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50字赏析(20首课外古诗+50字赏析)

1.20首课外古诗+50字赏析

1、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写诗人沿江东游,泊舟北固山下而触景生情,抒发了 诗人的思乡之情。

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既暗示了时光的飞逝,又蕴含生活的哲理:光 明驱尽黑暗,暖春赶走严冬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诗人喜悦的心情颔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颈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4、访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去拜访隐者,想必一定怀着一颗怡然的心,至少心情是淡然的。

而来到隐者居住的地方,“言师采药去”,人不在,那必然有一些失望。等到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中又萌升了一点希望。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方才彻底绝望了5、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描述的是军营中一场难得的酒宴。

如果仅仅依照字面的意思,则容易误将这首诗定为一、两个人的低吟浅酌后对战争的恐惧和不满。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包含了李白对朋友的深情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李白向往孟浩然,也向往美好的明天,是李白的诗中积极向上的不可多得的佳句。

7、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饱含了诗人的抑郁和不平,整首诗以跌宕的情感、飘逸的气质、惊人的想象和豪放的风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痛恨和对未来的希冀。

8、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绝笔处一生的坎坷艰辛、颠沛流离尽数涌来,眼前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景象撕裂亡国之痛,身陷囹圄之哀,皇恐滩头,零丁洋里,惶恐若此,随之一笔将所有悲苦扫去,铿锵誓言照彻古今:9、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10、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以浪漫的笔调,写出了大海的宏伟与博大,表现他在政治上的胸襟与抱负,抒发意气昂扬的豪迈情怀。11、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12、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13、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

14、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15、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16、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

2.求10首古诗,每首古诗加50字的赏析文字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望东岳泰山。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

“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惊叹仰慕之情。“齐鲁青未了”,经过揣摹后得出的答案。

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亦为荡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从诗中,看到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日照香炉生紫烟”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岩壁的陡峭,水流之急,山的高峻。

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息。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赏析 “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

三四句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寂静与幽暗,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

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鹿柴》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柳宗元的《江雪》 他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著在独钓的渔翁身上,使之成为孤高自得的精神化身。全诗写的是江野雪景,一个“绝”字和一个“灭”字,把一切活动着的事物全从视野中排除了,余下的便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

在这辽阔、幽冷的画面中心,唯独一只孤零的小船上有一蓑衣笠帽的渔翁在雪峰的寒江边独钓。全诗都是写景,浑成一气,景中寓情,且“雪”在片尾点出尤觉奇峭。

全诗风格淡雅,语言峻洁,感情沉挚,韵味深长。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

天气晴朗,不大工夫下起雨来。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李煜此词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

作者没有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们取得心灵上的呼应,借它来抒发自已的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

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周瑜善战的风姿。

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 遥想。

3.古诗赏析50字

首先说明下,因为教材各省都不同,每年都不同,所以对于有些人来说是课外的,可能对于阁下就是课内的了^^给你找了些我那个时候的课外~~希望可以帮到你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用下山之行不易,比喻人生的普遍道理:一山放过一山拦。

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山,竹,日,鸟,云,窗,描写了山中有趣的生活,表现诗人闲适心情。

语言清新自然, 生动形象。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自弹琴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以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诗中没有特意地去描写景色,而着重写了人在竹林里的活动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通过写客居洛阳的夜晚,听抒写离别行旅之苦的《折杨柳》曲调,勾起的思念家乡和情人之情。

“杨柳”即《折杨柳》,汉乐府古曲,内容多叙离情别绪。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全诗记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怀亲之情。

用语自然本色韵味醇厚隽永。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心情。

最后两句以飞旋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题为送人,实为写景:暝色苍苍,晚钟阵阵,一抹斜阳,几重青山,诗中有画。

表达诗人不遇却闲适失意却淡泊的情怀,即景抒情。 灵澈,唐代著名诗僧。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的一个雨夜,夜深人静,蛙声阵阵,伴着油灯,敲着棋子,寂寞的等着客人。

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者借朝露易??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出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全诗触景生情,由情入理,带有人生哲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全诗描写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的景色,诗人目睹放牧打猎的各自随愿而归的情景,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秋风乍起,树叶飘零,大雁南飞,诗人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全诗情景交融,言淡而一远。

借萧索的秋景,写出科举异地时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面临隐居与从政的抉择时的迷茫心情。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前两联记送别地的精致和送别的事。

第三联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末联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本诗描写了深秋时节,霜降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其兴致之高,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无疑。全诗语淡意远。

赠从弟 刘桢 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赞美松柏严寒不凋的品格,劝勉从弟。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赠从弟》共三首,分别以萍藻,松,凤凰比喻从弟的品格。从弟,堂弟。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时空无穷,人生有限。

而诗人怀才不遇,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幽州台即燕昭王当年的黄金台遗址。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雨?徘岢荆蜕崆嗲嗔Ð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先以清新明丽的写景,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渲染离别的气氛;(以乐景衬哀)再以叙述的口吻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的惜别之情。

景美情真,辞显意深,深受人们喜爱,以致后人为之谱曲一唱再唱,谓之“阳关三叠”。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前两句写诗人深夜未眠,望着庭院中迷人的月色,感受寥廓天宇斗转星移。

后两句因闻鸣抒感。大地静谧,虫声透进窗纱,感知生意盎然的春的气息。

商山早行 温庭筠 。

4.唐诗宋词各5首并各附带50字赏析

唐诗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感遇·其二》 作者: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

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

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五、六句写如此嘉树 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 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

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

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

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

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5.50字左右的诗歌,另加赏析(5首)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晏殊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此一联工巧而浑成 、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浣溪沙》秦观 ——此句的奇,可以分两层说。

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

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确如此言 ,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此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作者善于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展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读者通过环境和心灵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体味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3、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点绛唇》秦观 ——这两句勾勒出一幅“斜阳外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一般的黄昏景象。“千里”、“茫茫”尤给人天涯飘泊之感 。

紧接一句“山无数 ”,与“烟水茫茫”呼应,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就与上片“尘缘相误”二句有了内在的联络 ,上下片意脉不断 。值此迷惘之际 ,忽然风起茫落 ,只见“乱红如雨”。

一句一景,蝉联而下,音节急促,恰状出人情之危苦 。合起来,这几句又造成一个山重水复、风起花落 、春归酒醒、日暮途远的浑成完整的意境。

虽然没有明写欲归之字,而欲归之意在在皆是。结句却又出人意外转折出欲归不得之意 :“不记来时路。”

只说“不记”,却使人感到其情蕴深,因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备受压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4、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寄人》张泌 ——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

“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5、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

“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

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奇。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

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

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

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春残》翁宏 ——既是春残,自然落花无数,而无数落花又很容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现在,这位女子,正当芳龄,却独立庭院,青春在消逝,欢娱难为继,她的命运和这春残的落花,不是一模一样吗!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

暮春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

古诗句50字赏析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