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身修养好的诗句(有关“修养”的古诗名句!)

1.有关“修养”的古诗名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

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 骄谄,是一个人。

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 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

这个对象就是自我。 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虚已者进德之基。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提高自身修养的诗句,形容自身修养的诗句,形容要提高自身修养的诗句

2.有关“修养”的古诗名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3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 列传)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8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

诗句,修养

3.形容“人修养好”诗句有哪些?

1.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出处:《相鼠》

作者:佚名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翻译:

你看这黄鼠还有皮,人咋会不要脸面。人若不要脸面,还不如死了算啦。

你看这黄鼠还有牙齿,人却不顾德行。人要没有德行,不去死还等什么。

你看这黄鼠还有肢体,人却不知礼义。人要不知礼义,还不如快快死去。

2.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释义:指出自已观点和方法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

这样才能发挥出群众的智慧。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

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出处:《卷二·朋友宾主 》

作者:程登吉

取善辅仁,皆资朋友;往来交际,迭为主宾。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日丽泽。东家曰东主,师傅曰西宾。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肝胆相照,斯为腹心之友;意气不孚,谓之口头之交。彼此不合,谓之参商;尔我相仇,如同冰炭。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想望丰仪。

王阳在位,贡禹弹冠以待荐;杜伯非罪,左儒宁死不徇君。分首判袂,叙别之辞;拥彗扫门,迎迓之敬。陆凯折梅逢驿使,聊寄江南一枝春;王维折柳赠行人,遂唱《阳关三叠》曲。频来无忌,乃云入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醴酒不设,楚王戊待土之意怠;投辖于井,汉陈遵留客之心诚。

蔡邕倒屣以迎宾,周公握发而待士。陈蕃器重徐稚,下榻相延;孔子道遇程生,倾盖而语。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管宁割席拒华歆,调非同志之人。分金多与,鲍叔独知管仲之贫;绨袍垂爱,须贾深怜范叔之窘。要知主宾联以情,须尽东南之美;朋友合以义,当展切偲之诚。

4.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出处:《抑》

先秦:佚名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5.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出处:《尚书·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4.有关道德修养的诗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

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

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

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

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

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

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

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

5.形容人修养好诗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6.关于修养的古诗句有哪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____颜真卿《劝学诗》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____赵恒《劝学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__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____章碣《焚书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____陶渊明《移居二首》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____孟郊《劝学》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____王禹偁《清明》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____陆游《读书》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____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____欧阳修《画地学书》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____于谦《观书》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____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____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____刘昚虚《阙题》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____黄庭坚《送王郎》。

7.形容“人修养好”诗句有哪些

1.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出处:《相鼠》作者:佚名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翻译:你看这黄鼠还有皮,人咋会不要脸面。人若不要脸面,还不如死了算啦。

你看这黄鼠还有牙齿,人却不顾德行。人要没有德行,不去死还等什么。

你看这黄鼠还有肢体,人却不知礼义。人要不知礼义,还不如快快死去。

2.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释义:指出自已观点和方法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发挥出群众的智慧。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出处:《卷二·朋友宾主 》作者:程登吉取善辅仁,皆资朋友;往来交际,迭为主宾。

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日丽泽。东家曰东主,师傅曰西宾。

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肝胆相照,斯为腹心之友;意气不孚,谓之口头之交。

彼此不合,谓之参商;尔我相仇,如同冰炭。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想望丰仪。王阳在位,贡禹弹冠以待荐;杜伯非罪,左儒宁死不徇君。

分首判袂,叙别之辞;拥彗扫门,迎迓之敬。陆凯折梅逢驿使,聊寄江南一枝春;王维折柳赠行人,遂唱《阳关三叠》曲。

频来无忌,乃云入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醴酒不设,楚王戊待土之意怠;投辖于井,汉陈遵留客之心诚。

蔡邕倒屣以迎宾,周公握发而待士。陈蕃器重徐稚,下榻相延;孔子道遇程生,倾盖而语。

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管宁割席拒华歆,调非同志之人。分金多与,鲍叔独知管仲之贫;绨袍垂爱,须贾深怜范叔之窘。

要知主宾联以情,须尽东南之美;朋友合以义,当展切偲之诚。4.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出处:《抑》先秦:佚名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彼童而角,实虹小子。5.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出处:《尚书·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8.关于古人修身养性的古诗词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产生怨恨之情和矛盾了.)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如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是.)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常是坐立不安、忧愁苦闷的样子.) 13.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4.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9.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4.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2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6.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2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译:广泛阅。

关于自身修养好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