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边艳阳高照的诗句(形容艳阳天的诗句有哪些?)
1.形容艳阳天的诗句有哪些?
1. 艳阳天气,烟细风暖,芳郊澄朗闲凝伫。渐妆点亭台,参差佳树。舞腰困力,垂杨绿映,浅桃秾李夭夭,嫩红无数。度绮燕、流莺斗双语。——出自宋代柳永《夜半乐•艳阳天气》
2. 玉袖凌风并,金壶隐浪偏。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出自唐代杜甫《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
3.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出自唐代白居易《忆江南》
4. 花滴露,柳摇烟,艳阳天。雨霁山樱红欲烂,谷莺迁。饮处交飞玉斝,游时倒把金鞭。风飐九衢榆叶动,簇青钱。——出自五代欧阳炯《春光好•花滴露》
5. 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出自唐代温庭筠《春日》
2.形容“一边下雨,另一边却艳阳高照”的诗句有哪些?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是他仿效民间歌谣的作品。
《竹枝词》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用这种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更为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情,但写得比一般民歌更细腻,更含蓄。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参考资料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
3.碧水蓝天艳阳高照春天来了有关的诗
春天来了 让我们脱掉厚厚的冬装 投入山野的怀抱 放飞沉闷了一冬的心情 如婚后的村姑 溪水一日日丰满起来 两岸密密的柳丝 织成一幅幅绿色的门帘 桃花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像艳丽的彩霞铺在山间 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如金色的溪流把乡村淹没 布谷鸟又叫了 农人一片繁忙 到处飘荡的欢笑声 彰显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赶快拿起相机 拍几张与春天的合影 珍藏在记忆的相册里 春天来了 让我们满怀喜悦 播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然后做着丰收的梦儿 篇二: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太阳公公咧嘴笑 小燕子飞来把信报 春天来了 粉面桃花含羞笑 新绿攀枝看热闹 篇三: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草绿了,小花红了,大树高了,小河流了。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冰雪化了,青蛙醒了,小朋友们又长高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不冷了,大地变绿了。
春天真的来了!篇四:春天来了 我该以怎样的心怀迎接春天 柳枝刚吐出淡黄色的嫩芽 蛰伏已久的云彩孕育春雷时节 牛背上的牧笛 就迫不及待的响了 一枝红杏 悄无声息 逃逸冬的城郭 满园春色 便铺天盖地而来 木兰花朵 一夜之间 占领了突兀的枝枝丫丫 残雪无处躲藏 蝴蝶很兴奋 也很忙 杜甫很悠闲 捻须 踱步 轻吟 留恋戏蝶 时时曼舞 我该以怎样的心怀迎接春天 谁说冷寂的闲情 抛掷的许久了 风乍起 春意 跃然眉间心上 燕子 两只似曾相识的燕子 跋山涉水 衔来千里呢喃 莺啼随声附和 最先知道春江水暖的那只小鸭 呱呱呱的赶来 春的喧嚣 此起彼伏 我该以怎样的心怀迎接春天 当我饱蘸笔墨 从诗情中 从画意里 临摹 涂鸦 春的每一寸肌肤 桃花开了 杏花开了 梨花开了 不知名的野花开了 一霎时 姹紫嫣红的欲望 熙熙攘攘 斜眸望去 一抹夕阳 匆匆溜过 那段斑驳的古墙 唉 不经意间 我的浮生 不知又被谁 偷走了半瓯时光 篇五: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门前的桃花又悄然盛开 火红火红的色彩 让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春天来了 荒凉的田野又忙碌起来 一粒粒种子播下泥土 到处生机盎然光照湖海 春天来了 邀上你的好友挽着心爱 投入春天清风扑面的襟怀 晒晒温暖和软的太阳 让天赖的声音 荡洗心上的尘埃 春天来了 扬起你星辰般的风采 歌唱自信与豪迈 向着明天希望走去 让心灵深处 生命的花朵常开不败。
