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描的古诗句(求古诗词中的细节描写诗句)
1.求古诗词中的细节描写诗句
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的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元稹的小诗《行宫》,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
下列小诗,都是以细节描写为中心组织全篇,显得摇曳多姿,昭畅述情,各显其妙:
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张佑《咏内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
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
——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
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
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
——陆游《阿老》
2.形容做事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诗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
译文: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如果要想认识事物的根本或道理的本质,就得用自己亲身的实践,去探索发现。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自古代的《警世贤文·勤奋篇》。
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自唐朝诗人颜真卿的《劝学》。
意思是:如果少年时不知道早早地勤奋学习,恐怕到年老白头时就后悔读书太迟了。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出自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幅劝勉联。
释义: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5、板橙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历史学家范文澜在自己书斋中悬有一联,用以自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意思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说的是做学问首先要有坐十年乃至二十年冷板凳的思想准备,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3.描写雨后晓景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4.关于一两清欢的诗句有哪些?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代: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宋代: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 宋代:陈允平 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
庾岭封的皪,淇园折琅玕。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
直疑潢潦惊翻,斜风溯狂澜。对此频胜赏,一醉饱清欢。
呼?童翦韭,和冰先荐春盘。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满江红 宋代:苏轼 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自得。
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忧柳氏不能忘情于进退也。
已而欣然同忧患,如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命其侍儿歌其所作满江红。
嗟叹之不足,乃次其韵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
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
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
便相将、左手抱琴旧,云间宿。武陵春 宋代:杨万里 春,因呈子西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
道是今年胜去年。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崇,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
儿信问平安。江神子(冬景) 宋代:苏轼 相逢不觉又初寒。
对尊前。惜流年。
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
转头山下转头看。路漫漫。
玉花翻。银海光宽,何处是超然。
知道故人相念否,携翠袖,倚朱阑。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 宋代:聂冠卿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
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沙苑,泛晴波、浅照金碧。
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画堂迥、玉簪琼佩,高会尽词客。
清欢久、重然绛蜡,别就瑶席。减字木兰花 宋代:沈瀛 适然萃止。
不待灯花先报喜。不速真风。
且免毛生不为通。 诗歌棋酒。
真正清欢真正寿。事事真何。
更得真真真更多。咏怀 唐代:郑谷 迂疏虽可欺,心路甚男儿。
薄宦浑无味,平生粗有诗。 淡交终不破,孤达晚相宜。
直夜花前唤,朝寒雪里追。 竹声输我听,茶格共僧知。
景物还多感,情怀偶不卑。 溪莺喧午寝,山蕨止春饥。
险事销肠酒,清欢敌手棋。 香锄抛药圃,烟艇忆莎陂。
自许亨途在,儒纲复振时。浣溪沙 宋代:朱敦儒 风落芙蓉画扇闲。
凉随春色到人间。乍垂罗幕乍飞鸾。
好把深杯添绿酒,休拈明镜照苍颜。浮生难得是清欢。
踏莎行 宋代:晏几道 雪尽寒轻,月斜烟重。清欢犹记前时共。
迎风朱户背灯开,拂檐花影侵帘动。 绣枕双鸳,香苞翠凤。
从来往事都如梦。伤心最是醉归时,眼前少个人人送。
念奴娇(次郢州张推韵) 宋代:袁去华 满城风雨近重阳,云卷天空垂幕。林表初阳光似洗,屋角呼晴双鹊。
香泽方熏,烘帘初下,森森霜华薄。发妆酒暖,_人须要同酌。
老手为拂春山,休夸京兆扫,宫眉难学。客里清欢随分有,争似还家时乐。
料得厌厌,云窗深锁,宽尽黄金约。不堪重省,泪和灯烬偷落。
庆清朝 宋代:张炎 竹,散怀吟眺,一任所适。太白去后三百年,无此乐也。
浅草犹霜。融泥未燕,晴梢润叶初干。
闲扶短策,邻家小聚清欢。错认篱根是雪,梅花过了一番寒。
风还峭,较迟芳信,恰是春残。 此境此时此意,待移琴独去,石冷慵弹。
飘飘爽气,飞鸟相与俱还。醉里不知何处,好诗尽在夕阳山。
山深杳,更无人到,流水花间。东风第一枝 宋代:赵崇霄 妒雪梅苏,迷烟柳醒,游丝轻飏新霁。
卷帘看燕初归,步履为花早起。春来犹浅,便做出、十分春意。
喜凤钗、才卸珠幡,早换巧梳描翠。 著数点、催花雨腻。
更一番、递香风细。小莺欢暖调声,嫩蝶试晴舞翅。
清欢易失,怕轻负、年芳流水。好趁间、共整吟鞯,日访桃寻李。
点绛唇(冬) 宋代:朱淑真 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髻鬟斜掠。
呵手梅妆薄。 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
恁萧索。春工已觉。
点破香梅萼。
5.沙暖睡鸳鸯,泥融飞燕子,谁的诗句
杜甫.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迟日江山丽》赏析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体察物情。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平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