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草和柳树的古诗句(小草 春雨 梅花 柳树的诗句有哪些?)

1.小草、春雨、梅花、柳树的诗句有哪些?

小草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梅花

王安石《梅花》

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柳树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柳树的古诗句有哪些,关于描写柳树的古诗,描写柳树的古诗十首

2.描写竹子柳树小草的诗句

上有黄鹂深树鸣。

(陶渊明:《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

草盛豆苗稀,明月来相照。惟有团团节,曾入几人离恨中,长条折尽减春风,

一岁一枯荣:《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春望》)

4.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丝轻未惹尘,坚贞大小同,皇衢柳已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

色浅微含露,弹琴复长啸,日与道相亲。

(杜甫。冉冉飘凝粉。

为近都门多送别,寥落未成丛。不同天苑景。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

城春草木深,万条垂下绿丝绦:《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

(卢纶,归去及兹晨。

(陶渊明,萧萧渐引风,先得日边春。

(孟郊,

夕露沾我衣。深林人不知。

扶疏多透日:(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幽深无世人,二月春风似剪刀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

竹里馆 裴迪

来过竹里馆。

(白居易,寒色已青葱。出入惟山鸟,

将军夜引弓。一枝方欲折。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离离原上草。

(韦应物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柳树,诗句,描写

3.描写柳树、梅花、小草的诗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梅花

王安石《梅花》

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柳树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4.描写竹子柳树小草的诗句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5.关于草.梅.柳.的诗句都有哪些

柳。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梅,1,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2、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3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4、、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5、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草,1、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2、长信宫中草,年年愁处生。3、楚草经寒碧,逢春入眼浓。4、春草不解行,随人上东城。5、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描写草和柳树的古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