4.艳阳高照的古文怎么表达
描写艳阳高照的词语篇一:白日青天 半晴半阴 碧海苍天 碧海蓝天 碧海青天 碧空如洗 碧空万里 碧蓝如洗 炳如日星炳若日星 拨云睹日 拨云见日 苍穹浩渺 苍穹茫茫 苍穹无边 长空澄碧 长空澄澈 长空如洗长空万里 晨光熹微 晨光绚丽 晨曦初露 澄澈透明 赤日当空 初日曈昽 春风送暖 春光明媚丹枫迎秋 丹凤朝阳 东方欲晓 东兔西乌 繁星满天 风和日朗 风和日丽 风和日美 风和日暖风娇日丽 风卷残云 风暖日丽 风轻日暖 风轻云淡 风清月皎 风清月朗 风止雨霁 枫林如火光风霁月 光芒刺目 光芒四射 广阔无垠 海阔天空 海天澄碧 浩浩长空 皓月当空 和风拂煦和风丽日 红日当空 红日高悬 惠风和畅 骄阳似火 皎如日星 金光灿灿 金光万缕 金光耀眼金锣腾空 金乌玉兔 晶莹透明 净如秋水 开雾睹天 开云见日 苦雨新霁 蓝天白云 蓝天丽日朗朗乾坤 朗朗天空 丽日当空 丽日临空 丽日晴空 凉风习习 辽阔长空 寥廓长天 寥廓江天烈日当空 烈日炎炎 落日余晖 满天繁星 满天寒星 满天星斗 茫茫苍穹 明澈如洗 明光万里明净如洗 明净无云 明月当空 明月清风 明月中天 暖日和风 青天白日 清辉普照 晴出霜旦晴好天气 晴空澄碧 晴空澄澈 晴空朗朗 晴空明净 晴空如洗 晴空万里 晴空一碧 晴云秋月秋风送爽 秋风习习 秋高气爽 秋空爽朗 秋兰飘香 秋色宜人 秋山如洗 秋霜烈日 秋阳高照秋阳杲杲 秋阳朗照 秋意深浓 日暖风和 日悬高天 日悬中天 日已中天 日月经天 日月丽天如日方中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曙光初露 天高气爽 天高云淡 天高云净 天空澄澈 天空高远天空寥廓 天空明净 天空明朗 天空晴朗 天空如洗 天朗气清 天气清和 天气晴好 天气晴和天气响睛 天清气朗 天清日晏 天晴日朗 天晴如洗 天晴月朗 天莹净镜 天莹镜净 天宇寥廓万里碧空 万里长空 万里晴空 万里无云 万顷琉璃 无边无际 无边无垠 夕阳残照 夕阳映照霞光万道 响晴勃日 新睛天气 新月当空 星汉灿烂 星空皓月 旭日东升 烟消云散 严霜烈日艳阳当空 艳阳高照 艳阳普照 雁过长空 阳光灿烂 阳光炽热 阳光初照 阳光和煦 阳光明媚阳光普照 阳光炫耀 阳光直射 一碧晴天 一目千里 一天星斗 一望无际 有如皎日 有如曒日有若皎日 雨过天晴 玉宇无尘 圆月当空 月朗风清 月朗星稀 月明如昼 月明星稀 云淡风高云开见日 云开日出 云开日见 云开雾散 云消雾散 云消雨散 乍晴还雨 乍晴乍阴 湛湛青天昭如日星 重睹天日 重见天日碧莹莹 大晴天 蓝晶晶 蓝莹莹 蓝幽幽 蓝湛湛 明灿灿 暖融融 阳光浴暴晴 碧空 碧霄 澄碧 澄澈 澄净 澄空 初晴 毒日 寒朗 好天 和暖 和煦 解晴 晶莹净空 酷日 蓝空 丽日 烈日 明澈 明洁 明净 暖和 清澈 清净 晴好 晴霁 晴空 晴爽晴天 日脚 日冕 日瞑 日色 日蚀 日食 日影 日晕 融融 爽朗 天晴 透明 温暖 温煦响晴 斜日 炎日 转晴描写艳阳高照的词语篇二:人间重晚晴: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青天霹雳:霹雳:响雷。晴天打响雷。
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晴天霹雳:晴天打响雷。
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
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风和日暖: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凤鸣朝阳: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
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覆盆之冤:翻过来放的盆子,阳光照不到里面。
形容无处申诉的冤枉。立竿见影: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
比喻立刻见到功效。覆盆难照:覆盆:翻扣着盆子。
翻扣着盆子,阳光照不到里面。比喻无处申诉的沉冤。
亦作“覆盆之冤”。浓荫蔽日:形容树木枝繁叶茂,可以遮住阳光。
日丽风和: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日丽风清: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日暖风和:风很平静,阳光暖人。风和日美:〖解释〗微风和畅,阳光明丽。
同“风和日丽”。风和日暄:〖解释〗微风和畅,阳光温暖。
见“风和日暖”。雨过天晴:雨后转晴。
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