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患于未然的诗句(防患于未然的名句)
1.防患于未然的名句
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译文: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2、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朱子家训》明·朱用纯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出自先秦的《国风·豳风·七月》译文: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译文: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或后悔的事。
5、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春秋佚名《周易·系辞下》译文:君子看出不明显的征兆就果断行动,不会整天等待、迟疑。
2.防患于未然的名言警句
1. 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来于警惕。
2. 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3. 无知加大意必危险,防护加警惕保安全。
4. 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5. 保安全千日不足,出事故一日有余。
6. 安全和效益结伴而行,事故与损失同时发生。
7. 企业效益最重要,防火安全第一条。
8. 安全就是节约,安全就是生命。
9.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
10. 骄傲自满是事故的导火索,谦虚谨慎是安全的铺路石。
11. 安全编织幸福的花环,违章酿成悔恨的苦酒。
12. 安全警句千条万条,安全生产第一条。千计万计,安全教育第一计。
13. 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14. 安全不离口,规章不离手。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乱。
15. 安全法规血写成,违章害己害亲人。
3.和安防、报警、监控有关的古诗辞赋有哪些
古代的安全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惜墨用词审慎,寥寥数语,胜过长篇大论,不失为“警世良言”。古往今来,广为流传而铭刻于心践于行。作为安全文化,古为今用,古训今戒, 我们常说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等等,乃至亡羊补牢……都是借用古人的安全理念把“防范”放在安全工作中首位。不管是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内保安全、行驶安全乃至日常生活等等ة只要涉及安全字眼,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在我们脑海里先建立一个“安全意识”,养成“事先防范”的良好安全行为习惯。 古时有很多安全方面的警示良言,并非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借表面现象,揭内部根源,往往一句话就引申出很多深奥的道理。治国、治世、治德、治疾,道理相通均可相互借鉴。
汉代司马相如著《谏猎书》云: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意思是明白人有见识得人在事物还没有发生之前,就预想到将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危险出现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规避危险的方法,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再去寻求对策。
清代朱用纯《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思:在还未下雨前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比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不要渴了才想起挖井。亦即不管要干什么事情,首先要着眼于长远,居安而思危。
《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意思:千里长的大堤,由于有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溃决,一点小小的火星,可以使百尺房屋焚毁。喻在安全上哪怕有一个小小的隐患不加以注意定会酿成大祸。
4.防患于未然的前一句是什么
前一句是近情苦自信。原句出自于晋代文学家陆机的《君子行》。
原文:
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
天损未易辞,人益犹可欢。
朗鉴岂远假,取之在倾冠。
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
白话译文:
福来的时候有兆头,祸来的时候却消无声息。
天道有损却无人说,人有一点缺陷却被他人嘲笑。
如何远远地假借明鉴,需要摘掉帽子拿到手里。
近亲的人苦于没有自信,君子却防患未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陆机出身于东吴世家,这个家族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它显赫的声誉,为其成员提供过政治、经济的保护,使他们的成长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同时这个家族培育出来的优秀人物,即如陆机父、祖,又都以自己杰出的成就反馈于这个家族,愈增加它的份量。
而一旦东吴灭亡,这个家族随之衰败后,它遗留给子孙的却是沉重的心理压力。作为嫡系继承人的陆机,勤勉而又诚恳地接受了这份遗产。陆机便在此时写下《君子行》,表达自己想建功立业、振兴家声的愿望。
赏析:
《君子行》是一首说理诗,写得起伏有波澜,在说理之间,插入史实,顿生曲折。即使是说理,如对《庄子》的引用,却一反其意而用之,就使本来平率的说理也有跌宕之妙。其次,诗歌以天道与人道对写,重在人道的铺陈,又间以天道接应,道家与儒家思想互补,而以积极的儒家思想为主,使诗歌产生出回旋飞动的力量。
5.和安防、报警、监控有关的古诗辞赋有哪些
古代的安全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惜墨用词审慎,寥寥数语,胜过长篇大论,不失为“警世良言”。古往今来,广为流传而铭刻于心践于行。作为安全文化,古为今用,古训今戒, 我们常说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等等,乃至亡羊补牢……都是借用古人的安全理念把“防范”放在安全工作中首位。不管是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内保安全、行驶安全乃至日常生活等等ة只要涉及安全字眼,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在我们脑海里先建立一个“安全意识”,养成“事先防范”的良好安全行为习惯。 古时有很多安全方面的警示良言,并非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借表面现象,揭内部根源,往往一句话就引申出很多深奥的道理。治国、治世、治德、治疾,道理相通均可相互借鉴。
汉代司马相如著《谏猎书》云: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意思是明白人有见识得人在事物还没有发生之前,就预想到将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危险出现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规避危险的方法,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再去寻求对策。
清代朱用纯《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思:在还未下雨前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比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不要渴了才想起挖井。亦即不管要干什么事情,首先要着眼于长远,居安而思危。
《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意思:千里长的大堤,由于有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溃决,一点小小的火星,可以使百尺房屋焚毁。喻在安全上哪怕有一个小小的隐患不加以注意定会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