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化龙古诗句(水和龙有关的诗句)
1.水和龙有关的诗句
有很多,提供一部分共你参考吧:1、河海应龙(先秦·屈原·《天问》)2、熊咆龙吟殷岩泉(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九重彩浪浮龙盖(宋·无名氏·《鹧鸪天》)4、龙涎沈水总销魂(宋·张元干·《浣溪沙》)5、龙涎沈水是浅(宋·刘辰翁·《水调歌头》)6、龙渊水风恬浪静(宋·释祖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7、龙出水来鳞甲就(唐·吕岩·《七言》)8、龙鱼未知水为命(宋·释正觉·《颂古一百则》)9、箫管迎龙水庙前(唐·李约·《观祈雨》)10、龙得水时增意气(宋·释祖钦·《偈颂七十二首》)11、龙起犹闻晋水清(唐·杜甫·《诸将五首》)12、借水沈、龙涎旋碾(宋·朱敦儒·《杏花天》)13、水亭初试小龙团(宋·李昴英·《浣溪沙》)14、自然如龙得水(宋·释智朋·《偈倾一百六十九首》)15、同饮龙渊无义水(宋·释普宁·《偈颂四十一首》)16、两龙跃出浮水来(唐·张建封·《竞渡歌》)17、水沈龙脑作燎焚(宋·陆游·《前有樽酒行》)18、龙骧仙掌岩头水(宋·白玉蟾·《题武夷五首》)19、战水定惊龙(南北朝·庾信·《拟咏怀诗 二三》)20、冰洞寒龙半匣水(唐·李贺·《静女春曙曲》)21、银漏滴残龙脑水(宋·莫将·《木兰花/玉楼春》)22、冰洞寒龙半匣水(唐·李贺·《静女春曙曲》)23、即今龙厩水(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24、水心龙镜(宋·陈德武·《百字谣/念奴娇》)25、潜龙不离滔滔水(宋·释延寿·《山居诗》)26、明朝酌取龙湫水(宋·黄干·《绍熙庚戍十月偕赵仲宗舜和潘谦之曾鲁仲游九》)27、水馀龙镜色(唐·刘长卿·《九日题蔡国公主楼》)28、水落龙蛇出(唐·刘禹锡·《观八阵图》)29、激水方龙战(唐·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30、龙藏寒水静(宋·舒岳祥·《秋日山居好十首》)31、龙槛沉沉水殿清(唐·李商隐·《吴宫》)32、龙笛吟寒水(唐·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33、洒水净龙须(唐·刘禹锡·《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34、龙在水长碧(唐·孟郊·《游终南龙池寺》)35、两龙跃出浮水来(唐·薛逢·《观竞渡》)36、水尽铜龙滴渐微(唐·徐夤·《晓》)37、龙游沧海水茫茫(宋·彭秋宇·《秋兴》)38、旌幢点水睡龙惊(宋·陈造·《十绝句寄赵帅》)39、慎勿见水踊跃学变化为龙(唐·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竹兼可为簟,名桃笙)》)40、马如龙、钿车如水(宋·王嵎·《夜行船》)41、问龙乞水归洗眼(宋·苏轼·《游径山》)42、耆车如水马若龙(辽·萧总管·《契丹风土歌》)43、龙击驱辽水(唐·杨师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44、虬龙水间吟(唐·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45、云龙出水风声急(唐·张佐·《忆游天台寄道流》)46、水精宫、金锁龙盘(宋·赵佶·《聒龙谣》)47、应龙无水谩通神(唐·薛逢·《贺杨收作相》)48、买得龙媒越水濆(唐·刘威·《伤曾秀才马》)49、龙溪之水清无底(唐·何敬·《题吉州龙溪》)50、甚鼎湖、龙去水空流(元·耶律铸 ·《木兰花慢 丙戌岁,游永安故宫,遍览太液池》)51、溪桥水浅影如龙(宋·刘鉴·《梅四首》)52、龙旟西幸水滔滔(唐·许浑·《骊山》)53、葛水雾中龙乍变(唐·韦庄·《放榜日作》)54、登龙有路水不峻(唐·杜牧·《贺崔大夫崔正字》)55、斩龙堰濉水(唐·王珪·《咏淮阴侯》)56、城绕青山龙暖水(唐·王建·《温泉宫行》)57、湛湛直通龙渡水(宋·刘接·《句》)58、力推狞龙借水饮(宋·刘尧夫·《句》)59、龙壁春阻水抹川(宋·陶弼·《句》)60、剑动星光水有龙(宋·朱浚·《句》)61、水尽铜龙滴渐微(唐·徐寅·《晓》)62、水状龙萦盘(唐·李白·《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63、潭底龙游水沫开(唐·李端·《题云际寺准上人房》)64、水淬龙蝹蝹(唐·孟郊·《赠剑客李园联句》)65、大小藏蕴灵兮下有龙湫水泠泠(宋·白玉蟾·《武夷歌》)66、水截龙章试虎斑(宋·陈师道·《寄豫章公三首》)67、凫水松龙是弟兄(宋·吕祖俭·《慈溪龙虎轩偶成》)68、龙文远水吞平岸(唐·元稹·《早春登龙山静胜寺,时非休浣,司空特许是行》)69、两派龙湫水(宋·戴复古·《雁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70、箨龙环水小方壶(宋·李弥逊·《次韵林仲和筠庄》)71、群仙下云龙出水(唐·卢纶·《慈恩寺石磬歌》)72、砚水恐藏龙(唐·李洞·《观水墨障子》)73、白龙湫水落陈山(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六十七》)74、耆车如水马若龙(宋·姜夔·《契丹歌》)75、龙骧水犀手(宋·李壁·《真州元夕和韵二首》)76、献花借水辨龙蛇(宋·释道川·《颂古二十八首》)77、龙挟水云飞(宋·释文珦·《旱雨》)78、水滑带龙涎(唐·杜牧·《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79、渡水常忧化作龙(唐·白居易·《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80、绿鸭回塘养龙水(唐·李商隐·《射鱼曲》)81、剑水不分龙(唐·魏氏·《赠外》)82、咒水夜潭龙怖剑(宋。
2.带龙字的诗句和故事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韩翃《送僧归日本》)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当年双桧是双童,相对无言老更荒。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苏轼《塔前古桧》)。
黑潭龙【唐】白居易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
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
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
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龙移【唐】韩愈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龙【唐】李峤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骊龙【唐】唐无名氏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
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
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
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龙潭【唐】应物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恶龙不斗地头蛇 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
