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关于爱情的诗句(求关于李叔同的爱情故事)

1.求关于李叔同的爱情故事

弘一法师就是李叔同,那个年轻时风流倜傥,才惊四座的翩翩浊世佳公子。

年轻时的李叔同颇有些杜牧的风范,“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亦正是他的写照。由于出身富贵人家,他可谓少不更事,与一帮诗文友吟风弄月,游山玩水,混迹于烟花艺馆之地,留下几多风流韵事。

但是成家立业之后的李叔同心境为之一变,忽然大彻大悟,厌倦红尘,遂有出尘之念。这个念头是如此固执和强烈,以致于亲朋好友劝不动,娇妻爱子留不住,割断万千情丝,遁身入空门。

在他剃度那一天,他的妻子以及曾经深爱的红颜知己一齐跪在寺外,进行"哭谏"。可惜此时的李叔同早已是四大皆空,向佛的慧根萌发,红尘色相于他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罢了,任谁也拦他不住的。

李叔同出家的消息在当时确实引起了轰动和诸般猜测。世人大多无法理解,最不能理解的是那些被他的诗文打动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女读者,一时间失去寄托,可谓痛不欲生。

且说有这么一位女读者,死心塌地爱上了李叔同,在他剃度之后,天天来寺里找他,求他还俗。你道弘一法师怎么处理此事?他派人送给那女子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两句: 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读了这两句诗,想必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李叔同这么讨女人喜欢。

你看他不责备那女子扰人清修,反而用一种很遗憾的语气对那女子说:不是我不肯接受你,怪只怪我们相遇太晚了,今生没缘分呐,只有对你无情了。我们可以肯定那女子读了诗之后一定若有所悟,百感交集,即便不甘心,也只有认命了。

事实上她也就哭着走了,不再麻烦弘一法师了。看来得道高僧的境界就是不一样,换成法海大师一定会金刚怒目般讲出一番正气凛然的说辞来:佛门乃清净之地,岂容你这女子在此撒野。

来人哪,把她赶走!南无阿弥陀佛! 弘一法师圆寂时有两件小事令人深思。一是他圆寂前夕写下的“悲欣交集”的帖子,无论是这句话本身,还是他所写的墨宝,都使人看到一位高僧在生死玄关面前的不俗心境,既悲且欣,耐人寻味。

二是他嘱咐弟子在火化遗体之后,记得在骨灰坛的架子下面放一钵清水,以免将路过的虫蚁烫死。活着的时候怜惜蝼蚁命并不奇怪,这是对修道之人的一般要求,但是快死了还惦记勿伤世上的生灵,这份心思的细腻非真正的大慈大悲者不能有。

所以才令世人闻之生敬。 李叔同称得上是民国年间的传奇人物,他的生平有许多亮点,只待那有心人去发掘,在景仰中或有心如澡雪之感,于惕历自省之余获得一份清明。

描写弘一法师的诗句,弘一法师中秋诗句,弘一法师禅意诗句

2.谁有《菩提树下的红尘恋》这篇文章

菩提树下的红尘恋 那样的一个女子,似哺育了她的富士山一般,有着宁静炽热的美。

她温良谦恭,心性似她的名字纤尘不染——雪子,生于19世纪的扶桑女子,和所有二八年华的女儿一样,在豆蔻年华里,无数次地,于温暖的烛光中,许下最纯真的爱情梦想。 或许,真的是老天有眼啊,她的祈愿在那一年终于成真。

慈悲的佛祖让她于千万人中,遇到了那个叫李叔同的中国男人。四目相对的一刹那,他那由丰富人生阅历积累下来的洞悉人生的睿智眼神,瞬间便捕获了她的芳心。

他比她大许多,并且,在故国家园里有妻有子, 然而,她依旧爱了,倾心掏肺。 那个男人简直是个天才,音乐、诗词歌赋、篆刻、书法、绘画、表演,几乎样样精通。

像所有那个年代怀了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热血青年一样,他追随他心中的领袖蔡元培,想闯出一条救亡兴邦的康庄大道。然而,不幸的是,蔡元培遭人迫害,被当局通缉,作为同党的他亦难逃劫数。

于是,无奈之下,他东渡日本,学习西洋油画与剧本创作,将满腔的悲愤和一身的才情,赋予沉默的丹青与跳动的音符 中。 彼时,他是她家的房客,她是他的画模,日夜在同一屋檐下相遇,久而久之,她入了他的画,他入了她的心。

