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心清净的诗句(心情宁静淡然的诗句)

1.心情宁静淡然的诗句

1、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3、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4、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5、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7、他生莫做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1、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

1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4、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1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0、又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

21、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22、笑看人间沉浮事。闲坐摇扇一壶茶。

2.关于保持内心宁静 远离喧嚣的古诗 愈多愈好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诸葛亮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饮酒》组诗第一首: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其实一般田园诗人写的都是这种类型的诗,田园诗人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裴迪,祖咏等

3.有谁知道关于安静,心静的古诗词名句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注解】: 1、贝叶书: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写佛经,也称贝叶经。 2、冥:暗合; 3、缮:修持。 4、膏沐:本指润发的油脂。 5、澹然:宁静状。

【韵译】: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 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 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 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 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 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 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 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评析】:

4.表示“心静”的诗句有哪些

1.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代杨慎《临江仙》

释义:功利和声名,转瞬即逝,只有高高的山峰,永恒的耸立在夕阳的映照下。

2.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

释义:云朵已经无心出山,鸟儿飞累了而回家。 比喻作者自己无意出仕,厌倦官场而隐,表露自己的高洁志趣和找到归宿的愉悦。

3.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南唐李煜《浪淘沙令》

释义: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喜欢。

4. 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北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释义:回头望去,我来时淋雨的地方,一片萧条,归去时又一片平静,也没有什么风雨,也无晴。

5. 一蓑烟雨任平生。——北宋苏轼《定风波》

释义:披上蓑衣,那么烟雨就用不着在意了,洒脱地走。

5.内心宁静的诗句

王维的诗可以读一下,他把“见性”观念有机的融入诗的情境之中,表现物我一如的境界。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

复照青苔上。

没有人迹,没有人语声,没有日光,只有反照的光彩,从而表现了日暮山林的一片空寂。这首诗写得是空旷、暗淡的景物。却给人“淡而愈浓、近而愈远”的印象,就是因为其中表现的心境值得品味。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是以动写静,所有的意象都表现“空山”是如何的超离尘嚣。所以一幅清新生动的山中晚景,反照出一个“空”字。《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显然不是空无所有的山,而是心灵的感受。这种感受显示出内心的空寂清静。

《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里,动乃静,静乃动;实却虚,色即空。本体是超越他们的,他们合为一体。这便是在“动”中得到“静”,在实景中得到虚景,在纷繁现象中获得本体,在瞬间的直感中得到永恒。花开花落,鸟鸣春涧,然而就在这对自然的片刻顿悟中,你却感到了不朽的存在。

关于把心清净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