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简与繁的诗句(有关简与繁的名言,事例,论据)
1.有关简与繁的名言,事例,论据
●凡是精炼的句子,由于追求简明而不得不牺牲一定的准确性(塞·约翰逊) ●要知道的详尽,才能写得简练(巴乌斯托夫斯基) ●世界上没有不能用简单标志着简单真理似乎是它的基本意愿之一 ●好绳要长,好话要短(俄罗斯) ●郑板桥作画,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苏东坡作文,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水打浅处过,话从捷处说 ●说话要抓住中心,少说废话;过河要掌握水性,少出闲力(藏族) ●书要简洁方为妙 ●简为文章尽境(清·刘大槐) ●随事立体,贵乎精要(南北朝·刘勰) ●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宋·陈矣) ●深奥的思想是用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的(沃夫纳格) ●凝练的风格就是:作品成后,若要删去什么就有损什么,而且风采大减(琼森) ●一字不可易,易则损文笔(荷马) ●言近旨远,文简意明(清·李汝珍) ●一字不可增减,文之极则也,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清·刘大槐) ●文在精,不在多 ●你讲得越多,人们记得越少(德国) ●许多深度不足的演说家,都以长度掩饰之(法国) ●如果话讲得太多,就是妙语也会变成赘言(玉外纳) ●食物虽好,多吃伤肚子;话虽好听,多说惹人厌(藏族) ●吃多味不美,话多不值钱 ●糊多不粘,话多不甜 ●好猫不在多,废话嫌罗嗦 ●如果只是唠唠叨叨,有用的话便少;如果只是忙忙碌碌,做出的好事做不多(朝鲜族) ●唠唠叨叨,水多米少(泰国) ●饶舌的人是窃时的贼(英国)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莎士比亚) ●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和最朴素的(英国) ●内涵最丰富的概括总是最简洁的(塞·巴特勒) ●伟大的艺术家是简化的大师(阿米尔) ●好的句子如果简短,就会好上加好(格拉西安) ●简短的谈话未必是最好的,但最好的谈话总是简短的(英国)。
2.关于素简的诗句
你好。1.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2.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3.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
4.弊庐在郭外,素产惟田园。
5.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
6.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7.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8.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9.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10.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11.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12.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13.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14.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15.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16.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3.带繁的美好诗句
1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3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4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5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6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7 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8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9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
10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11 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韦应物《酒肆行》)
12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皇甫冉《长安路》)
13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4.删繁就简三秋树,全诗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
是源自清代著名书画大家郑板桥的题书斋联
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下联主张要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删繁就简”、“领异标新”是艺术创作的规律,对我们写作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中考作文要想“突出重围”,在立意上“领异标新”是首要一环。
这是郑板桥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也就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5.急求以“简与繁”为话题作文
余秋雨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在这阳关雪地之中,白茫茫一片,身处此种境地,巨人也成了侏儒,侏儒也成了巨人。他道出的不仅是一刻的认识,也说出了一种矛盾。其实,矛盾无处不在,繁与简便是其中之一,繁与简虽对立而存立,却都各自发挥着作用。
首先,说繁。
《水浒传》扬扬洒洒数百万字,可谓之繁也。然而,它却将人物的形象表现得恰到好处,毫无雷同,这正体现出一种繁的艺术。所以我说,《水浒传》繁得合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讲叙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可是他却用了曲折的情节来反映了复杂的人际关系,虽被选为“愚王”的加西莫多的高贵品质才显得更加可贵。因此,我说,《巴黎圣母院》,繁得巧秒。
其次,道简。
“一枝一叶一世界”,虽只七字,可谓简也。然而,这短短的七个字却包含了参之不透的人生哲理,所以,它“简”其所。冯延已的《渴金门》中有这样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个“皱”字,何其之简,但却将作者内心的复杂的心情寓于这一字之中,岂不妙哉!其实,在中国的古诗词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以简单十余字留给读者广泛的想象空间。还记得诸葛亮的《出师表》区区几百字,便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试想,如果没有他留下的《出师表》,我们该多难才能真正理解的人格魅力。《出师表》可谓简得有价值。
最后,说繁道简。
其实,为人处事,该繁则繁,当简则简,善莫大焉。人生无需太多的荣誉来装饰自我,但却需要有深厚内涵来成就人生。真正理解繁与简的艺术的人应该懂得:繁要繁得合理,巧妙,简也要简得有意义,有价值。
说繁道简,让我们懂得繁与简的技术,却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记住:无论繁简,只要我们努力,人生都会精彩!
6.白居易《花非花》表达怎样的情怀
此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诗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表明了诗人关于此诗旨趣的一个消息。
扩展资料: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
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诗的最大特点。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