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古诗句(春日要告诉我们要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的诗句是哪一句?)
1.春日要告诉我们要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的诗句是哪一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世间万物纷繁复杂,往往需要我们擦亮双眼,透过现象看出事物的本质。古诗中有许多提醒世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诗句,随三好网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二、含有哲理的古诗
1、《观书有感》——朱憙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哲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2、《冬夜读书示子半》——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诗中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3、《泾溪》——杜荀鹤
泾溪有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听说有沉沦。
哲理:这首诗从哲学上告诉我们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4、《行路难》——顾况
冬青树上挂凌霄,
岑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
种禾终不生豆苗。
哲理:表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2.有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名言、谚语、俗语,最好是古诗词
观书有感 作者: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意思: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赏析:
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
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里可以理解成透过了水清的表象找到了能够让谁保持干净的原因。
扩展资料:
朱熹,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从师五夫,讲学武夷,结庐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
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融汇儒、释、道诸家而建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描写“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谚语、俗语、古诗词有哪些?
1. 现象并不被看作是通向真理的线索,但我们似乎没有任何别的线索。--伊薇·康普顿
2. 不要一见树皮,就对这样的树下起结论来。--英国俗语
3. 先看结的果实,再看它是什么树。--哈萨克族
4. 你把玫瑰换个名儿,它依旧芳香诱人。--英国俗语
5. 不要根据包装来衡量商品。--欧洲俗语
6. 借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纪德
7. 黑鸡生的都是白蛋。--英国俗语
8. 乌鸦的蛋儿雪白白,刺猬的娃儿软绵绵。--维吾尔族俗语
9. 别看是头黑母牛,牛乳一样是白的。--阿富汗俗语
10.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莎士比亚
11. 在玫瑰花下过夜的,不全是百灵鸟。--维吾尔族俗语
12. 只有光,没有热的火花,切不能当作真火。--莎士比亚
13. 诡计需要伪装,真理喜欢阳光。--英国俗语
14. 每一种缺点都多或少地假扮成美德,并都从这种伪装的相似中得到好处。--拉布吕耶尔
15.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 。--雨果
4.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如古人所说
朋友!记得采纳呀!
我问妈妈这个梨不甜,妈妈对我说:“当然是甜的,我的宝贝削给我的怎么会不甜。”
人不能总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而要到广阔的天地去锻炼一番,因为“只有经过历练的人方能成就一番大事”。
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如古人所说:“事物的现象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歪曲的。”(这个是马克思说的,不知道对不对。)
古人常用“滴水穿石”的古训告诫人们凡事要坚持。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告诉我们问题总是出在薄弱环节上
5.“透过表面看本质”的名言有哪些
1、一个明智的人就是一个不会被表面现象所欺骗的人,他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将往哪一方向变化。——叔本华
2、现象并不被看作是通向真理的线索,但我们似乎没有任何别的线索。——伊薇·康普顿
3、事物的现象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歪曲的。——马克思
4、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谚语
5、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莎士比亚
6、借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纪德
7、每一种缺点都多或少地假扮成美德,并都从这种伪装的相似中得到好处。——拉布吕耶尔
8、在玫瑰花下过夜的,不全是百灵鸟。——维吾尔族俗语
扩展资料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现象与本质对立。把现象当作是本质的一个环节,从而扬弃现象,才能达到了本质,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和本质两重属性,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内在根据,现象离不开本质,本质也离不开现象,没有无现象的本质,也没有无本质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采取了唯物的看待历史的观点,假设社会变化的原动力在于阶级之间的冲突。认为历史有其客观的支配规律,认为社会变化是辩证的。
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