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楚汉战争的诗句(关于楚汉战争的诗句要霸气的)
1.关于楚汉战争的诗句要霸气的
九歌·国殇[ɡuó shānɡ]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题目】:九歌·国殇
【内容】:原文: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2.有关楚汉相争的诗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附:鸿鹄 刘邦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以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楚汉争霸》中韩信的诗:白日
白昼青虫飞满天.日落西山红似血.夜来月外仍有月.风雨飘摇下废丘水淹废丘 废丘 ;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
索隐孟康曰:“县名。今槐里是也。”
韦昭曰:“周时名犬丘,懿王所都,秦欲废之,故曰废丘。”正义括地志云:“犬丘故城一名废丘,故城在雍州始平县东南十里。
地理志云汉高二年,引水灌废丘,章邯自杀,更废丘曰槐里。”废丘山:白水河是废丘山旁边的河流。
秦末时候韩信在此用水攻之计大破秦军 便有韩信诗一首: 白昼青虫飞满天, 日落西山红似血, 夜来月外仍有月, 风雨飘摇下废丘。故又有水淹废丘智擒章邯一说。
4.描写刘邦的诗词、谁有?
《咏汉高祖》唐:王珪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
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忆昔与项王,契阔时未伸。
鸿门既薄蚀,荥阳亦蒙尘。虮虱生介胄,将卒多苦辛。
爪牙驱信越,腹心谋张陈。 赫赫西楚国,化为丘与榛。
2.《沛宫》唐人:胡曾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3.《项羽》宋人:张耒 沛公百战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4.《历代传授歌》宋人:陈普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传二世而已矣。 汉室龙兴灭秦项,高祖刘邦赤帝子。
5.《相和歌辞·胡无人行》唐·李白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 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 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胡无人,汉道昌。
扩展资料: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
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 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
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 统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泛水之阳 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 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
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
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5.项羽于乌江自刎时做的诗
项羽于乌江自刎时做的诗是:《垓下歌》,原文如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可时运不济宝马也再难奔驰。乌骓马不前进了我又能怎样呢?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注释:
垓(gā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南沱河北岸。
兮:文言助词,类似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骓(zhuī):意为顶级宝马。
虞:即虞姬。奈何:怎样;怎么办。
奈若何:拿你怎么办。若,你。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项羽被困,误认为汉军已经把楚国的全占领了,他慌张地从床上爬起来,饮酒消愁。看着即将永别的美人,看着心爱的骏马,忍不住唱出了这首慷慨悲凉的《垓下歌》。作诗之后,项羽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2、赏析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垓下歌》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项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风云的业绩。项羽是将门之子,少年气盛,力能扛鼎,才气超群。他胸怀大志,面对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于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项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
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投入起义的大潮,成了诸路起义首领中的佼佼者。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与几倍于己的秦军进行浴血奋战,奇迹般地灭了秦军主力,被各路诸侯推举为“上将军”。此后,项所向披靡,直至进军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
但从这一句诗中也可以看出,项羽夸大了个人的力量,这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时不利兮稚不逝”,天时不利,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项羽不是新时代的骄子,而是旧制度的牺牲品。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之中,他虽然与汉军大战七十,小战半百,打了不少胜仗,但仍是匹夫之男。
既不善于用人,更不会审时度势,他的失败根本不是什么天意,全是咎由自取。“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项羽被汉军追及,撤至垓下,陷人汉军重围,以致众叛亲离,帐内只剩下他心爱的虞美人。
他夜不能寐,与虞姬悄然相对,借酒浇愁。突然,四面传来阵阵楚歜,项羽愕然失色,惊呼 “汉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
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
“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无比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虞姬也很悲伤,眼含热泪,起而舞剑,边舞边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项王歌》)歌罢,自刎身亡,非常悲壮。
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
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令人赞叹。《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