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西湖夏天的诗句古诗(描写夏天与西湖的古诗)
1.描写夏天与西湖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2.描写西湖夏天的诗句,最好将诗人,朝代也说清楚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 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
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
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
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
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3.关于西湖夏日的古诗
北宋文豪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南宋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诗人陆游《初夏绝句 》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清代诗人,藏砚家黄任的 《西湖杂诗 》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
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南宋诗人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唐朝校书郎贾弇的《孟夏》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咏西湖》诗人 程琳 朝代 宋代
西湖多胜景,飞盖喜相陪.暑气迎秋尽,江声向夕来.
4.有关夏天,西湖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2113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5261。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4102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
【宋1653】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初夏绝回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答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