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所言的诗句(带有言字的诗句)
1.带有言字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年代:唐 作者: 孟郊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言下忘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寻隐者不遇》 年代:唐 作者: 贾岛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送别》 年代:唐 作者: 王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 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 年代:宋 作者: 王安石 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读禅经》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五言七言正儿戏,三行两行亦偶尔。——《戏书》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一语令人深味处,不言容易祗言难。
——《送彭大老提舶泉南》 年代:宋 作者: 孙应时 神乡有道,言旋言归。——《宁宗郊祀二十九首》 年代:宋 作者: 学士院 世事昏昏酒正酣,苦言难药盗言甘。
——《送胡季昭窜象郡二首》 年代:宋 作者: 杨长孺 江上如今来往客,但言鲈脍不言归。——《吴江三高祠·张翰》 年代:宋 作者: 叶茵 五言七言句外意,千古万古江东流。
——《小立赣滩崖石》 年代:宋 作者: 曾丰 万古风情不易禁,多言未似不言深。——《巫臣二首》 年代:宋 作者: 张耒 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舞春风》 年代:唐 作者: 冯延巳 当年双桧是双音,相对无言老更恭。——《塔前古桧》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 年代:唐 作者: 李煜 落花无言,人澹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二十四诗品》 年代:唐 作者: 司空图 欲别无言倚画屏,含恨暗伤情。
——《望远行》 年代:唐 作者: 韦庄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逢侠者》 年代:唐 作者: 钱起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答武陵太守》 年代:唐 作者: 王昌龄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送应氏》 年代:魏晋 作者: 曹植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咏怀》 年代:魏晋 作者: 阮籍 犹言吟溟浦,应有落帆归。——《望渭水》 年代:南北朝 作者: 庾信 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
——《咏怀》 年代:南北朝 作者: 庾信 左右寂无言。相看共垂泪。
——《羽林骑闺人》 年代:唐 作者: 王维 倚树无言久,攀条欲放迟。——《樱桃花下叹白发》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七夕观新妇隔巷停车》 年代:隋 作者: 陈子良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落叶》 年代:隋 作者: 孔绍安 自言解尘事,咫尺能辎尘。
——《酬忠公林亭》 年代:唐 作者: 包融 每听浮竞言,喉中似无舌。——《成名后献恩门》 年代:唐 作者: 曹邺 高阙碍飞鸟,人言是君家。
——《古词》 年代:唐 作者: 曹邺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秋浦歌十七首》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李凝幽居》 年代:唐 作者: 贾岛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于阗采花》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寻南溪常道士》 年代:唐 作者: 刘长卿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远别离》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无题二首》 年代:唐 作者: 李商隐 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书怀》 年代:唐 作者: 杜牧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封丘县》 年代:唐 作者: 高适。
2.带有言字寓意好的诗句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出自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白话文释义: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2,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出自唐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白话文释义: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3,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出自两汉:佚名《回车驾言迈》
白话文释义: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路途遥远,长途跋涉,难以到达。一路上四野广大而无边际,春天的东风吹摇枯萎的野草。眼前看到的都不是过去的事物,人怎么能够不迅速衰老?盛和衰各有不同的时间,只恨建立功名的机会来得太迟。
人不如金石般坚固,生命是脆弱的,怎么能够长寿不老?倏忽之间生命就衰老死亡了,应立刻进取获得声名荣禄。
4,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出自宋代:辛弃疾《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白话文释义:村子里的父老们都争先恐后地对我说,今年风调雨顺,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他们不会再像去年那样紧锁眉头地发愁了,也不会再愁无米下锅,而让甑子积满着灰尘。
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啼叫着,像是在劝我多喝几杯,桃树的嫩枝上已经绽出娇艳的花朵,十分逗人喜爱。梨花开满树,那白色的花朵,像是给它新添了一头白发。
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
白话文释义: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关于“语言”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语言”的诗句有:
一、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
出处:朝代【明】《增广贤文》
释义:形容一句话说得好,不但别人得帮助,自己也非常喜乐。尤其当人忧伤之时,一句良言,就会使忧虑之心转为欢乐。适合用于议论文中论证,如:论证对话技巧时。同适合在记叙文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从前多少事,过去一场空。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出处:朝代【元】作者:佚名《马陵道》
释义:满腹心事,都在没有说出来的话中。
三、有事但逢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
出处:朝代【明】《增广贤文》
四、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出处:朝代【唐】作者:白居易《琵琶行》
释义: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五、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出处:朝代【唐】作者:白居易《琵琶行》