她炽热的爱,温暖了一颗飘在异乡的孤独的心。她爱他,为了他,不惜赴汤蹈火,而她要的却不多,一份真实的感情,一掬茅檐低小的简单快乐,足以慰平生。

然而她爱的这个男人,却不是那个乐不思归的蜀主刘禅。在他的世界里,家落国衰的痛像一块经年的伤骨,于每一个阴天提醒他,一次次地,将蚀骨的悲凉沁入一颗游子的爱国之心。

六年的相依相伴,让他们度过了一生中最静美的爱情时光。她多么希望就这样与他厮守到终老啊,然而她却不知,他的心无时不系挂着他的祖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让一心报国的他再也无法在异国他乡的温柔里销蚀青春的大好年华。他回来了,他填《满江红》的词,为共和欢呼;他主编《太平洋报》,倡导先进的思想和崭新的文化。

他长久压抑的生命在这片心中的乐土上重新丰润开来。 有爱不觉天涯远。

她随他,来了,告别了那满树的樱花,来到这陌生的国度。她不怨他,她爱他,尊重他的选择。

她站在那个男人的身后,把头深深地低进了尘埃里。为了他,她甘愿在这异国他乡忍受寂寞与孤独,只为心中那一纸“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之约。

然而,他的热情与她无怨无悔的付出并未得到时局的认同,军阀割据的残酷现实,让他不得不在报社被关闭后移师江浙。 她又一次地跟了他,亦步亦趋。

他就是她的家,有他在,她便是幸福快乐的。 他在学堂里教书育人,培养了一代名画家丰子恺与一代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

他仰慕佛法之宏大,终于在某一日,抛却红尘,至虎跑寺断食数日,身心灵化,遁入空门,法号弘一,从此一心向佛,普度众生。 当满头的青丝坠落,他从荣华富贵中抽身而去,俗世所有的绚烂都化作了脱俗后的平淡,而他对她的小爱,也必将从此转变成对天下苍生的大爱。

她爱他、敬他,可她的内心却还没有强大到可以静如止水地目送着爱情的离去。她流泪,百思却找不到答案。

她不舍,她不服,追至他剃度修行的地方。于是,那一个早晨的西子湖畔,两舟相向时,便有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她唤他:“叔同——” 他驳她:“请叫我弘一。” 她强忍着满眶的泪:“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他回她:“爱,就是慈悲。”

他不敢看她,想来,他也是怕了,怕她那双蒙眬的泪眼,勾起昨日的种种你侬我侬,扰了自己那颗皈依佛祖的净心。 她固执而绝望地看着他的眼睛,心底的疼痛像秋日的湖水,柔软绵长,凉意无限。

她知道,不过是一个转身的距离,从此,便注定红尘相隔。她的爱,她的哀,她的悲,她的泪,从此都将成为这段爱情最后的华章。

一轮明月耀天心,无奈零落,西风依旧。 放弃了尘世之爱,菩提树下他的人生,注定将更为宏大丰厚:新文化的先驱、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律宗第十一代世祖……那个男人的生命达到了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而我却在他圆寂前写下的“悲欣交集”的四个字里,分明听到了一个扶桑女子碎心的吟诵: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诗句,法师,爱情

3.一首讲爱情的诗句

虽然你说的那个新闻我并没有看见,但是,“最终没有在一起的情侣”,这样的话题,少不了纳兰容若《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还有《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你能给出一句半句,就算一个词语也好啊,那样比较容易找到。

ps:除了《见与不见》,还有《那一天》《十戒诗》《问佛》(这三首可能有你要找的,你可以去看看是不是),这些都不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4.李叔同和雪子的爱情故事是什么样的

总有一段爱情,开心的是自己,难过得是自己,最后放弃的还是自己。

你我相识于颜笑欢语,而雪子,弃你,漱筒不得不舍。李叔同字息霜,别号漱筒,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

弘一大师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在日本留学期间,李叔同邂逅了柔情似水的雪子。雪子,是李叔同先生的最后一任妻子,亦是他出家前挚爱之人。

那场相识,似梦,似天意,画室前美丽的回眸,成就了美丽的爱情故事。那种久违的喜欢充溢在两个男女之间,叔同用日语和手势同雪子交流,想要邀请她成为其作画的模特,雪子羞涩不已可又无法反驳,那一刻她不知道该如何拒绝这个让她欢喜的男人。

雪子的美、爱情的美在叔同的画笔下定格,这两情相悦的幸福荡漾于画室的每一个角度。此后六年里,雪子的温柔和陪伴,感动着叔同,叔同的才情和魅力又吸引着雪子,即使叔同有妻子也没能阻挡这份心心相惜的情。

