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龙湫的诗句(谁知道谢灵运写的关于雁荡山大龙湫的诗啊)
1.谁知道谢灵运写的关于雁荡山大龙湫的诗啊
大龙湫,在雁荡山的马鞍岭和东岭之间,谷中有水曰锦溪,源于大龙湫,注经行峡沿筋竹涧入清江而流归东海.当年的谢灵运来叩雁荡山时,就在这筋竹涧前止步不前,未能上朔进山,错过了大龙湫,也错过了雁荡山. 从筋竹涧越岭溪行 谢灵运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奥,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诸屡迳复,乘流玩回转. 苹潘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周赏为美,事昧竞谁辩?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2.大龙湫的古诗词
1.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大龙湫之瀑》
2. 龙湫喷薄高且清,自料吾心略相似。因流顺势无隐情,倾倒向人只如此。——《题大龙湫》
3. 半世名闻始见之,洞心无语立多时。经行处处皆奇绝,此比诸峰更绝奇。——《大龙湫》
4. 总是佳山水,龙居又不同。神明专一壑,气势压群雄。派想从天落,湫疑与海通。高秋看不厌,宴坐雨声中。——《大龙湫》
5. 霞卷东西嶂,云横宴乐峰。漠泉三百丈,绝壁一千重。玉茗沾香蕊,金兰忆醉容。殷勤祝尊者,为我起乖龙。——《大龙湫瀑布泉》
6. 深蹊入薜萝,一瀑泻岩阿。曾阅西天志,言居诺讵罗。斜飞疑是雨,清激自成涡。下有苍龙窟,樵人不敢过。——《雁荡大龙湫》
7. 深冬雷未蛰,雨雹半空飞。久立怪生眼,回看日变晖。万松声不出,尺蜃鬣犹威。僧说分汉阔,长年无早饥。——《雁山纪游七首·大龙湫》
8. 茶罢移床就竹眠,泠然风起和流泉。山禽未绝东归客,时送清音到枕边。——《游大龙湫宿寿昌竹轩》
9. 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龙湫一派天下无,万口赞扬同一舌。行行路入两山间,踏碎苔痕屐将折。——《大龙湫》
10. 想像岂能胜一览,登高安得快双明。大龙湫下听雷吼,白石岩头看日生。咫尺好山随杖屦,自应老笔擅诗声。——《寄题正卿通判可高亭》
3.要几篇写大龙湫的古文 要求有题目、作者以及原文
原文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犹蟹两鳌,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进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
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大乍小,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间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译文
大德七年秋季八月间,我曾经跟随老先生来观赏大龙湫瀑布,正逢阴雨连绵,日夜不停。这一天,大风从西北刮起,才见到太阳出来。大龙湫的水势正大。进入山谷,还不到五里多路,就听到巨大的声响从谷中曲折传出。跟随者都胆战心惊。望见西北方屹立的一座山峰,作出人俯伏的姿势;又很像堂前的柱子。走过二百步,于是又见到此峰变得好像是两腿互相支撑站立。再前行一百多步,此峰就又像是树立着的大屏风了。它的顶峰裂开而又深陷,仿佛螃蟹的两只螯足,不时地摇动。游人心神紧张而不敢再往里走。于是转身沿着南山脚,向偏北方向走去,回头再看那山峰就像是树立的玉圭了。又转弯进入东山,抬头就看见大水从天上直落到地上,一点水也不沾挂四边石壁,有时瀑水在半空中回旋久久不落,刹那间又迸落如雷霆万钧。东山脚下有诺讵那庵,相距五六步远,山风横吹过来,瀑水就飞射到人的身上。走进庵堂躲避,瀑水的余沫仍然会飞溅入屋好像暴雨来了一样。瀑水向下冲击大水潭,轰然震响如同万人击鼓。游人互相拉手说话,只看见嘴巴张开,却听不见话音,于是相视大笑。老先生说:“壮观啊!我走遍天下,没有见过如同这样的瀑布。”从此以后,我每年有时来一次。来时,常在九月。因为在十月,瀑水就减少,不能像以前所见到的那样了。
今年冬天又是大旱。我自外而来,到诺讵那庵外的石桥上,渐渐有水流声可以听到。于是顺着石桥下去,走出乱石丛,才看见瀑布垂挂着,水气喷溢升腾有如青色的云烟,忽大忽小,而水声也渐渐宏壮急迫起来。瀑水跌落在水潭中低凹的石面上,石面被瀑水猛烈地冲击,反射出丹砂一般的红光。石间没有丝毫的泥土气息,生长于此的树木本该瘦瘠,却反而像翡翠鸟和野鸭的羽毛那样碧绿光滑。水潭里有二十多尾斑鱼,听到石头被水冲激转动的声音,就舒缓地摇尾游向远处,悠闲徘徊,就像避世的隐士那样。家僮此时在石旁放置了大瓶,想盛接由上而来的瀑水。瀑水忽然飞舞着向人们扑来,势头加大了一倍,家僮们不能再取回瓶子。于是他们解衣脱帽放在石上,互相牵拉着,想努力取回瓶子,并因此而大声呼叫笑闹。西南方的石壁上,有几十只黄猿,听到笑闹全都惊惶不安,攀缘着山崖顶端横卧的树木鱼贯而下,窥视着游人而啼叫。我们放眼观赏很久,才走到瑞鹿院前。瑞鹿院就是现在的瑞鹿寺。这时太阳已经落下,青苍的树林里堆满了落叶,往前走时,人们已迷失了路径,只见明月当空依依多情仿佛老朋友。
老先生就是南山公。
散文《大龙湫记》——元·李孝光
4.关于雁荡山的古诗
1、《贺新郎》——宋代王义山
险怪嶕嶢称雁荡,争秀群山第一。
译文:出人意表的峻峭高耸称之为雁荡山,许许多多的山竞相比美当属第一。
2、《梦溪笔谈·雁荡山》——宋代沈括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
译文:我观察雁荡山的这些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险峻、怪异,向上耸立的、高约千尺。
3、《诺矩罗赞》——唐代贯休
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
译文:从雁荡山经过时看见白云密布,在龙湫附近静坐观赏风景时对着细雨迷蒙。
4、《题雁荡山》——宋代范宗尹
一径入幽,随山几萦盘。云树深蓊蔚,石溪响潺湲。
译文:一条小路通向山林深处,随着山道回转险峻。茂密的树木在山林深处,溪水缓缓的流淌撞击石头发出声响。
5、《游雁荡山》——宋代徐照
我来无一语,闲认昔游踪。谁种路傍树,却遮山上峰。
白话译文:我来到这里被景色所吸引,没法用语言来表达,闲游之余想找出以前游玩的踪迹。是谁在路旁种了那么多的树木,竟然遮蔽住了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