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岭南环境恶劣的诗句(唐代诗人被贬岭南写诗表明岭南极穷苦之地,是哪位诗人哪首诗哪个地)
1.唐代诗人被贬岭南写诗表明岭南极穷苦之地,是哪位诗人哪首诗哪个地
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 唐。白居易
已讶游何远,仍嗟别太频。离容君蹙促,赠语我殷勤。
迢递天南面,苍茫海北漘.诃陵国分界,交趾郡为邻。
蓊郁三光晦,温暾四气匀。阴晴变寒暑,昏晓错星辰。
瘴地难为老,蛮陬不易驯。土民稀白首,洞主尽黄巾。
战舰犹惊浪,戎车未息尘。红旗围卉服,紫绶裹文身。
他虽然没被贬去岭南,但是“瘴地难为老,蛮陬不易驯。土民稀白首,洞主尽黄巾。”说明了岭南环境恶劣,民寿不永
岭南,广义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和越南北部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红河三角洲以北地区。狭义是单指中国南方五岭南部地区
唐代还有个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因谏迎佛骨表,被贬潮州。写诗:“惊恐入心身已病,扶舁沿路众知难”出自《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途中碰到侄子又咏出“知尔远有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出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之句,自认生还无望。可见环境恶劣
唐朝时候的潮州,原来是曾经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一块地方
2.关于岭南的古诗词
1、《岭南大雪 》
年代:【宋】 作者:【区仕衡】
海冻珊瑚万里沙,炎方六出尽成花。
洛阳纵有行春令,谁问袁安处士家
2、《春日岭南 》
年代:【宋】 作者:【孙正平】
窗前修竹霭如云,巧语春禽只听闻。
睡起蒲团趺坐稳,惟将茗椀对炉薰。
3、《客居岭南》
年代:【宋】 作者:【张子龙】
天风吹白波,归客欲如何。
炎国逢花早,春船载雨过。
畏蛇焚瘿木,防蛊种衰荷。
洞口商人妇,时时送夜歌。
4、《庚午腊中苦寒不雪不雪岭南之常而苦寒为希有》
年代:【宋】 作者:【郑刚中】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
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发茅亭,准拟看飞雪。
待之既逾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
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
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
蜒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
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5、《岭南鞭春》
年代:【宋】 作者:【范端臣】
一辞湖上月,三见岭南春。
怪鸟呼如鬼,痴猿立似人。
蛮商通海舶,渔户杂江滨。
尚有鞭牛扑,纷拿起路尘。
6、《岭南道中》
年代:【唐】 作者:【曹松】
百花成实未成归,未必归心与志违。
但有壶觞资逸咏,尽交风景入清机。
半川阴雾藏高木,一道晴霓杂落晖。
游子马前芳草合,鹧鸪啼歇又南飞。
7、《岭南荔枝不可寄远龙眼新熟辄以五日颗奉晦叔》
年代:【宋】 作者:【张栻】
荔子如今尚典刑,秋林圆实著嘉名。
虽无赪玉南风面,却耐筠笼千里行。
3.苏轼的词定风波,是此心安处是吾乡那首,求赏析,谢谢~~~
定风波·赞柔奴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 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岭南荒僻之地的广西宾州,其歌女出身的小妾柔奴毅然随行,两人一起在宾州生活了多年。王巩在宾州泼墨吟诗,访古问道,柔奴则歌声相伴,温柔慰藉,助其奋发。
后来,王巩奉旨北归,途中宴请苏轼。苏轼发现虽遭此一劫,王巩不但没有仓皇落拓的容颜,还觉胜似当年,且性情更加豁达,不由疑惑:怎么“定国坐坡累谪宾州,瘴烟窟里五年,面如红玉”?在逆境中,王巩精神不倒,技艺大进,著述不绝,“尤为坡所折服。”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免于沉沦?王巩笑了笑,叫出柔奴为苏轼献歌。窈窕的柔奴便手抱琵琶,慢启朱唇,轻送歌声。
苏东坡以前也见识过柔奴的才艺,如今觉得她的歌声越发甜美,容色也越发红润,看来宾州的水土真是养人啊!王巩告诉苏轼,这几年来多亏柔奴陪伴他在南疆僻地的宾州度过了寂寞艰苦的岁月。苏轼试探地问柔奴:“岭南应是不好?”柔奴则顺口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没想到如此一个柔弱女子竟能脱口说出这般豁达之语,苏东坡大为赞赏,立刻填词以赞之。 (一)串讲句意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上片着重写人物的外在美。开头先让两个主人公出场,一个王巩,一个是与王巩风雨同路的柔奴,而主要讲的是柔奴。
琢玉郎”指的是王巩。东坡常在王巩的岳父张方平面前戏称王为“琢玉郎”。
又可能化用了唐人卢仝《与马异结交》“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诗,则“琢玉郎”也有“情种”的意味,倒是一语双关。王巩本来就白白胖胖的,经过五年的贬谪生活,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加白里透红,所以苏轼在词里再戏称他为琢玉郎。
这样一个美玉琢成的郎君,理应请求上天赐给他一个漂亮的姑娘。“点酥娘”指的就是柔奴,柔奴还有一个小名叫点酥。
“点酥”本是宋时制作糖食的一种工艺,后来把“点酥”衍生为有梅花花容的姑娘。林逋便有“剪绡零落点酥干”之句。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这几句的意思是:柔奴能歌善舞,自已能作歌,再经她皓齿轻启,清歌一曲,似乎微风兴起,炎热的大海上飞着雪花,顿时变得清凉无比。