学成归国,留与走却没能影响二人的热爱。有你就有家,雪子已下定决心誓死相随,与叔同日日、月月又年年,白首到老,只是这情终是要负了。

叔同将雪子安置于上海。雪子不怨不恼,默默地等待,也远远的等待,为了爱人,她坚强地忍受异国的冷,只盼叔同能来,即便是一个假期也好。

这份爱,终是抓不住。叔同也悔,怕负她,可又肩担责任,不能扔,不敢卸,只能多方周转,期望离她近一些,也想日日见她,守着她。

之后,叔同南下于浙江两级学堂就职,担任绘画及音乐教师,二人终于可每周一聚。他似候鸟,而她为他守着最温馨的家。

这6年,在离愁酸苦中维持着爱的甜蜜。叔同拖朋友来信,终成诀别。

他告诉雪子,此后入佛门,赠须留书,两别各自宽好。也托朋友送她归国,不再受异国之冷。

雪子深知留不得,留不下,往日情亦是惘然,独自返程。这海,隔断了情,隔断了爱,也隔断了怨。

坚强,不是面对悲伤不流一滴泪,而是擦干眼泪后微笑着面对以后的生活。雪子的一生可以只是为了爱,而叔同不然,他背负家国之情,自觉缺乏信仰,尚执念于研究,心性不稳。

他想断念断情,潜心于法,精研于心,而雪子的大无畏的爱也成就了弘一法师的自由。这何不是大爱。

弃你,非我薄情。李叔同亦是真性情之人,敢爱,敢舍,亦不是不爱。

几年后,雪子重返中国,想问他这12年还抵得过吗?那个阴冷西湖边,两船相向而见,“叔同”,“请叫我弘一”,一个“请”彻彻底底的断了“情”。我们,已经在不是我们。

“那弘一法师,什么是爱?”雪子已是哽咽地追问,他淡淡的回答,“爱,就是慈悲。”怕多看你一眼,而你只想多看我一眼,怕动了心性,你却怕是再不见。

不见,便有不见的好。临别,一桨一别,一尺一情,我们渐行渐远,可我们真的爱过,我弘一只是要去爱更多人,只是不能再爱你。

你问:“先生,你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无声,便是负了的悔。12年,温情,炽热,放手,这一切都始于细水柔情,而终于再也不见。

是叔同负了雪子?还是雪子成就了叔同?这样的问答于今都是苍白的。若是不爱,叔同何必留须。

雪子,是他爱的绝笔,亦是成就他大爱的女子。这尘世,我们都是痴男痴女。

让我如何忘了你,我又怎能忘了你。让我如何放齐你,我又怎能放弃你,放弃那十二年你的朝夕热爱。

我只想再多看你一眼,我听一句,我怕我真的忘了,怎么办?怎么忍心放,是呀,最好的那个人往往是最陌生的那个。而记忆却发酵一样的酸。

不想失去你的消息,就是离你最远的秘密。叔同一直都在爱,只是从个人情爱中抽身离俗,把小爱化为大爱,用慈悲去成就信仰,让心便的充实。

这亦是爱。是呀,他一生在爱。

晚年病重之际,他告诉身边的妙莲法师,“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恋人间,或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他留给世人最后的绝笔是四个字------“悲欣交集”,不知道这错综交集的感悟里,挂念的是否还有旧爱。

悲欣交集,喜乐苦愁,真会没有吗?那一段段鲜活的爱, 那段爱恨飞扬的岁月。那段用热情浇筑的生活,那段为爱执手天涯的爱,不怕,不怨,只要是你,便甘心情愿,只要是你,便是一方晴天。

我想“鲜活”似乎是对这段爱情最好的诠释。十二年是不是最好的年华?其实如果生活的每一秒都是自己最舒心欢喜的岁月,十二年也许就是最好的享受,叔同与雪子在一起,便是如此,爱,就要真真切切。

叔同为信仰而负,雪子为爱而执着。当初那年轻的脸,当初最坚定过的理想和爱情,为什么还要还给昨天,最后连最初的情也被模糊,索性狠心埋下,也许留个永远给记忆,永远年轻的爱情,永远年轻的追求,那永远年轻的纯粹的自由。

所以他们都敢于拥有刻骨铭心的爱,敢于过热血沸腾的生活。也许拥抱过才是幸福。

正如:“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

5.描写“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诗句有哪些

《雨霖铃·寒蝉凄切》 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无题》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夜雨寄北》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关雎》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1]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望夫石》 年代: 唐 作者: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弘一法师关于爱情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