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托凤攀龙 〖解释〗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人中龙虎 〖解释〗比喻人中豪杰。攀龙附骥 〖解释〗攀:攀附;骥:好马。
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烹龙炮凤 〖解释〗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
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
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
炮龙烹凤 〖解释〗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也指一种肴馔名。
同“炮凤烹龙”。炮凤烹龙 〖解释〗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
②指一种肴馔名。矫若游龙 〖解释〗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同“矫若惊龙”。画龙刻鹄 〖解释〗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
同“画虎刻鹄”。画龙不成反为狗 〖解释〗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同“画虎不成反类狗”。虎踞龙蟠 〖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同“虎踞龙盘”。虎据龙蟠 〖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同“虎踞龙盘”。虎超龙骧 〖解释〗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变龙蒸 〖解释〗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笔底龙蛇 〖解释〗犹言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大水淹了龙王庙 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祖龙之虐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
祖龙,指秦始皇。掷杖成龙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
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真龙天子 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真龙活现 形容逼真。
云蒸龙变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云起龙襄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鱼质龙文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
谓虚有其表。鱼跃龙门 同“鱼化龙”。
鱼升龙门 同“鱼化龙”。鱼龙漫衍 见“鱼龙曼延”。
鱼龙曼延 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曼衍”。
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
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鱼龙曼羡 喻世事变幻。鱼龙变化 谓鱼变化为龙。
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鱼龙百变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一龙一猪 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绣虎雕龙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屠龙之伎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岁在龙蛇《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
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
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岁在龙虵 见“岁在龙蛇”。
尸居龙见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事火咒龙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神龙失埶 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神龙马壮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神龙见首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
’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如龙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日角龙颜 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龙庭 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雀马鱼龙 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
3.带有白字的诗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宋 · 岳飞《满江红·写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唐 · 韩愈《春雪》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唐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宋 · 卢梅坡《雪梅·其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唐 · 杜牧《山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 明 ·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 · 颜真卿《劝学诗》
白 bái
〈形〉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含义有纯洁,代表清流贤正。如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带有白字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只能举例说。
