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古诗句的新闻(古典诗歌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1.古典诗歌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我们国家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更以其深邃的意境之美深入读者的灵魂。
新闻标题利用仿拟,巧妙融入诗词名句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目光,撼动读者的心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中国老一代著名报人邵飘萍曾说:“新闻的灵魂应冷静活跃于理智之世界,而耕耘于世人感情之田亩”。他们所说的感动人心的宣传效果,不正是报纸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所孜孜以求的吗?而把古典诗歌的意境融入标题更可达到语言简洁,画龙点睛,扣人心弦的效果。
请看195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的一则标题: 车辚辚马萧萧凯歌贯云霄(引题) 最可爱的人回来了(主题) 读罢此题,一种豪情从心底油然而生!让人不得不佩服,人民日报编辑为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凯旋归国的新闻,制作了一个多么出色的标题!她引用了杜甫的名篇《兵车行》里的首句:“车辚辚,马萧萧……”短短的6个字就把中国人民志愿军威风凛凛胜利归来的情景烘托出来了,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染力强,让人读后击节赞叹! 比如: 知否,知否,绿消红瘦(主题) 连阴绵雨使杭州名花展上部分花卉受损(副题) (1999年3月11日《钱江晓报》) 该报道主标题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仿用了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样仿写既切合新闻的内容,又将娇花淋雨后的可怜之态现于笔端。
这样一来,使得标题显得更加灵动,既契合文意,又颇具新意。这就是将仿拟这种修辞方法巧妙运用,仿写古诗词名句佳句,利用古典文学中的情景交融之法,为标题营造意境之美。
比如: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浊浪令人心忧 (2002年2月4日《楚天都市报》) 很明显,这是一则关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环保新闻。作者引用诗词,使读者眼前慢慢地拉出一幅有关长江的画面,壮阔、雄伟、无边无际,遗憾的是长江之水却已浊浪一片,浑黄无比,这就给读者造成一种巨大的心理反差。
“滚滚长江”,意境壮美 ;浊浪阵阵,心忧万千!再一个“东逝”,不免感慨古今变化之大,对比何其强烈,由此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心理共鸣。 比如: 垃圾山,垃圾山,害得居民苦不堪,不知几时搬? 臭水流,臭水流,流到大街小巷头,行人个个愁! (2001年2月21日《长江日报》) 该标题是仿照白居易《长相思》的诗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仿拟的运用让读者形象地感知当地居民受垃圾无人治理危害之重,使得这则标题更加形象生动。
同时,反复与押韵的使用,使人读来琅琅上口,也为标题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钱塘活水来(主题) 今日西湖一天可得活水十万吨(副题) (1981年5月9日《光明日报》) 这则主标题是仿用宋代朱嘉《观书有感》中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则标题贴切而又形象地展现出西湖被注入活水后的情形,那波光粼粼,天水一色的美妙情景仿佛浮现于读者的眼前。
该标题化用前人诗句贴切而又自然,在形式和意境上都带给人美好的感受。 比如: 兰佩紫 菊簪黄 千金觅红装 谁为新人做嫁裳 (1995年6月2日《中国青年报》) 这则标题反映的新闻是如今的新嫁娘赶上了好日子,色彩优美的红装玉服不再是自己穿针引线、熬更守夜去做,而是千金买来。
诗词的活用使标题百味俱生,含蓄写意,色感对比强烈,富于音韵美。其讴歌社会进步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昂扬情绪不表自露,其间设问一句,令人浮想联翩,诗情美、诗化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回味无穷。
又如: 即将来临的广州花市情况如何(引题) 为君报道春消息 今年花胜去年红 (主题) (1982年1月22日《羊城晚报》) 标题中引诗一句,让人感觉春意盎然、浓情蜜意,可以说因为这一笔,绣出了精彩,也使标题显得丰腴。 比如: 春风熏得远客醉 直把店家当自家(主题) 镇江饮食店热情待客真个名不虚传(副题) (1982年12月10日《文汇报》) 此例中的主题,是从宋代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一诗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两句演化而来的,语调抑扬顿挫,读来琅琅上口。
