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俱静关于王籍的诗句(万籁俱寂是形容什么诗句的)

1.万籁俱寂是形容什么诗句的

【成语】:万籁俱寂

【拼音】:wàn lài jù jì

【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示例】:这时~,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邹韬奋《我的母亲》

【近义词】:万籁无声、鸦雀无声、鸦默雀静

【反义词】:人声鼎沸、沸沸扬扬

【成语故事】:唐朝诗人常建中了进士后,仕途一直不得志,40岁才做县尉。他一生游览了许多山川名胜,写了不少田园诗,代表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悟出禅道的句子是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联描写的是古寺周围的环境,给人以清新明丽,葱茏苕秀的审美感受,同时又有一种幽静之感。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

“潭影空人心”,则是诗人正面抒写在后禅院幽雅宁静的特定环境中观潭影的感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在"幽处”的禅房在茂密的花木丛中,一个“深”字十分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僧人们居处的幽雅宁静。

此联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安详、幽雅,而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它又是一个转折,由刻画后禅院的幽静转向表现诗人内心之静,静境得到深化。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

紧承“潭影空人心”,进一步通过静中有声,愈显其静的描绘,突出地表现诗人意中的静境。

诗人在这里十分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富于静趣的静境,同时那种难以表现的诗人的意中之静,也由此而充分表露。这种以声显静的艺术手法,在创造幽静的诗歌意境方面,效果是异常突出的(相似的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这些景物都幽雅、宁静、安闲,即使有鸟儿的欢腾、钟筹的声响,也只是以动村静,更增添了一份肃穆与淡然之气。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

由本诗演化出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亦沿用至今。

这首被宋代洪驹父誉为“全篇皆工”的五言律诗,是盛唐诗人常建的代表作,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之一。

万籁俱静关于王籍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