例如:唐 · 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注释
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方:才。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4.描写雅室兰香古诗句有哪些
1.《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3.《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宋代: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4.《天上谣》
唐代: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5.《重过圣女祠》
唐代: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6.《夏词》
明代:智生
炎威天气日偏长,汗湿轻罗倚画窗。
蜂蝶不知春已去,又衔花瓣到兰房。
5.带有鸿鹄的古诗句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王昌龄《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鸰。——孟浩然《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愿齐鸿鹄至,希逐凤凰翔。
——李峤《雀》辍耕垄上鸿鹄志,长啸山中鸾凤音。——陆游《庵中杂书》高情日与故山期,鸿鹄谁言也倦飞。
——苏辙《再和十首》二虫得失聊堪笑,鸿鹄谁能问弈秋。——郑清之《家园即事十三首》泉源泠泠杂猿狖,泥泞漠漠饥鸿鹄。
——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鸡。——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6.带“鸿”字的古诗句有哪些
1、鸿门入已迫,赤帝时潜退。——《赋得亚父碎玉斗》 唐 孟简
2、朝看桂蟾晚,夜闻鸿雁度。——《赠益府裴录事》 唐 卢照邻
3、鸿雁向西北,飞书报天涯。——《杂曲歌辞·千里思》 唐 李白
4、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天净沙·秋》 元 白朴
5、鸿悲月白时将谢,正可招寻惜遥夜。——《秋夜戏题刘方平壁》 唐 皇甫冉
6、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送魏万之京》 唐 李欣
7、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 苏轼
8、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感遇十二首·其四》 唐 张九龄
9、鸿养青冥翮,蛟潜云雨心。——《春送卢秀才下第游太原谒严尚书》 唐 白居易
10、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 唐 李白
11、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诗品二十四则·沈著》 唐 司空图
7.六言绝句古诗大全
六言绝句典范诗作心事数径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山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李煜《开元乐》山南结其蔽庐,林下返吾初服.宁为五斗折腰,何如一瓢满腹.——王维《自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尤眠.——王维《春眠》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幽居》门对鹤溪流水,云连雁宕仙家.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李白《春景》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帘外熏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李白《夏景》昨夜西风忽转,惊看雁度平林.诗兴正当幽寂,推敲韵落寒帧.——李白《秋景》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落前村.——李白《冬景》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刘长卿《感怀》青草池边草色,飞猿岭上猿声.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王建《江南》家住白云山北,路迷碧水桥东.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杜牧《山行》听月楼高太清,南山对户分明.昨夜姮娥现影,嫣然笑里传声.——王昌龄《望月》水落溪流浅浅,寺秋山霭苍苍.树色尤含残雨,钟声远带斜阳.——张仲素《山寺秋斋》夹岸人家临镜,孤村灯火悬星.乔木千枝鹭下,深潭百尺龙吟.——岑参《村居》烟雨湖光软漾,空濛山色生奇.忆自段家桥水,流连不觉遄飞.——韦应物《烟雨》惠崇烟雨芦雁,坐我潇湘洞庭.欲买扁舟归去,故人云是丹青.——苏轼《惠崇芦雁》老去君空见画,梦中我亦曾游.桃花纵落谁见?水到人间伏流.——苏轼《题王晋卿山水》行尽风林雪径,依然水馆山村.却是春风有脚,今朝先到柴门.——朱熹《铅山立春》。
8.关于丁香结的诗句诗句有哪些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一一《醉花间·独立阶前星又月》冯延巳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一一《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李商隐
绕砌□声芳草歇,愁肠学尽丁香结。一一《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冯延巳
合欢不验丁香结,只得凄凉对烛房。一一《无题·误语成疑意已伤》钱惟演
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 一一《别意·志士叹水逝》谭嗣同
殷懃为解丁香结,放出枝间自在春。一一《出定力院作》王安石
小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一一《小园春思》陆游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一一《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一从恨满丁香结,几度春深豆蔻梢。一一《鹧鸪天·寄情》李吕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一一《好事近·花底一声莺》刘翰
倡条冶叶俱无恙,相伴丁香结暮愁。一一《闲居·弦管春深绕画楼》方行
柔条不学丁香结,矮树仍参茉莉栽。一一《瑞鹧鸪·东风冷落旧梅台》程垓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一一《丁香·江上悠悠人不问》陆龟蒙
暂到高唐晓又还,丁香结梦水潺潺。一一《经旧游·暂到高唐晓又还》张泌
供参考。