消息配上这条标题,新意顿出,兴味陡增。 由此看来,利用仿拟句式,将古典诗歌巧妙融入新闻标题,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新闻事实,突出了新闻的主题思想,那些融合诗情画意,借鉴绘画的艺术技巧和诗词的情景意蕴的新闻标题,都给读者带来了美好的审美感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新闻标题增加了吸引力。
2.求一篇关于下列问题的作文,可以引用一些名人轶事.警句诗句.新闻事
1、感恩社会 看到半轮红日在云端洒下暖融的曙光,我们会感激这个早晨赐予的希望。
看到一抹晚霞在天边舞动着华丽的光影,我们会感激这个黄昏赐予的美好。看到漫天星星小心撩动着月光散落的碎片,我们会感激这个夜晚赐予的细腻和沉静.然而最贴切的被忽略了,最无私的被遗忘了,我们是否已经忘记要感激我们的社会了呢? 鸦懂反哺,羊知跪乳,古有“恩欲报,报怨忘;报怨短,报恩长”的说法,“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此君子也;“以怨报德,忘恩负义”,此小人也。
人在旅途,从一个起点,到一个终点,而在旅程中,为你提供一切的,就是社会的。现在人们常常抱怨物价太高,社会压力太大、贫富不均等,似乎社会上到处充斥着不公不平。
然而与此同时,工资在增长,生产力在飞速发展,国家的扶贫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只是人们缺少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沉淀出那么多的不满。“感恩的心”是一剂正确调整心态的良药。
它告诉你:人们在感恩大自然的同时,也应该感激这个默默守在你身边的社会,它给了你家庭,给了你权利,给了你生活。 感恩亦是一种处世哲学,是对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是人生境界的体现。
广西大学有一位名叫何国英的女生,在大二时被确诊为癌症,但她拼命扼住命运的咽喉,读完了硕士研究生。7年来病魔不间断的摧残始终没有击垮一个羸弱姑娘的坚守,没有磨灭她对农村,对亲人的爱。
2005年6月10日,她坐在轮椅上,带着氧气瓶,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硕士论文答辨。因为何国英出身于一个贫困的的农民家庭,因此她选择的毕业论文课题是《非常规饮料——构树叶的营养价值评定研究》,她对导师说:“我家在农村,我喜欢这个‘土’课题,构树叶在广西农村到处都是,如果能做成饲料,农民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养猪养鸡。”
她的人生理想就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何国英在她的遗书中写道:“财产3000元,一部分给父母,一部分给失学儿童;内脏器官如果能用,就捐献给医学研究。”
坚强的她在弥留之际,给社会留下两个字:谢谢!另外,长沙一个自小患先天肌肉无力症的18岁男孩黄可,已经连驱赶蚊子的能力都没有了,却在死神随时可能出现的时候,决定和父亲在有限的时间里向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道谢。他们凭借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开展感恩的旅途,黄可还要求死后把自己的角膜捐献出来,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类似的例子不少,洪战辉历尽险阻带着“弃婴妹妹”读大学,王乐义身患癌症不辞劳苦推广大棚蔬菜技术……他们或身患绝症,或衣食不足,却时时不忘报恩于社会,朴实无华的言行酝酿出最深沉的感动和震撼,为他们的信念和坚持。 再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作为首富的盖茨可以说富可敌国,而他和夫人梅林达共同成立的盖茨梅林达基金会每年向全球医疗和妇女儿童等问题捐赠达数十亿美元,前不久还向中国捐赠5亿美元来防治艾滋病。
沃伦·巴菲特是世界财富仅次于比尔盖茨的70多岁的犹太职业投资家,不久前他将自己公司大约87%的约300亿美元的股份捐赠给社会,让盖茨基金会来管理他捐赠的资产,用来回报社会。 感恩从来不需要冠冕堂皇的装饰,其实不论贫富,都有自己感恩社会的方式,医生救死扶伤,警察维护法纪,老师培育英才,学生努力学习……把对社会的感激升华为对国家的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绵力,还是那句老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请相信我们的社会是伟大的,而它也需要我们的呵护。晴天的夜晚,星光倾泻,为我们照亮前方。
而在阴天的黑夜,我们是否也应该点燃感恩的蜡烛,帮星星们找回家的路呢? 2、和谐社会和谐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会心微笑的背后。和谐是一种恬静的美,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力量。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实现和谐,也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老子、孔子、庄子都曾提过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西方学者柏拉图也曾提出建立理想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其实,中国古代文人研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亦是一种和谐之美,戏水游鱼旁的蝇头小楷所完成的恰是点睛之笔,它们讲究各种才艺融会贯通,如苏东坡是文学家,也是书法家;齐白石,书法家、画家;而且艺术多样性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它们在和谐的境界中被艺术家信手拈来,相互补充,彼此增色而浑然天成。