释义: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琵琶行》
参考文献来源:百度百科-《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4.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简单的意思: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
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张谓】 体裁:【七绝】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注释 【诗文解释】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词语解释】 迥:远。
傍:靠。 发:开放。
经冬:过冬。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
【诗文赏析】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
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
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齐已】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注释 【诗文解释】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词语解释】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诗文赏析】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
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
望梅花 年代:【唐。
5.咏物言志诗大全
咏物言志的故事:
1、《梅花》王安石(宋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宋代)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3、《在狱咏蝉》骆宾王(唐代)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4、《青松》陈毅(现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石》郑板桥(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石灰吟》于谦(明代)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墨梅》王冕(元代)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8、《早梅》柳宗元(唐代)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9、《杨柳枝词》刘禹锡(唐代)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10、《新栽梅》白居易(唐代)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6.关于誓言的诗句
1.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2.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菩萨蛮》
3.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我侬词》
4.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
5.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秋风词》
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
7.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8.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
9.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玉楼春》
10.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长相思》
11.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指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四块玉·别情》
12.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13.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14.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李灵勇》
15.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苦战行》
誓言,指誓师时所说的话。语出《书·汤誓》:“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引证解释
1、誓师时所说的话。
孔传:“不用命。” 唐 韩愈 《复志赋》:“恐誓言之不固兮,斯自讼以成章。”
刘白羽《火光在前》第十章:“这战前的铁石誓言是十分激动人心的。”
2、相互约定的话。
《战国策·赵策四》:“王曰:‘子勉行矣,寡人与子有誓言矣。’”
明 刘基《春秋明经·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郑伯果合纪鲁而战齐卫,明年齐卫又听宋人之言而伐郑,誓言果足恃乎!”
3、约誓;以言相约。
《史记·郑世家》:“於是庄公迁其母武姜於城颍,誓言曰:‘不至黄泉,毋相见也!’”
唐 韩愈 《送区册序》:“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
唐 柳宗元 《祭六伯母文》:“幼女号恋,誓言固之,仁贤见容,曲遂其私。”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将太叔回书,总作一封,使人驰至郑国,教祭足呈与姜氏观看。即命将姜氏送去颍地安置,遗以誓言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7.关于说话的诗句
满庭芳 王之道
麦野青深,桃溪红暗,浪游何处芳园。清明初过,门巷霭晴烟。柳外池塘绿遍,溪流细、终日溅溅。东风软,谁家儿女,墙里送秋千。花前。从醉倒,吾当尽量,君盍忘年。纵杯盘草草,随分开筵。自有高谈雄辩,何须问、急管繁弦。身长健,少陵如在,应赋饮中仙。
瑞鹤仙 史浩
瑞烟笼绣幕。正玳席欢燕,觥筹交错。高情动寥廓。恣清谈雄辩,珠玑频落。锵锵妙乐。且赢取、升平快乐。又何辞、醉玉颓山,是处有人扶著。追念抟风微利,画饼浮名,久成离索。输忠素约。没材具,漫担阁。怅良辰美景,花前月下,空把欢游蹉却。到如今、对酒当歌,怎休领略。
水调歌头 石孝友
萧滩韵环佩,玉笥灿玲珑。仙原积庆,当日占梦兆维熊。学业肯先歆向,文焰已高白贺,飞步更蟾宫。秀色溢眉宇,雄辩倒心胸。作儿戏,为亲寿,捧霞锺。彩衣摇曳,光映怀橘堕双红。正好平分风月,且伴能言桃李,鲸吸海涛洪。行赴紫泥诏,归拜黑头公。
西江月 郭应祥
巧节已成昨梦,今宵重倒芳尊。主宾和气敌春温。雄辩高谈衮衮。剩把烛花高照,频教舞袖轻翻。笛声幽咽鼓声喧。却恨更筹苦短。
8.有关于知音的诗句
题诗后
[唐]贾岛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席间咏琴客
[唐]崔珏
七条弦上五音寒,
此艺知音自古难。
唯有河南房次律,
始终怜得董庭兰。
旅中怀孙路
[唐]贯休
暮尘微雨收,蝉急楚乡秋。
一片月出海,几家人上楼。
砌香残果落,汀草宿烟浮。
唯有知音者,相思歌白头。
知音者诚希
[唐]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长安书怀呈知己
[唐]项斯
江湖归不易,京邑计长贫。
独夜有知己,论心无故人。
一灯愁里梦,九陌病中春。
为问清平日,无门致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