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灯火阑珊的诗句(有关万家灯火阑珊处的诗句有哪些)

1.有关“万家灯火阑珊处”的诗句有哪些

1.《浣溪沙(阳羡上元)》

宋代:陈克

桥北桥南新雨晴。柳边花底暮寒轻。万家灯火照溪明。

凫舄差池官事了,木山彩错市人惊。街头酒贱唱歌声。

2.《探春令》

宋代:杨无咎

梅英粉淡,柳梢金软,兰芽依旧。见万家、灯火明如昼。正人月、圆时候。

挨香傍玉偷携手。尽轻衫寒透。听一声、画角催残漏。惜归去、频回首。

3.《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宋代: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5.《满庭芳·山抹微云》

宋代: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万点 一作:数点)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2.灯火阑珊处全诗词原文

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处: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扩展资料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青玉案·元夕

3.关于描写灯火的古诗

1[宋]无名氏御楼灯火发春温《鹧鸪天·玉座临轩宴近臣》2[宋]柳永尽载灯火归村落《满江红·暮雨初收》3[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劝学》4[宋]王安石灯火已收正月半《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城中灯火照青春《次韵酬宋妃六首》昏昏灯火话平生《示长安君》灯火匆匆出馆陶《永济道中寄诸舅弟》灯火如星满地流《戏示蒋颖叔》人散庙门灯火尽《腊享》万家灯火暖春风《上元戏呈贡父》少留灯火就空床《阴漫漫行》5[宋]韩淲夹江灯火雨飕飕《浣溪沙》山城灯火笙箫杳《桃源忆故人·杏花雨里东风峭》景龙灯火升平世《探春令·暗尘明月小桃枝》6[宋]曹组洞房灯火闲相照《点绛唇·沈醉归来》7[宋]葛胜仲灯火休催归小院《蝶恋花·二月春游须烂漫》8[宋]陈克万家灯火照溪明《浣溪沙》9[宋]吴文英数家灯火灞桥东《浣溪沙》10[宋]黄庭坚楼台灯火明珠翠《采桑子·樱桃著子如红豆》灯火诗书如梦寐《次韵外舅喜王正仲三丈奉诏祷南岳回至襄阳舍》秋堂一笑共灯火《再答冕仲》搜搅十年灯火读《谢送碾壑源拣芽》暮堂吏退张灯火《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去时灯火正月半《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通书声》11[宋]王之道灯火熙熙来稚老《渔家傲·灯火熙熙来稚老》一龛灯火夜凄清《和子厚弟九日登魏文振亭园七首》灯火青荧更向深《潇湘夜雨》灯火当年记马行《和许端夫兄弟二首时端夫出守当涂》一龛灯火喜逢秋《丽泽堂》简编灯火置勿论《和王觉民民松轩诗》一龛灯火话相亲《宣城驿中送建康倅赵纯中》12[宋]王千秋灯火阑珊欲晓时《浣溪沙》13[宋]吴儆肯作六年灯火伴《减字木兰花·碧梧秋老》灯火相从总角初《送钱虞仲兄弟》14[宋]毛并此时灯火隘追游《水调歌头·春意满南国》15[宋]吕渭老粥鼓未鸣灯火暗《渔家傲·顶上铁轮飞火焰》16[宋]晁冲之画桥灯火照清波《临江仙·双舸亭亭横晚渚》17[宋]周紫芝渔网横江灯火闹《渔家傲·月黑波翻江浩渺》18[宋]侯置市桥灯火春星碎《玉楼春》19[宋]晁补之城门灯火簇轮蹄《阮郎归·一濠秋水净涟漪》四见都城灯火春《次韵校理盛居中上元》20[宋]史浩主人灯火下楼时《踏莎行·歌舌莺娇》主人灯火下楼时《踏莎行·歌舌莺娇》。

4.有关灯火澜珊的诗词

《柳梢青·料峭馀寒》

年代: 宋 作者: 赵师侠

料峭余寒。元宵欲过,灯火阑珊。

宿酒难醒,新愁未解,摇兀吟鞍。

深林百舌关关。更雨洗、桃红未干。

野烧痕青,荒陂水满,春事何堪。

《生查子》

年代: 宋 作者: 洪适

廉纤小雨来,噤罥轻寒乍。

丝竹送迎时,灯火阑珊夜。

铜壶漏故迟,银烛花频灺。

怀我独醒人,健笔方飞洒。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千秋

灯火阑珊欲晓时。夜游人倦总思归。更须冰蛹替挼丝。玉篆古文光灿烂,花垂零露影参差。月寒烟淡最相宜。

5.万家灯火的诗句

万家灯火 ( wàn jiā dēng huǒ )

解 释 家家点上了灯.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出 处 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6.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诗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赏析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从小生长在金兵占 领地区。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 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 省滁县),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在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 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 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 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 爱国词人,词中深入的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忱。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 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轩长短句》集。

7.“灯火阑珊处”出自哪一首古诗

“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1、原文:辛弃疾(宋代)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

3、辛弃疾简介: (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二十一岁时即参加抗金义军。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将领。作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主要著作有《青玉案·元夕》《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念奴娇·赋雨岩》《一剪梅·中秋元月》《稼轩词》等。

关于灯火阑珊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