正是这种艺术的和谐成就了这些艺术家,更是成就了中国各代文学艺术永不褪色的魅力。 如今,在21世纪,我们更要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
而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础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如师生关系: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
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相敬相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又如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之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交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造和谐社会”的号召决不是什么空口号,它所号召的“和。
3.含“新闻”的诗句有哪些
况是新闻,日边增秩,诰墨方妍,玉符将剖。
年代: 宋 作者: 黄人杰《醉蓬莱·记征鸿归候》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年代: 唐 作者: 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新闻多说战争功。
生民有恨将谁诉,花木无情只自红。年代: 唐 作者: 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新闻赤帝种,子落毛人谷。
年代: 唐 作者: 陈陶《题僧院紫竹》学徒日新闻,孤陋犹旧典。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僻处绝无佳客过,酒边安得有新闻。
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富池镇上感怀》林下休官已七年,新闻偶到白云边。年代: 宋 作者: 方回《寄伯宣尚书士常吏侍二首》喜动青青佩,新闻亹亹言。
年代: 宋 作者: 石介《留守待制视学》庭开金菊宿根生,来雁新闻一两声。年代: 宋 作者: 释法薰《偈倾一百三十三首》云阵纤纤洗花雨,深竹新闻子规语。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春意渐深送客至山麓田舍来往道中复逢法上人》。
4.含“新闻”的诗句有哪些
1. 况是新闻,日边增秩,诰墨方妍,玉符将剖。年代: 宋 作者: 黄人杰《醉蓬莱·记征鸿归候》
2. 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年代: 唐 作者: 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
3. 新闻多说战争功。生民有恨将谁诉,花木无情只自红。年代: 唐 作者: 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
4. 新闻赤帝种,子落毛人谷。年代: 唐 作者: 陈陶《题僧院紫竹》
5. 学徒日新闻,孤陋犹旧典。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
6. 僻处绝无佳客过,酒边安得有新闻。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富池镇上感怀》
7. 林下休官已七年,新闻偶到白云边。年代: 宋 作者: 方回《寄伯宣尚书士常吏侍二首》
8. 喜动青青佩,新闻亹亹言。年代: 宋 作者: 石介《留守待制视学》
9. 庭开金菊宿根生,来雁新闻一两声。年代: 宋 作者: 释法薰《偈倾一百三十三首》
10. 云阵纤纤洗花雨,深竹新闻子规语。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春意渐深送客至山麓田舍来往道中复逢法上人》
5.一首古诗和一则最近新闻
抬头仰望,凝眸处,映出了一行行爱你的诗句,一滴滴的雨帘,穿透我心灵的记忆,飞越到秋色慢慢的流光里,灵魂处,锁着情的不移。我的心早已经被你占据,爱你万年恒古不悔。
独坐光阴一隅,聆听繁华寂寂,一缕沁心的秋风,随雨拂过心房,柔美而清和,芬芳而妩媚,心就这样被这一场秋雨细细的牵着,静静地润着,朦胧处,远处的山,远处的树,远处的风景,被这一帘一帘的雨装点得分外晶莹,诗意。
多少文人遇雨成悲,秋雨虽有些悲凉,但只要你细细品味,秋目静敛,秋雨如诗,秋情如画,秋风如歌,秋意如梦,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光阴轻轻,一帘雨落,谁在盼望,谁在寻觅;秋水长天,海角天涯,只为那红尘中的一次柔柔的凝眸。零散的回忆,你的身影便是这雨中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