作者在这里变抽象为具象,以视角和触觉来描述听觉形象,很好地运用了通感这一修辞手法。苏词天马行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的特别动人。
美好的歌声发自美好的心灵,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
换头承上启下,先写出了作者的疑惑。大凡人经历磨难,都以身心憔悴为代价,所谓“忧伤使人老”,作者不解的是柔奴在那样一个环境恶劣的谪居地生活了五年,回来后竟似越来越年轻。
但柔奴却只是“微笑”,而且这一笑容似乎还带着岭南梅花的香味。作者对柔奴这一表情的捕捉很见功力,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这一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的历程,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这一“微笑”也是她能够笑对苦难的原因所在,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使最后的问答合情合理。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苏轼忍不住问起柔奴贬谪生活是不是很艰苦,而柔奴,这位兰心蕙质的姑娘回答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此心安处是吾乡”,只要心中安宁,那么无论在什么地方也都如同在家乡一样心安理得。
这个回答具有深刻的意蕴,既是歌颂柔奴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感悟。 (一)评述全篇 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
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也抒发了作者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适的旷达襟怀。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苏轼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王巩幸甚,虽被贬到岭南荒僻之地,而有安处他乡的柔奴毅然随行;东坡亦幸甚,虽历经波折,漂泊四方,而前后三位妻子,也安心异地,一直陪伴着他。第一个妻子王弗,聪明温婉,无奈早亡,苏子在她的坟前栽下了三万株松苗,这个“短松冈”,寄托了苏子无尽的哀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第二个妻子王闰之,贤淑良善,随苏轼二十五载,苏子有诗:“步转回。
4.有关“岭南”的诗句有哪些?
1、送人游岭南
唐代:司空曙
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
囊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2、谪岭南道中作
唐代: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3、送王昌龄之岭南
唐代:孟浩然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4、岭南江行
唐代: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5、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代: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6、惠州一绝 / 食荔枝
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7、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8、寒食
宋代:郑刚中
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9、送郑明府贬岭南
唐代:司空曙
青枫江色晚,楚客独伤春。共对一尊酒,相看万里人。
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莫畏炎方久,年年雨露新。
10、别岭南熊判官
唐代:元稹
十年常远道,不忍别离声。况复三巴外,仍逢万里行。
桐花新雨气,梨叶晚春晴。到海知何日,风波从此生。
5.形容环境恶劣的诗句
【标题】: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体裁】:七古
【内容】:--------------------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评析】: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6.关于岭南文化的诗词有哪些
1.《惠州一绝》苏轼(宋代)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2.《岭南江行》唐代(柳宗元)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1.《惠州一绝》【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创作背景】: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
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2.《岭南江行》【译文】: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
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进入今广西以后赴任柳州刺史的旅途之中。
当时作者因谗被贬柳州,溯湘江进入岭南,继续乘船经灵渠入岭南水系到达柳州刺史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