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知天高地厚人的诗句古诗(用一首诗来形容一个人不知天高地厚)
1.用一首诗来形容一个人不知天高地厚
我感觉只有这一首最合适,就是韩愈的《调张籍》,原文奉上,并且我在你需要的这句话上加上了重点的标志,请你参考!
调张籍
朝代:唐代
作者:韩愈
原文: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2.用一首诗来形容一个人不知天高地厚
我感觉只有这一首最合适,就是韩愈的《调张籍》,原文奉上,并且我在你需要的这句话上加上了重点的标志,请你参考!调张籍朝代:唐代作者:韩愈原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3.《西江月》整首词
廿四、西江月四首
1. 桥头题诗枕
饮罢千樽美酒,
醉倒万古诗豪。
奔腾千里空劬劳,
胸中顿作狂潮。
试问芸芸众生,
谁为我斗愚曹?
彩虹飞来为天桥,
渡我亿万舜尧。
2. 驭龙人物帛画
还我英雄本色,
杀尽奸邪无数。
我劝天公再相肋,
天公劝我息怒。
天以天道酬勤,
我以厚德载物。
如烟往事再回顾,
已随秋风而去。
3.王家港
人有旦夕祸福,
天有不测风云。
白发人送黑发人,
能不伤心断魂?
避开乱世纷纷,
远离红尘滚滚。
荒草丛里寻荒坟。
一切荡然无存。
4.开山口
鲁班门前弄斧,
不知天高地厚。
胜者五侯败者寇,
几人能够看透?
年年岁岁年年,
何日功成名就?
为有江山万古秀,
焕发青春依旧。
4.《西江月》整首词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说明】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
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
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
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
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人写雨。
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
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
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
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
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译词】 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 使它惊飞不安, 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
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 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 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