避俗去足跣 宋 梅尧臣 《送方进士游庐山》
2.带足字的诗词
足以慰馀生。
足以报先帝。
足明渔父贤。
足堪资小留。
足以戒人间。
足下远游履,
足著远游履,
足系一书札,
足下复不第,
足以慰所思。
斜足洒岩阿。
绝足势未知。
尚足平生欲。
马足践胡尘。
马足蹶侧石,
视足无所愧。
马足不可绊。
濡足乃乘乾。
知足胜不祥。
逸足还同骥,
宿雾足朝烟。
朝廷足武臣。
冰河足雁声。
翻成足愁苦。
少年足风情,
处处足欢声,
春泉足细流。
横瓮足堪眠。
暗芳足幽气,
孤赏足云霞。
天花近足春。
股肱良足咏,
此乐匪足耽,
一胜何足论。
身贵不足论。
一枝何足贵,
感时何足贵,
去去不足观。
山河不足重,
离别何足叹。
郊垧既沾足,
不待春眠足。
外馀中不足。
歌舞竟未足。
狸食自须足。
万物生意足。
仙人垂两足,
日高春睡足,
饮乳未尝足。
丝缠凤凰足。
3.写脚的诗句
包含有“脚”的诗句,如: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南北朝 · 佚名《木兰诗 / 木兰辞》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唐 · 李贺《李凭箜篌引》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 清 · 郑板桥《题画兰》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脚终相救 —— 清 · 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4.形容女子足的诗句有什么
1.白居易诗:"小头鞋履窄衣裳,……天宝末年时世妆”
2.唐韩偓《屐子》云:"六寸肤圆光致致,白罗绣屧红托里。南朝天子欠风流,却重金莲轻绿齿
3.六朝乐府《双行缠》云:"新罗绣行缠,足趺如春妍;他人不言好,独我知可怜。"
4.曹植的洛神赋中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5.陶渊明的闲情赋中有:“愿在丝而为履,同素足以周旋。
6.唐玄宗《杨妃罗袜》仙子凌波去不还,独留尘袜马嵬山;可怜一掬无三寸,踏尽中原万里翻
7.杜牧诗:"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
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句诗句中足字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足”的意思是:足够,丰盛。
出自:宋 陆游《游山西村》
原诗:
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释义: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诗人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在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
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